人弱的時候, 壞人最多! 黃渤用親身經歷告訴你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段黃渤接受採訪的視頻,「以前在劇組總能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各種小心機啊,各種什麼的。去了以後也結不出賬來,誰搭理你啊?但現在,身邊全是好人,每一張都是洋溢的笑臉。以前在劇組,都記不住他的名字,現在到哪都喊他黃老師。黃老師,你累不累,休息一會兒。黃老師,你要吃什麼,喝什麼?黃老師,我給你拿點什麼?我能為你做點什麼?……」

原來弱的時候,壞人真的最多。黃渤這雲淡風輕的幾句話,道出了一個簡單的道理:當你強大時,整個世界都會對你和顏悅色;而當你最弱的時候,欺負你的人最多,也最容易受委屈。你強大的時候,世界就會對你溫柔和友好。你弱的時候,遇到的壞人最多,最容易受盡委屈、四處碰壁。這個道理聽上去很功利和現實,但它卻是這個社會一直默默遵循的法則。

娛樂圈有多現實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到那種心理的落差。其實像黃渤這樣成名前被排擠,成名後享受「當大爺」的滋味還好,有的是巔峰時被人捧,稍微一過氣就被踩的例子,那種滋味怕是外人很難去想像和揣測,每個行業都有勢利眼的人,顯然娛樂圈是最直接的重災區。

黃渤1974年出生於青島,「我小時候學習不好,就是那種天天搗亂、被叫家長的孩子,惟一能從老師那裡得到表揚的,就是唱歌跳舞經常能給學校或班裡拿個獎。」黃渤的音樂啟蒙於家里的那台單卡錄音機,很難在書桌前安靜下來的他,卻能躲在家裡聽一整天的歌。初二那年,在學校舉行的元旦晚會上,黃渤以一首《再回首》,一夜之間成了學校的名人。

從初中起,這個叛逆的男孩便拉扯起一個樂隊,在街頭,在酒吧,在歌舞廳,來回串場。夢想能支撐人走下去,卻不能立刻填飽肚子。酒吧始一登台,便吁聲四起,鬨笑聲不絕於耳:「滾下去!」「下去!」。換做旁人,大概就是話筒一甩,大步流星甩他們一句:「爺不幹了。」

但黃渤也只是笑笑,主動走下一個台階,然後說:「好的,那我真的下來了噢,接下來我給大家帶來一首《喜歡我的人都好運》。」對當年初到北京「賣唱」的生活,黃渤記憶猶新:「住在郊區的農民房子里,大冬天的每天蹬兩個鐘頭自行車去酒吧唱歌跑場。」「那時候我每天早上起來就在床上呆坐半小時,想想我接下去該幹嘛?」

這樣的日子可謂真的很難熬,最終黃渤返回了青島做起了生意,他成了一個皮革廠的小老闆。每天西裝革履的,四處應酬,生意倒也做的風生水起。可惜好景不長,1998年亞太金融危機影響,他的皮革廠倒閉了,並且還欠下了一屁股的債務。他感嘆著老天的不公,但是又無可奈何。

2000年夏天,黃渤接到發小高虎的電話,說導演管虎要拍一部電影,推薦他去演一個角色。黃渤由此開始了自己的處女作《上車,走吧》。這部電影一共只拍攝了十幾天,第一次做演員的黃渤經常演著演著就自己喊停,所有部門只好停下。導演教育他:「只有我能喊停,知道么?」他說:「我覺得剛才演得不好,得重來。」

黃渤進入演藝圈後,覺得要想在圈內立足就得不斷學習、強化自己,於是以30歲的年齡考進了北京電影學院。因為相貌的關係選擇了配音專業,再後來,他終於有機會進入影視圈,但是都是一些跑龍套的角色,由於長得不好看,幾乎沒有導演願意用他。

有導演甚至打趣說:「你這形象也就演個男七八號吧」。

可怕的不是男七八號,而是演男七八號的機會都沒有。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他都在各個劇組跑龍套。

《大腳馬皇后》、《黑洞》這些片子里都有他的身影,只不過背影小到可以忽略不計,《黑洞》里的台詞最多只有十二個字。

到了2006年憑因電影《瘋狂的石頭》而成名,2009年,憑藉《鬥牛》獲得第46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2012年,主演懸疑喜劇電影《殺生》,奪得第20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和第4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度男演員獎。主演的電影《泰囧》在中國內地票房為12.66億。2013年主演的電影《西遊·降魔篇》,該片以12.46億元成為2013年度中國內地電影年度票房冠軍後。各大投資者和導演也是屢屢向黃渤拋棄橄欖枝,因為他們知道有黃渤,定有票房!

從最初的「歌手夢」,到後來當起「北漂」,再到後來考上北京電影學院配音專業,黃渤的「成名之路」曾經一波三折,典型的「大器晚成」。如今黃渤更是成為了一名導演,而他所導演的作品更是引起了很多觀眾的認可。

一個人,唯有強大,才有選擇的權利,才有被重視的資格,才會做出最有力、最有尊嚴的反擊。否則無論你逃離到世界的哪個角落,都會發現那裡的壞人特別多。腳下的路,沒人替你決定方向;心中的傷,沒人替你敷藥療傷。風雨人生沒人替你成長,經歷多,懂得才能多。人生當自強。自己強,比什麼都強。永遠記住,依賴他人終歸不靠譜,自己要強才是真食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