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博弈》原型,孫和平、楊柳和劉必定,濰柴、重汽和德隆系

描寫商戰的電視劇《大博弈》播出後好評如潮,該劇不僅涉及到了國企改制,還描寫了很多重工和金融行業的戲份,內容豐富衝突強烈,有商戰的詭譎也有國企的厚重。

在《大博弈》中,最核心的劇情都是由三位男主角推動的,他們分別是秦昊飾演的北機股份董事長孫和平、譚凱飾演的漢重集團董事長楊柳和田雨飾演的宏遠集團董事長劉必定。

按照《大博弈》編劇周梅森的創作風格,故事一定是有現實原型的,而且原型的故事也會同樣精彩。

一、孫和平和北機股份

孫和平從小就生活在北方機械廠,對這家老牌機械廠懷有很深的感情。《大博弈》故事開端,孫和平正在東南亞負責北方機械廠下屬的機械貿易公司,這家貿易公司幾乎是瀕臨倒閉的北方機械公司唯一的利潤和現金來源,也是唯一的希望。

帶著這份希望,孫和平走馬上任北方機械廠的廠長,先是通過股份制改革凝聚人氣,然後通過和漢重集團合作成為其子公司解決了生存問題,北方機械廠在他手裡重新煥發生機。

北方機械廠的原型是位於山東濰坊的濰柴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孫和平的原型是濰柴集團董事長譚旭光。

濰柴集團誕生於1946年的膠東根據地,解放後歸一機部管理,主要生產的是船用柴油發動機,上世紀八十年代該廠曾發展良好,到1998年時因為各方面瀕臨破產,半年沒有發工資,到處欠債不說甚至連原料供應都斷了。

1977年,16歲的譚旭光進入濰坊柴油機廠工作,21歲時他利用業餘時間帶領同事們搞創收,因為頭腦比較靈活,進入濰柴十年後,譚旭光被調往新組建的銷售外貿科當業務員。

1991年,譚旭光被濰柴外派到印度尼西亞工作,他放開手腳在一年之內就幹得風生水起,被同事們稱為「譚大膽」,一年後,譚旭光被調回國擔任濰柴進出口公司總經理,此時他剛剛31歲。

1998年,37歲的譚旭光成為濰柴歷史上最年輕的廠長,剛上任就提出了濰柴傳承至今的「約法三章」,隨後啟動三三制改革,凝聚力量激活企業,迅速扭虧為盈走上發展快車道。

2004年濰柴上市,到2021年已經發展成為名列中國企業五百強第77位的跨國集團,全球員工10萬人,營業收入超三千億,產品遠銷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旗下包含海內外八家上市公司。

二、楊柳和漢重集團

楊柳一出場就是漢重集團的董事長,他非常欣賞孫和平,在關鍵時刻拉了北方機械廠一把,同時也將北方機械公司納入到漢重集團旗下成為子公司。

在北方機械公司邁入正軌後,孫和平謀求北方機械公司脫離漢重集團,楊柳和孫和平的關係也變得微妙起來,他一方面希望能繼續留住北機公司和孫和平,另一方面也在著手做孫和平和北機公司離開的準備。

可以說,楊柳和孫和平的關係比較複雜,除了同學關係之外,他還算孫和平的恩人,兩人曾是上下級關係,之後還是競爭對手。

漢重集團的原型是中國重汽集團,這家公司的前身是濟南汽車製造廠,始建於1930年,曾在1960年生產出了我國第一輛載重汽車黃河JN150,填補了我國重汽空白。

1976年濟南汽車製造廠生產了我國第一輛獨立懸掛重型越野軍車黃河JN252,1983年牽頭引進了著名的奧地利斯太爾重型汽車項目。

到了九十年代,由於各方面原因重型汽車市場萎靡,中國重汽亟待改革。2000年,重汽集團拆分,主體下放到山東省,其他部分划到陝西省和重慶市,這就是著名的「斯太爾三兄弟」:中國重汽、陝汽重卡和重慶重汽。

楊柳的原型是原中國重汽集團董事長馬純濟。

1970年,17歲的馬純濟在濟南汽車配件廠參加工作,到34歲時已經成為廠長。1990年馬純濟走向仕途,從濟南市機械局副局長開始,到2000年重汽集團拆分時,他已經是濟南市副市長。

2001年,馬純濟出任中國重汽董事長,此時的重汽虧損嚴重,拖欠員工工資和各項福利達到數億元,據說曾有13個月發不出工資的窘境。

馬純濟上任後先是竭盡全力找錢度過經濟難關,然後到處找政策找市場,上任兩年將所有拖欠工資和福利全部補發,重汽銷售額大幅增長開始盈利,他被重汽員工譽為「馬到成功」。

2017年馬純濟從中國重汽董事長位置上光榮退休,2018年中國重汽位列中國企業五百強第182位。

三、劉必定和宏遠集團

劉必定在《大博弈》中是一個偏反派的人物,他風流成性不說,還大肆破壞行業規則甚至不惜踐踏法律,是一個不按套路出牌沒有底線的商人形象。

宏遠集團是劉必定控制的投資公司,利用這個平台,劉必定參股甚至控股了一些公司,其中就包括紅星重汽。

劉必定的原型應該是唐萬新,而唐萬新的公司則是在資本市場曾烜赫一時的德隆國際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也就是著名的「德隆系」母公司。

唐萬新祖籍重慶,父親帶領全家到新疆烏魯木齊支邊,1964年唐萬新出生在烏魯木齊,17歲時他考上了位於山東省東營市的華東石油學院,大二時退學回家復讀,隨後考取了新疆石油學院,但兩年後依然選擇輟學,從此開始創業。

經過十幾年的打拚,到2002年唐萬新已經成為大陸富豪榜第27位的成功商人。

唐萬新利用控制的德隆控股在資本市場四處擴張,建立了德隆系三大招牌湘火炬、新疆屯河和合金投資,其中湘火炬不僅和陝汽合作,同時也和重慶重汽合作,成為我國重汽行業一個重要力量。

為了操控三大招牌的股價,德隆系準備了兩萬多個股票賬戶,並實際控制四萬多個賬戶,這些行為給德隆系帶來了巨額利潤同時也埋下了德隆系垮台的伏筆。

2004年12月唐萬新涉嫌變相吸收公眾存款和操縱證券交易價格非法獲利被逮捕,2006年唐萬新被判處有期徒刑八年。

四、漢重集團、北機股份和宏遠集團

在《大博弈》中,漢重集團曾拯救了北方機械廠,同時也將北機納入自己旗下。

北方機械公司逐漸壯大之後,孫和平謀求將北機公司從漢重集團內部獨立出來,為此和漢重集團楊柳等高層產生了矛盾。

漢重集團為了和北機股份競爭,希望能控制南港柴油機廠和紅星重汽,打造以漢重集團為核心的重汽整裝企業。

北機股份卻另闢蹊徑通過收購宏遠集團股份控股了紅星重汽,建立了自己的重汽整裝,直接和漢重集團分庭抗禮。最後在國資委幫助下,北機股份和漢重集團分家,隨後兩個公司成為了競爭對手。

中國重汽和濰柴集團的恩怨開始於1983年,當時引進的斯太爾重汽發動機項目準備落戶重慶、杭州和濟南。濰坊柴油機廠利用老關係將斯太爾發動機項目搶到了濰坊,位於濟南的重汽被迫退出。

有意思的是,二十年後,斯太爾項目的貸款最終是由中國重汽償還的,相當於濰柴沒拿錢就搶到了一個優質項目。

2000年重汽集團拆分,山東省接收了中國重汽,同時將濰坊柴油發動機廠納入了中國重汽旗下,而同樣具有重汽發動機生產能力的杭州發動機廠則由濰柴託管。

也就是說,在2000年時中國重汽、濰柴和杭發其實可以算一家公司,等到2001年馬純濟上任中國重汽董事長時,譚旭光已經在濰柴當三年廠長了。

重汽和濰柴雖然是一家子,而且重汽還算是濰柴的上級公司,但兩家公司卻在明裡暗裡產生了很多恩怨,1983年那次都算是小意思。

重汽是造車的,濰柴是造發動機的,本來是天作之合,但重汽一開始不允許濰柴給其他廠家供貨,這無疑相當於捆綁了濰柴發展的手腳。

在上級單位斡旋下,重汽開了口子,但仍然要求濰柴給重汽供貨時將發動機價格比正常價格下調一到兩成,這肯定會讓濰柴感到不爽。

兩家更嚴重的矛盾發生在謀求上市這方面,重汽希望能夠整合濰柴在內的多家旗下企業在香港整體上市。但濰柴有自己的想法,他們為了開拓海外市場選擇自行在香港上市。

2004年濰柴成功在香港上市,幾乎同時,重汽重新啟動了和沃爾沃的重汽發動機項目談判,為將來和濰柴的分家做準備。

2005年重汽和濰柴的競爭白熱化,重汽收回了被濰柴託管的杭州發動機廠並將工廠遷往蕭山,杭發的產能可以直接供應重汽。

同一年,隨著德隆系的垮台,德隆系旗下的湘火炬成了重汽行業的大肥肉。

湘火炬當時已經控股了陝汽重卡,同時還和陝汽合作成立了生產變速箱的法士特和生產車橋的漢德,再加上湘火炬起家的株洲火花塞,誰控制了湘火炬,誰就能掌握國內重汽行業的話語權。

重汽和濰柴同時參加了湘火炬股份的競標,最後濰柴成功收購湘火炬成為第一大股東,這樣濰柴就擁有了從火花塞、車橋、變速箱、發動機到整車一整套的產業鏈,足可以和重汽分庭抗禮甚至壓制對方。

2005年底,濰柴開始逐步停止向重汽供應發動機,2006年1月重汽宣布停止採購濰柴發動機,雙方「一家人」的名號已經名存實亡。

在山東國資委的主持下,2006年3月重汽將持有的100%濰柴股份股權劃給了山東國資委,從此重汽和濰柴正式分家。

之後兩家在重汽領域的競爭依然激烈,比如國際著名的德國曼集團曾準備和濰柴集團合作,最後選擇了中國重汽。

五、《大博弈》結局

重汽和濰柴分家之後各自發展都比較不錯,濰柴集團佔據一定優勢。

2009年譚旭光擔任了由濰柴、山推和亞星客車等公司組成的山東重工集團董事長。

2017年譚旭光又擔任了主要由中通客車組成的山東交通工業集團董事長。

2018年在馬純濟退休後不到一年,譚旭光接任了中國重汽董事長。

也就是說,如果《大博弈》的故事就按照重汽、濰柴和德隆系的真實歷史走下去,劉必定將會入獄,楊柳和孫和平是競爭對手,在楊柳退休後,孫和平成為漢重集團、北機股份、南港發動機廠和紅星重汽的董事長和當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