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13年,時長190分鐘,《阿凡達2》能否再創全球「票房神話」

文|令狐伯光

前幾天,卡梅隆的《阿凡達2》爆出正式預告。要說這兩部電影的上映對於全球電影市場還有一定的相似性。2009年上映前是金融危機爆發,全球經濟波動,但是中國經濟發展崛起,電影市場崛起的前奏。

於是《阿凡達》全球票房第一,在中國市場也是首部在當時突破10億票房的電影。

《阿凡達》是一部里程碑式的電影,當年在中國它激活了了電影行業,那個年代正是網吧和盜版DVD盛行的時代,80後和90後幾年都不一定會去一次電影院看電影,看電影都是在網吧看或者租碟看。

當時很多三四線城市的電影院都倒閉了,直到《阿凡達》上映,因為國內很多影院都不支持3DMAX,《阿凡達》要求達不到放映標準的影院都不讓上映,很多影院為了能放《阿凡達》都在升級硬體,也導致不能大規模上映,黃牛票一度漲到2500一張票,很多人也終於找回了去電影院看電影的習慣,為了享受那種震撼。

國內的電影院又開始起死回生,後面漫威也乘勝追擊開啟了漫威宇宙的征程。

當然,這背後就是中國城市化加速,電影院瘋狂擴張等大背景,不可能只是一部電影的功勞。但它確實有推動的作用,毫無疑問是一個里程碑。

現在的情況是不是有些相似?「疫情」帶來的全球經濟動蕩,同時線上流媒體迅速發展對於電影行業的衝擊,國內因為疫情關係導致電影行業很不穩定,新片又不定檔,或者定檔了又撤檔,一片蕭條。

現在《阿凡達2》可能又來了,那麼《阿凡達2》有沒有可能救市呢?我個人認為全球有可能,但國內可能性不是太大。原因是現實中美關係的變化,電影技術革新包裝的內核,可能無法形成像13年前那樣對於中國觀眾的吸引力。

大人,時代變了,只用了短短的13年。

中國票房13億,全球票房27億美元?《阿凡達》為啥這麼火

《阿凡達》對於中國觀眾來講就是好萊塢技術革新帶來的熒幕奇觀,對於普通觀眾來講可能就是現在過時了的3D技術,回憶一下在當時還挺轟動的。

實際上,《阿凡達》的技術更多的是對於之前多項技術融會貫通的全面升級,單獨某項電影技術的突破性倒不是太大,就是那種開天闢地的開創性。

比如動作表演捕捉技術,用人的臉生成納美人,之前《指環王》的咕嚕就是里程碑了。

其它電影技術也是一樣的,這部電影技術上更多的就是整合之前出現過的技術,然後融會貫通,並且成功的升級,最終形成了一套更加成熟,更加完善的電影工業技術,當然毫無疑問是里程碑。

那麼《阿凡達2》呢?它目前的宣傳使用了什麼CINITY技術,另外還有4K、3D、高幀率CINITY。最關鍵的是什麼呢,它是全新的裸眼3D技術——也就是觀眾無需佩戴眼鏡,便能體驗到3D觀影效果。

同時4K數字攝影技術,水下動作捕捉全息技術,以及120幀/秒等等。

這個技術李安的《雙子殺手》也用過,你看也不是什麼新的技術。不是數字人的兩個威爾史密斯哈,就是4K120幀效果。

反正大概就是《阿凡達2》裡面的納美人,動物會像卡梅隆監製的《阿麗塔》一樣更加逼真。整個潘多拉星的生態環境,生物系統,氣候變化更加的真實,有種虛構的真實夢幻世界。

觀眾的觀影體驗應該是不用戴眼鏡的VR,全程沉浸式式體驗虛擬世界的感覺。

至於這個技術能否像《阿凡達》帶領全世界進入3D電影的浪潮,《阿凡達2》和後面幾部帶領全世界進入裸眼3D,沉浸式VR體驗電影的浪潮,引領全世界電影行業技術的革新。

說實話,這個要看電影上映過後造成的效果和影響力。畢竟這幾年現實的變化太多,地緣政治造成的全球衝突,特別是經濟影響非常深遠,各個大國都在折騰其它產業去了,與之相比文化產業都在收緊。

種種因素又造成觀眾對於文化表達上保守和政治正確盛行,全世界都是這樣。

哪怕我們不談什麼宏觀敘事,單就影視行業而言。因為通信技術進入4G時代,互聯網技術和智能手機爆發,2014年全球短視頻行業開始爆發,前幾年流媒體爆發,「疫情」又推動短視頻,流媒體行業更加深化了。

這些年受到衝擊最嚴重的偏偏就是線下電影行業,全世界都一樣不止中國一家。

理論上,近未來技術發展確實是AI、VR和AR技術突破的風口,但理論是理論,實際是實際。就像VR遊戲都已經出現好幾年了,但因為設備太大普及不太方便,價格高企,還有內容方面沒有全面突破,在文化行業佔比不高。

總而言之,《阿凡達2》作為裸眼3D,4K和120幀集大成的商業大片,能否掀起沉浸式像VR遊戲一樣的沉浸電影的風潮,這就得看電影上映後帶來的影響了,可能會像第一部,但也可能會像李安的《雙子殺手》。

從陸地到海洋,潘多拉水世界太美,《阿凡達2》有什麼看點

李安的《雙子殺手》為何失敗,我一直認為明明替身「換頭」就能做到的技術,電影花大價錢去做兩個威爾史密斯沒啥意義,同時4K120幀肯定是個突破,但是電影的內容過於陳舊和沒有意義。

這部電影作為電影是失敗的,又何談電影去帶動技術發展,畢竟你連商業上都不成功。

這個技術終究是為內容服務的,《阿凡達2》理論上成功的機率要高得多,因為它第一部成功嘛。那麼第一部為什麼會那麼成功呢?其實是發揮西方幻想系文學作品的優點,它生生打造了一個基於科學基礎的架空世界。

卡梅隆創造了一個足夠有信服力的世界,潘多拉星球有完整的生態系統,千奇百怪的動物,發光的植物,懸浮的山體,納威族的信仰,生命流動的網路,儲存意識(靈魂)的靈魂樹,甚至還有自己的語言體系(上一個這麼做的還是托爾金)……

所有的這一切美好都通過頂尖的電影技術展現在觀眾面前,然後再去摧毀它,毀滅美好的東西會讓人產生共情與憐憫。劇情雖然是比較套路的,這也是它的缺點,但人物的情感與情緒是足夠真誠細膩的。

(這裡點名批評《速激》系列,以及漫威超級英雄電影和現在很多好萊塢商業大片)

而且,簡單的劇情能夠承載這樣一個神秘未知,危險又迷人的潘多拉世界。同時在劇情和角色上面雖然很簡單,但是它仍然有著像《魔戒》一樣的史詩性,你看《魔戒》三部曲,《霍比特人》現在看劇情也很簡單。

相較於現在絕大多數商業大片的區別,《阿凡達》沒有那些插科打鑿式的碎嘴笑料,沒有強行政治正確的割裂感與膈應感,沒有流於膚淺且敷衍的人物情感,沒有強行增加一些設定導致的劇情崩壞。

它的世界觀設定是足夠有信服力的,它的節奏掌控是足夠舒適到位的,人物的情感是足夠真誠,虔誠且有感染力的,不會像現在漫威和其它商業大片那樣非常膈應人,人物情感及行為邏輯》,劇情也是非常流暢且過度自然的。

現在很多大片特效都沒得說(漫威連特效都開始拉了),也有很多展示外星文明或者地外星球的大片,比如《星際特工:千星之城》《異星戰場》《星球大戰》之類的大片,但它們要麼是地球特工故事的換皮版本,要麼就是純粹的流於表層的特效堆砌,情懷加成。

《阿凡達》專註於打造一個極具信服力的地外星球,它所展示的動物,植物,環境,土著居民,生態系統,語言體系等設定就像一本百科全書,生物圖鑑,能帶給觀眾最沉浸最驚嘆的觀影體驗。

《阿凡達2》預告展現的基本上是海洋,我相信伴隨技術全面升級,加上時長還那麼長。電影展現的海洋生態,還有潘多拉環境和系統會更加全面,讓觀眾更有沉浸感。

13年,190分鐘,《阿凡達2》卻未必能再創「票房神話」

我不認為《阿凡達》只是一部純粹看特效的爆米花大片,電影上映時肯定會去最好的影院體會。潘多拉的神秘與未知遠遠不止第一部所展示的那些,我期待第二部帶給我的感動與驚喜。

但它能否帶來像第一部那樣的成功,我認為就不一定了。原因就是現實因素帶來的對於美國、還有西方文化的祛魅,這才短短的13年。

13年前,美國和西方文化在中國觀眾心中那什麼形象,現在什麼美國和西方文化什麼形象,相信不用多講吧。

雖然《阿凡達》的故事劇情和表達不像李安的《雙子殺手》那樣的無趣,但本質上並不深刻。它除了技術,內容和表達上不像《2001太空漫遊》的西方宗教、文明和科學基礎;《銀翼殺手》的賽博朋克,《黑客帝國》的虛擬現實那樣的影響深遠,定義了全世界的科幻文化類型。

簡單點講,後來全世界學習《2001太空漫遊》《銀翼殺手》《黑客帝國》的科幻作品不計其數,但全世界除了學《阿凡達》的技術,學它的內容和表達的寥寥無幾。

因為《阿凡達》包裹著西方舊殖民思維與本地土著贖罪,與環保概念的白左表達。

說實話挺陳舊的,倒也不是多差,但傳統性太強普世性不夠,大概類似《沙丘》吧,也是依據西方舊殖民時代和中世紀內容創造一個星球。《沙丘》因為出現得早,對於後世全球科幻影響還非常深遠。

結果去年電影在全球上映票房就不行,你說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的能力肯定沒卡梅隆強,電影也有些文藝沒那麼商業化。但說到技術也不差,質量上外國輿論更是吹爆,結果全球票房就是起不來。

說到底就是因為現實因素故事。表達上祛了魅,至少中國的輿論界是這樣。

與此同時,中國科幻大片也出現了,我們不能說《流浪地球》的質量能和《阿凡達》比較,但國力崛起背景下的中國人看到中國敘事,還有中國文化的科幻大片,潛意識裡更親切,也有了更多的選擇。

中國觀眾對於《阿凡達2》不會有多麼的念念不忘,《三體》影視版才會。

這一切在13年前可沒有,這隻有短短的13年。

最後,《阿凡達2》的故事劇情和表達仍是第一部那一套,考慮到有第一部的基礎和新的技術革新,這個商業上肯定比《沙丘》成功得多,但能否複製第一部的成功,全世界電影不提,在中國能否達到《流浪地球》的票房,我認為都不一定!

ps:這電影時長真的也太長了點,這也是影響商業成功另一個重要因素。

#頭條創作挑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