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悅有了新工作》:「Z世代」觀眾精神代言人

記者 劉雨涵

三悅有了新工作》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國產劇,但作為一部B站自製劇,它和「小破站」很搭調。該劇聚焦殯葬行業,是一部風格獨特的現實題材作品。

「未知生,焉知死」,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對於死亡的討論往往是避之不及的,也就更加枉談死亡觀教育。今年暑期檔上映的影片《人生大事》同樣講述殯葬行業的故事,讓這一稀缺題材得以進入大眾視野,並且意外地獲得了高票房和好口碑,同時撬動了社會層面的思考。

在《三悅有了新工作》中,女主角趙三悅在大學學習的是舞美設計專業,結果畢業後陰差陽錯地在殯儀館當上了遺體化妝師。在這份被視為「不吉利」的工作中,三悅開始學習種種規矩,也見證了人生百態,逐漸明白了作為死亡擺渡人的神聖意義。

該劇編劇游曉穎此前曾創作了電影《我的姐姐》,獲得了很高的討論度,在這部新劇中,她同樣也是話題製造高手。《三悅有了新工作》「以死寫生」,用職業劇的外殼來關照社會現實,在不同的單元故事中,探討了性別歧視、過勞意外、父母棄養、醫患糾紛、空巢老人等話題。游曉穎說,「我希望不要寫那麼徹底的愛恨,而是留下更多曖昧的瞬間,那才是真實的人生餘韻。」

該劇導演李漠曾執導了去年的口碑好劇《我在他鄉挺好的》,他說《三悅有了新工作》這部劇最打動他的,是對當代都市人成長和自洽的探討。劇中的主人公趙三悅,有著20+年輕人的普遍遭遇和通病,她甚至可以說是以95後為主的「Z世代」觀眾群體的精神代言人。

一出校園,三悅就受到了來自社會的「毒打」,想要退回家中「躺平」,母親的催促卻讓她不得安生。三悅高聲宣告「我不想工作」,以「小確喪」來自我麻痹。因為經歷了畢業初期的求職碰壁,整個人處於非常頹喪的階段,在家啃老了一年多,三悅喜歡把 " 死 " 掛在嘴邊,但其實 " 喪 " 只是她的保護色,用不在乎來掩蓋自己的脆弱與不安,以此將遭受傷害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可最終,她還是要在工作中實現自我價值,完成自我療愈。面對 " 遺體化妝 " 的工作,她經歷了從恐懼到迷惘,隨著職場閱歷的增加,她的心境也不斷變化著,在接納真誠與善意的同時,也在付出自己的真與善。這引發了觀眾極大的共情和共鳴,大家在彈幕中留言說,三悅就是「世上的另一個我」,「三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