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電影《藏地奇兵》在多家正版視頻平台「雲首發」,付費12元可以觀看全片。這部電影由秦嵐出品,魏千翔、屈菁菁等演員主演,講的是男女主角組隊去找尋格薩爾王神劍的故事。影片聚焦的是藏區的探秘盜寶內容,高原元素不少。但是,基於全片整體內容來論,《藏地奇兵》過分雷同盜墓題材,依舊不夠精彩。
在該片當中,女主角的父親是探險家、文物研究工作者,而這位父親竟然在找尋寶劍的過程當中失蹤了。多年之後,女兒開啟了尋找父親和寶劍之旅。與此同時,這部電影當中的大反派們也開啟了找尋寶劍之旅。顯然,這是為稍後兩股力量的打鬥進行故事鋪墊的。大量的盜墓題材的影片,也是這種正派和反派紛紛組隊,最終打鬥的固定模式。
《藏地奇兵》當中,正派角色們的組隊方式,和一些盜墓題材的影視劇也大同小異。這類題材,往往都是男女主角組隊,然後攜帶上一兩個配角,繼而便可以開啟冒險之旅了。《藏地奇兵》當中,女主角和男主角的組隊,有點奇葩——男主角是藏區的一個漢族司機,因為給女主角開車,所以,倆人就「必然組隊」了。
女主角新任男主角的原因,是男主角對藏區的孩子們非常好。而男主角新任女主角的表面原因,則是女主角願意多給費用。這些表面化的原因以影片故事的方式講完了之後,就是男女主角擰成一股繩,生死與共了。《藏地奇兵》故事弱、人設不過關的重要原因,就是男女主角擰成一股繩的行為動機過分單薄,更像是小孩子過家家。很多粗製濫造的網路電影,在人物行為動機的合理性上,都缺乏基本的說理性。
當然,和一般的盜墓題材的影視劇相同,在《藏地奇兵》當中,這群反派角色也是工具人的樣子了,尤其是反派當中帶隊的幾個,總是一副沒腦子但很能打的樣子。這類角色,總是給影迷們一種感覺,他們這麼沒腦子,這麼一心找死,到底是為什麼呢?難道是被幕後的大反派精神操控了嗎?這其實就是工具人創作造成的弊病,直接參与戰鬥的反派們像榆木疙瘩一樣,沒有靈魂。
兩邊都組隊之後,接下來其實就是追著打了。這也是典型的盜墓影視劇的套路。當然,為了湊足一部電影的時長,兩邊的打鬥,要分為多次進行。這是電影敘事三幕式的基本原則。在《藏地奇兵》當中,把組隊當作了第一幕。接下來,則是第二幕的正反兩派在寺廟當中的遭遇戰。第三幕,則是故事總攻階段的地宮迷宮大戰。一幕接著另一幕的故事創作方式,過分套路,無法給盜墓影視劇看多了的觀眾新鮮感。
一般情況下,第三幕的故事總攻應該拍攝陣仗大一些才是。很多盜墓題材的電影,都是把特效視覺放在這一幕使勁展示一番。尤其那些曾經上院線的盜墓題材。這部《藏地奇兵》似乎也想展示一把,但最終呈現的效果——烏漆嘛黑。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在墓穴當中,降低畫面亮度,在做一些特效場景的時候,會非常省錢。
然而,畫面亮度降低了,影迷對影片的觀感度也會被降低。本應該故事高潮起來的段落,卻因為過分的平常,而造成了影片故事總攻的乏味感。更為重要的則是,在第三幕當中,缺乏真正好看的特效內容,這些較為泛泛的打鬥,在質量中等靠下的網路電影當中都能見到,《藏地奇兵》的場面戲、武打戲,誠意是不夠的。
盜墓題材、探秘盜寶題材,到底想要給影迷們看什麼呢?其實,它們的故事套路,已經是影迷們已經知悉的。在套路的皮囊之下,影迷們需要看到場面戲份才是。《藏地奇兵》可能因為成本限制,並未提供這些場面。相反,它以為降低畫面亮度的那些內容,便可以滿足影迷了。作為一個付費12元觀看這部影片的影迷,老編認為,它不值這個價碼。
同時,該片當中對於藏地元素的運用,也大多是淺嘗輒止的。藏地風光本身就具備看點屬性,認真拍攝的話,那些自然風光是不需要做特效的,是可以瞬間給影片加分的。然而,在《藏地奇兵》當中,藏區的自然風光和人文風光,都被潦草地呈現,沒有更深入有效的鏡頭表達。基於此,整部電影的地域元素感就很弱。
綜上,我認為秦嵐出品的這部《藏地奇兵》整體質量觀感不佳,盜墓的老題材當中,也沒有裝入新鮮的內容酒水。這樣的影片,在網路電影當中,一抓,一大把。(文/馬慶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