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跨島」促進廈門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家門口的好學校」在島外越來越多

「名校跨島」促進廈門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圖為廈門實驗小學翔安校區。(廈門日報記者 林銘鴻 攝)

  廈門中山公園旁的廈門實驗小學,是很多廈門學生家長心中嚮往的學校。楊燕媚是其中一位,這位二孩媽希望教育能為孩子比上一代人過上更好的生活鋪平道路。

  但是,楊燕媚的孩子和實驗小學是兩條平行線——實小在廈門島內思明區的中心城區,楊燕媚和她的孩子住在島外翔安區浦邊社區山頭村。

  2018年年底,這兩條平行線突然有了交集——當年,實驗小學在翔安建設校區,它位於翔安區石厝以東、浦邊村以西,就在楊燕媚家附近,騎電動車兩三分鐘就能到。

  楊燕媚前些天受訪時說:「誰說天上不會掉餡餅?」

  「餡餅」的確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促使廈門最有名的小學在島外翔安區辦新校區,是廈門實施新一輪「名校跨島」行動,要求島內的名校到島外建設校區,實驗小學是其中一所。「名校跨島」是廈門跨島發展戰略的一個組成,最終是為了教育優質均衡。

  2021年,實小翔安校區投用,佔地58畝。當年9月1日迎來首批160名小學一年級學生,這其中就有楊燕媚的小女兒郭芷漫。

  和過去合作辦學不一樣的是,這輪「名校跨島」行動要求名校在島外設立校區是「親生」的,即一所學校的另一個校區,相當於在島外「空降」一所名校。第一年開辦,廈門實小派出11名老師,包括多位市級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被稱為「豪華陣容」。實小校長何寶群說,既然我們肩負優質資源對外輻射的重任,就必須真心實意去辦好。

  對於像實小這樣的名校來說,向翔安校區派出這一教師陣容,頂著的壓力可不小,但是,何寶群認為,翔安校區是從零開始,首先要有好的老師,只有骨幹老師過去,才能把新學校帶動起來。學校還把唯一一輛校車用做翔安校區老師通勤車,每天往返兩個校區。

  不過,楊燕媚坦承,她是看到女兒入學後發生的變化,才逐漸感受到政府的「名校跨島」很不錯。

  楊燕媚有兩個孩子,相比大孩,她明顯感到小芷漫讀小學後的改變。她說,女兒上幼兒園時,老師曾經點評:「問她三句,她可能連一句都沒回。」不過,在上了實小後,她發現女兒變得越來越「能說會道」,落落大方。

  楊燕媚認為,這是因為實小給予孩子很多表現機會,鍛煉了膽小的孩子。而且,她發現這所名校活動很多,有科技節、藝術節、體育節等等,老師告訴她,學校希望學生們在這些多彩活動中,找到自己的興趣。小芷漫最終找到自己的興趣,在學校課後延時服務中,她選報了繪畫。

  實小翔安校區開辦一年來,楊燕媚說,她最深的感受是:村民們「賺」到了。

  楊燕媚是島外享受到「名校跨島」教育紅利的家長之一——這輪「名校跨島」行動計劃接近尾聲,目前,除了實小翔安校區,廈門一中海滄校區、雙十中學翔安校區初中部和高中部、廈門外國語學校集美校區、科技中學翔安校區已經投入使用,廈門二中集美校區、廈門六中同安校區明年也要開辦。

  市教育局說,名校跨島發展,廈門「跨」出了教育均衡發展的新高度。

【記者手記】

  島內外教育均衡未來可期

  一年來,名校跨島給學生和附近教育生態帶去的改變,實小翔安校區不是個例。八月底,第31屆全國中學生生物學奧林匹克競賽決出名次,廈門一中兩名學生獲得全國銀牌,其中一名學生段堯田來自四年前開辦的廈門一中海滄校區。

  名校跨島辦學,能不能辦出新名校?段堯田們是答案。而且,隨著時間推移,會有更多的段堯田出現。

  當然,個體的改變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群體效應——人們希望空降的名校帶去鯰魚效應:周邊學校看到名校不一樣的教風、不一樣的管理方式,會有所觸動,會有趕超意識。

  當然,現在要談島內外教育均衡實現,為時過早,還需要時間和教育智慧。

  譬如說,名校的島外校區,雖然要移植校本部的文化,但是,它又不能照搬照抄,畢竟學校根植的「土壤」是不一樣的;此外,校區建了,還遠遠不夠,如果教師在不同學校間輪崗,教育資源分布將更加均衡。

  未來是可期的:教育資源分布將更加均衡,人們也就沒有必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所學校上,學生家長的焦慮會得到緩解。

【訪談】

  廈門實驗小學副校長陳倩榮:

  把名校「原汁原味」搬到島外

陳倩榮(受訪者 供圖)

  一年前,作為廈門實驗小學最年輕的校級幹部,廈門實驗小學副校長陳倩榮被派到實小翔安校區開闢「疆土」。她開始每天的雙校區穿梭——早上6:40,從家裡出發到實小校本部搭乘7:00出發的校車,8:00到達翔安校區;夏令時18:40,完成課後延時服務,她從翔安校區出發,到家已是20:00了。

  對於廈門教育來說,陳倩榮每天上班之路,是一條希望之路——島內外教育均衡的希望之路,人們希望通過「名校跨島」,把名校「原汁原味」地搬到島外。

  陳倩榮和她的同事深知這一使命,過去一年,他們在翔安校區這張白紙上辛勤「畫畫」。陳倩榮有時覺得自己就像「螞蟻搬家」,一點點地把實小的「法寶」「搬」到翔安校區。譬如說,實小著名的多彩教育體系——「六節一會」「主題班隊會」「項目式課程」「升旗儀式」「早午會主題教育」以及重要節慶假日主題教育等,校本部有,翔安校區也同頻同步開展。

  實小翔安校區和本部還有「五個一體化」的管理模式,即文化建設、管理團隊、教師發展、日常研修、學術引領一體化,以及「三個統一」的運營模式,即統一教師調配、統一資源配置、統一教育教學管理。陳倩榮說,儘管存在空間距離,但是,兩個校區的教師研訓、重大會議等都能通過信息技術實現同在一個會場,每周三下班後,翔安校區的青年教師要返回本部校區一起開展崗位練兵活動。

  陳倩榮說,翔安校區去年九月開辦,今年實小元旦會演節目單,已經有翔安校區貢獻節目,兩個校區通過網路「同唱一首歌」。

  當然,名校跨島,單靠複製粘貼是不行的,陳倩榮說,生源和辦學環境的不同,也需要我們做出調整。譬如說,針對翔安孩子的特點,學校努力創造更多機會和平台讓孩子亮相。陳倩榮把翔安校區架空層的一個區域改造為學生作品展示區。

  一年來,實小翔安校區原本空蕩蕩的校園「判若兩人」,校園到處花團錦簇,還開闢學生勞動實踐基地。不過,陳倩榮認為,令人欣喜的是學生的變化,他們迅速褪去羞澀,變得自信、大方、生動活潑。

  陳倩榮還帶著老師到翔安區屬學校「串門」交流,她說,對於實小來說,跨島辦學也打開了另一個窗口。

(廈門日報記者 佘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