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奇異博士2》不「奇異」了?

《奇異博士》曾憑藉獨特的怪異感塑造了一個深入人心的另類主角。最近,其續集《奇異博士2:瘋狂的多元宇宙》上映,新片試圖讓奇異博士進一步融入漫威宇宙的,卻也一定程度上剝舍了人物的那份「奇異」。而這恰恰是第一部的優勢所在,也是奇異博士一角大獲成功的原因。與第一部相比,續集顯得十分保守:沒有了那種鮮明的「奇異」感,也沒有了象徵性的未知結局的敘事手法,取而代之的是與漫威宇宙的生硬結合,竭力迎合漫威的那一套老範式。

在《奇異博士2:瘋狂的多元宇宙》中,由本尼飾演的斯蒂芬·斯特蘭奇——也就是奇異博士,曾經是一個神經外科醫生。他因一場車禍而肢體能力受損,卻意外獲得了神奇的力量。在一場噩夢中,他夢見自己努力將一個名叫阿美莉卡·查維茲的少女從怪物的魔掌中拯救出來。這場噩夢被證明是另一個現實世界——阿美莉卡擁有穿行於不同宇宙的超能力。

阿美莉卡向奇異博士介紹了多元宇宙的理論,而他也很快就得以親身體會:醫生克里斯汀·帕爾默是奇異博士的前同事,也是他的愛慕對象;當奇異博士作為賓客出席帕爾默的婚禮時,他看到一個怪物在曼哈頓市中心肆虐。奇異博士從典禮現場的陽台跳下,飛身投入戰鬥。原來,旺達·馬克西莫夫(即緋紅女巫)渴望與她在另一個宇宙中的兩個兒子團聚,於是試圖奪取阿美莉卡手中的超能力。她準備殺害這個女孩,並不惜傷害群眾。奇異博士和他的長期盟友「王」、克里斯汀和阿美莉卡別無選擇,只能踏入一場腥風血雨的戰鬥,挑戰這位無所不能的女巫。

一路上,奇異博士遇到了許多其他漫威人物的挑戰,尤其是一個名為 "光照會 "的秘密社團。這裡的成員們佩戴名牌,甚至還有團建活動。這也不難看出該片的宣傳用意。它成了漫威公司的電影、系列片和漫畫的大雜燴——本片把這些內容全部設置成電影主幹情節的一部分,試圖為它們大打一番廣告。這種商業騙局在《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就已初現端倪:影片結尾處滅霸的瘋狂謀殺被證明是可以逆轉的。當然,這種異世界的設定也為許多人氣角色開拓了可能性,讓他們有了更多潛在的屬性和故事線。

然而,這種編劇策略,讓故事無法充分描寫主要任務。奇異博士、阿美莉卡、王和旺達變成了沒有血肉的提線木偶,他們的行為被局限在狹小的場域,人性內在與外在的複雜鬥爭並沒有得到充分展開。人物的對白要麼冗長如諺語,要麼死板如電報。動作戲場面是第一部《奇異博士》的一大看點,但在續集里,動作戲沒有了曾經的激動人心,而只剩下了流於形式的迴旋和變換。那些本應極具感情張力的宏大場面,看起來也顯得簡單和草率。

這部受漫威公司約束的低俗作品由傑出的恐怖片名導山姆·雷米執導。這是一件令人欣喜又沮喪的事。雷米的才華在電影后期部分得到了一定展現,卻流於表層且十分突兀。影片中,作為一名穿行於多元宇宙之間的狂徒,旺達的殺戮之怒火是貫穿於整部電影的恐怖元素。但它被呈現得像是迪斯尼對家庭和母性的神聖讚美。雷米極具表現力的誇張藝術被淹沒其中。

但影片里還是有一個鏡頭,傳達了一種真切的驚奇感。你或許想不到,它很早就出現在了影片看似平平無奇的敘事片段之中。在市區與一隻巨大的旋渦章魚進行了一場打鬥後不久,奇異博士和王在一家披薩店與阿美莉卡相會,在那裡阿美莉卡詳細介紹了多元宇宙系統。在這裡,雷米的視覺才華得到了體現:充滿驚奇的、曲折的特寫鏡頭,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導演自身對共存的多個世界和角色多重身份的陌生感的迷戀。這個小小的場景幾乎可以說是充滿了蓬勃的想像力的傑作。

早些時候,雷米似乎就表示,他能製作的最具表現力和內涵的《奇異博士》電影應該是一部語言電影——一部關於超級英雄的談話式電影,在質地和形式上類似於科恩兄弟理查德·林克萊特的作品。

不過當然,迪斯尼並不會花兩億美元的資金去拍一部只在咖啡桌前談話的影片。但那確實會是一部很好地展現超級英雄內核的電影。這樣一部由談話支撐起來的電影將證明,那些認真對待漫畫故事的人在喜歡錶演的同時也會喜歡單純的講述,熱衷大場面的同時也能品味複雜的戲劇性,欣賞效果的同時也能看到背後的思想。

從那些為超級英雄電影的泛濫作辯護的批評家,到廣大粉絲、甚至學者們,都認為漫畫的特許經營是一種現代神話的建構。但如果這些故事是現代神話,漫威和DC電影旗下的故事應該歡迎大眾自由地重新想像。但相反,企業工作室將這些故事轉化為某種准宗教式的教條,假惺惺地借所謂版權之名,防止「異端」的重新詮釋和創新——換句話說,就是在與粉絲之間築起高牆。對這種流行故事所有權的壟斷加劇了它們當下所體現的不自由的狀態。觀眾們在被馴化。他們看到的不是藝術自然的樣態,而是在層層商業操弄後的模樣。只要電影公司將故事的控制權壟斷在自己手中,他們對故事的解讀就稱不上是神話而只是教條;甚至算不上解讀,而只是一種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