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線》是如何成為法院題材爆款的?|專訪編劇費慧君、李曉亮

作者| 無花果

編輯| 明明

如果用一句話形容電視劇《底線》,那就是「法律是道德的底線,法官守護著社會的底線。」

近幾年,公檢法題材的電視劇中,人們耳熟能詳的公安與檢察官題材逐年增加,此次,法院題材也終於迎來了屬於自己的「爆款」。9月19日,電視劇《底線》在湖南衛視開播,隨即在台網兩端斬獲佳績,連續拿下六網收視第一,取得9月骨朵電視劇熱度榜第一名。當法治題材與互聯網時代相碰撞,所產生的火花非同小可。

《底線》充分把握住了新時代新場景的案件特點,挖掘出更具大眾共鳴性的主題和矛盾點,意在讓觀眾更多地認識法院,了解法官辦案時的工作狀態,同時也達到警醒與反思的目的。從開篇令人扼腕的「雷星宇案」,到令觀眾憤怒的「穆子琪案」、「唐嘯雲案」,再到讓編劇傾注所思所想的「女法官跨國離婚案」,每一本卷宗的背後,都是一場悲歡離合。

故事的起源是最高法想做一部老百姓愛看、能出圈的法院題材電視劇,瀟湘電影集團旗下當燃影業作為製作方,希望找到年輕化表達的編劇,這樣的契機下,費慧君和李曉亮這對夫妻檔編劇與《底線》結緣。

攜手創作電視劇劇本多次,初次接觸法院題材,劇集播出後,這對編劇CP對「觀劇門檻高」、觀眾看不懂的顧慮放下了,大家對相對嚴肅的法院題材接受起來沒有什麼障礙,有點出乎他們意料。但同時,費慧君和李曉亮也對製作方當燃影業的專業度和執行力有著絕對的信心,認為這是一次1+1 >2的愉快創作經歷。

令人慾罷不能的法院戲是怎樣煉成的?

把時間線拉回劇集籌拍之初,李曉亮坦言《底線》創作中最大的難點就是法官群體的職業特性,其中,「思辨」是影視當中比較難展現的,影視必須是可視、可聽的。一方面,現實中的法官「坐而論道」的部分要遠多過身臨其境的追兇探案,那麼極具觀眾緣的「懸疑性」也就不復存在。於是,觀眾能否看得下去,以及適應這樣的表述節奏,是編劇們在採風之前比較擔心的問題。

李曉亮稱,「法官戲跟公安和檢察官的戲不一樣,它相當於是『坐等案來』,先立案,法官根據公安和檢察院提交的一些資料,來判斷法律事實是否成立,應該用什麼樣的法律作出裁決。他們的工作是非常靜態的,少有一些外出調查或者鬥智斗勇,是一個不可見的『頭腦風暴』的東西。」

另一方面,現實中的法官斷案過程有層層規則限制,每一名法官要對自己的判定結果終身負責,哪怕是領導也不能夠干預結果,法官群體獨立審判的屬性,孤立而嚴謹的工作狀態,對於人物糾纏引發戲劇衝突的電視劇來說也提高了難度。「從戲劇角度來說,我們需要讓所有的主角儘可能的有交集,戲才會好看,但現實中一個案子進行時法官獨立審判,非合議庭成員不得干預,和律師私底下也不能見面。這對我們寫一個劇來說非常麻煩,所以我們也不斷地想辦法平衡,請教法官,雖然他們不能見面,但我一定要完成這個戲劇任務,要怎麼辦。」李曉亮表示。

費慧君則認為,相對於人物塑造,此次最難的部分是寫案件。整體上要把握住反映新時代、新征程、新矛盾,跟當代觀眾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案子。具體案件還要分三個層面來表達,第一是普法性,要有法律層面的考量;第二是要有社會層面的表達,引發觀眾共鳴;第三是要好看。「大多數案件都有個十分冗長的審案過程,那怎樣通過戲劇化的處理讓它變得好看,就是我們要考慮的。」

最終,費慧君和李曉亮達成的共識是,希望觀眾首先享受故事,然後再去思考其中的法律問題或者社會問題。

有意思的是,很多人誤以為劇中的案件都是真實存在的,但文藝創作和法院工作的邏輯正是相反的:法院先有案才能判,而創作則是先有目標再選路徑——首先確立想表達什麼主題,然後倒推情節。劇中所有案件,都是為了表達主題再造出來的,與現實案件沒有直接關係。在劇中,法官僅僅是根據虛構出的情節做出了一個虛構的判決。當然,依照的是現實中的中國法院工作的內在邏輯——以人為本,案結事了,扶正祛邪。

以受到網路極大關注度的穆子琪案為例,在做功課時,費慧君和李曉亮發現在中國、泰國、美國都存在類似案件。面對網路上該案例引發的熱議,編劇在創作構思這個案件時,落點放在了被告方的「危險升級的告知義務」上。

李曉亮稱,「從編劇層面來講,純粹的惡性事件很容易蓋棺定論,我們會選擇有一定法理探討空間的案件去寫。至於家人如何為死者討說法那不是我們的重點,我們這個故事的核心看點是在於閨蜜之間的法理問題,閨蜜有沒有盡到危險以及危險升級的告知義務?穆子琪對葛晴晴的幫扶造成了穆子琪的死亡,葛晴晴在其中有沒有法律責任?我們是想通過這個案子告訴公眾,這個法律的尺度在哪裡,而不是製造出一個嗨點供大家討論。」

《底線》中,每一樁案件的結果幾乎是放在明面上的,但在法院得出結果的過程里,各方不同的聲音紛亂複雜,沒有絕對的對與錯,這是法院戲的特點。在法律不能審判道德的同時,法官也對編劇們講述了一個觀點:法律的制定本身就是具備道德傾向的,你很難把法律和道德完全割裂開來。

至於怎樣區分公檢法三家的戲,費慧君表示在前期已經理順了邏輯,「如果這個故事的戲劇點、情節點和落點既適合法庭劇,又適合公安和檢察院的戲劇,那一定不是我們想要的。一個案子一旦進入到法院,基本上刑事兇手是誰,大概率就不會錯,觀眾也都知道了。所以我們的落點不會在強情節和懸疑性上,法院戲的落點一定是在:法、理、情這三方面。」

為法治題材劇加點煙火氣

因為上海疫情,費慧君和李曉亮和演員一起泡在劇組三個多月,跟主創演員們進行了不少碰撞。用費慧君的話說,《底線》整個劇組都是細節狂魔。

一開始,費慧君對靳東的印象是都市精英的代表人物「賀涵」,後來她發現生活中的靳東與劇中的方遠非常相似,不高冷,擅長張羅,愛操心,很「方遠」。劇中主角的「長沙口音」就是靳東到長沙採風後決定加入的。這是靳東前所未有的嘗試,帶動了全劇組的「方言熱」,與王勁松的一些「老搭檔互動」的即興創作,還上了熱搜,這些都給方遠這個基層庭長增添上了質樸的親切感。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方遠平日里巡視工作時總是微微地弓著背的,但當開庭穿上法袍後,他就是板正的。當我看到成片的時候我也很吃驚,和他之前的角色形象差異很大,我看到了他的突破,我問周圍人,他們也是同樣的感覺,證明並不是我自己的濾鏡。」費慧君笑言。

年輕一輩的成毅也與編劇們聊過關於周亦安這個角色的想法,到底要用什麼演法,大家探討了很久。那些拗口的法律條文台詞,成毅在進組之前跟編劇脫稿背過。後來看素材的時候,費慧君發現他演出了獨屬於他自己的周亦安,是一個讓她喜歡的周亦安。「有時候成毅很急切地找我們探討角色,我能感受到他那種想要和我們碰撞的心。後來我在看成毅的一場哭戲的時候,我感慨這個演員身上有『真』的東西在,他能打動我。」

通常,嚴肅的現實題材中會設置個勇於「擋槍」、尋找真相的衝動青年,在《底線》中,這個角色由女主葉芯承擔,同樣的,也一如既往承受著人設爭議。費慧君早先曾問過扮演者蔡文靜,怕不怕詮釋這樣一個前期不討喜的角色,蔡文靜拿出一股執著勁兒回答說「不怕,我就是要把她演可愛了」。所以即使女主目前處於爭議中,費慧君仍然認為,「心裡有那團火」的蔡文靜是給這個角色加分的。

「當時我們寫的時候,就預感到這個角色不討喜。第一,我們知道什麼樣的角色在前期會吃一點虧;第二,這個角色就是我想要的人設,我們的社會環境,尤其在體制內,有一個很軸的年輕人,她不成熟,但她一直嚮往著公平正義,嚮往著朝著更高的目標前進,我希望大家給這樣的角色一些耐心,因為她正是現在二十多歲熱血青年的寫照,也是我們未來的希望。」

採訪中,費慧君和李曉亮曾多次強調,《底線》是一部集體成就的項目。在每一個案件的拍攝都相當於一部短劇體量的情況下,編、導、演的專業碰撞和精益求精、美術置景的不厭其煩、完美還原,都在為劇集不斷加分。

自上而下的決心,是李曉亮認為《底線》有別於其他項目最大的優勢。「我們只能成功,不能失敗,這一點是從最高法的領導,到劇組所有工作崗位上的同事的共同想法,大家投入的心力、物力一定是不一樣的。所以這個劇在劇本上面有難度,但是在實操上面的難度更高。」

從愛情劇到現實主義,夫妻檔編劇的「180度」轉向挑戰

費慧君和李曉亮作為夫妻檔共同合作了多部劇,費慧君形容二人的優勢是很互補,《底線》中,李曉亮負責輸出價值觀,費慧君更關注劇本中的情感。但盤點過往履歷,兩人的作品中都市話題劇和青春偶像劇佔據半壁江山。此次題材類型和寫作風格有了180度大轉變,以至於讓觀眾有感而發:這對編劇CP是不是被『奪舍』了?

訪問中了解到,其實兩人最早就是寫《二胎時代》、《周末父母》等原創都市話題劇起家,對於他們來講並不算是突然的轉型,更像是多年的累積到達一定程度之後,迎來的全新的表達出口,是因緣際會之下,一群靠譜的人聚在一起做一件對的事。

「編劇這份工作很多時候不能依靠靈感或天賦,我們之前一直致力於情感劇和話題劇,但是伴隨著我們成家立業、有了孩子,作為創作者想表達的東西更多了,大家的匹配度也達到了平衡。正好有《底線》這個題材找來了,它也最能容納這麼多年來我們對生活、社會觀察的方方面面,沒有任何一個題材能有這麼大的表達量,再加上遇到了靠譜的領導、特別專業的製作公司和演員。感謝大家覺得我們被『奪舍』,那證明我們進步了。」費慧君如是說。

談到《底線》中印象最深刻的案件,費慧君和李曉亮給出的答案並非目前網路上關注度最高的穆子琪案和唐嘯雲案。李曉亮說,如果自己想要挑一個案件重新看一遍的話,其實是「醉酒墜樓案」;而費慧君則談到了左小青為主角的女法官離婚案,因為在這個案子中,傾注了她對於職業女性的情感抒發。

有人評價說費慧君的筆下沒有一個溫柔的女性,費慧君也承認她的確不是一個溫柔的女人,其次,她提出『溫柔』本身就是一種男性社會的凝視。「雖然這個案件不是個多方觀點碰撞的強情節,但因為我自己也是個事業女性,在這個案子中我灌注了很多我個人的困惑,女人要想做一些事業是必須要放棄一些東西的。有人說她處理一些事情時很絕情,但這就是我們面臨的現實。所以你可以發現我劇本中涉及到要離婚的情節,到最後我還是讓她離。」

和對的人做對的事,不問是緣是劫。費慧君認為,拍攝期間看到全組人的努力,是她的興奮頂點,後面的播出就是驗證「一劇一命」這個真理,「播得好我們當然很開心,播得不好也不會改變我對這個項目的看法,我依然覺得《底線》很牛。」李曉亮則稱,劇集播出之後,觀眾認為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很多都是他沒想到的,能讓觀眾有一些收穫,開始思考一些問題就已經非常好了。

最後,費慧君補充道,《底線》改變了她對職業生涯的一點小野心,就像法官希望用一個個案例去改變社會風氣,讓人和人之間有更多美好一樣,「如果這樣的作品能讓大家更理解法院,讓人和人更多一些寬容和理解,那就再好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