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入塵煙》不是一部苦情片


餐桌上明明大魚大肉那麼豐盛,但馬有鐵吃的是一碗白米飯配兩個白饅頭,他全程都沒伸筷子去夾桌上的菜。



馬有鐵的三哥叫馬有銅,按照「金銀銅鐵」的邏輯,也暗示有鐵在他的家庭里的位置。


三哥的兒子要結婚成家,嫌棄馬有鐵和他們同住,所以三哥就師出有名地給馬有鐵相親讓其成家,其實就是想把他趕出去。


曹桂英同樣被哥嫂嫌棄,她在哥嫂家的處境也非常糟糕,因為她給流浪漢一個饅頭,就被哥嫂一頓毒打。


所以曹桂英和馬有鐵相親時的兩個人的狀態是麻木、不吱聲、任人擺布。


後來兩人在一起後,桂英用草編了個驢,問有鐵:「像我們家的驢嗎?」



有鐵看著草編的驢說:「還是草編的驢好啊,它不吃草也就不被人使喚。」有鐵說的不是驢,是他自己。



桂英便說:「頭一次來你三哥家,就記著他把驢打了一頓。我看你在後院心疼驢,給它喂苞谷……」桂英說的「頭一次來你三哥哥」就是指他倆相親那次。



桂英頓了頓說:「這個驢……這個驢的命都比我的好。」有鐵聽了什麼都沒說,但他擦了擦眼角,他流淚了。



這兩個不被愛、被家人無情忽視的人之間有完整的情感流動,看到並看懂了彼此的內心,桂英明白有鐵心裡的苦,有鐵心疼桂英的難。


一個人真正的可憐之處不是他過得有多慘,而是他心裡的苦痛從未被看見。


愛是一種本能,但基於這種「看見」。


有鐵、桂英的哥嫂都是「看不見」他們的,所以在家人面前,有鐵和桂英是麻木、不吱聲的。



02

愛,能讓一個人活得像人



電影中有個小細節,私以為導演拍得極好。


收麥子的時候,有鐵想讓桂英幫他遞幾捆麥子到驢車上來。愛和被愛會讓人有期待,讓人覺得自己是個完整的人。


但是桂英力氣太小,她努力了好幾次都沒能成功。有鐵一下子就生氣了,抱怨桂英說:「幾捆麥子你都給我遞不上來!……」



他跳下驢車後還生氣地把桂英給推到了一邊。這時鏡頭裡出現了遠處的一對正在合作著把麥子裝車的夫妻。


這不是對比,而是一種彰顯。

這是有鐵唯一一次有情緒,也是桂英唯一一次鬧小脾氣生氣。

桂英被有鐵嫌棄了,她就生氣不理有鐵,有鐵一路追上來想辦法哄了好一會兒才好。


這就是正常夫妻間的吵鬧。

要知道,有鐵和桂英是長期被忽視的人,是麻木的,是默不作聲的。他們之前都習慣了那種一味忍受不吭聲的狀態。

可是,一個正常的完整的人,就是有情緒的。

而且,一個人只有感覺到安全、知道能被別人看見的時候,才會有情緒。

所以有鐵對桂英發火、抱怨,因為桂英能接得住;桂英也對有鐵生氣,因為她知道有鐵在乎她、會哄她。

人們喜歡說,被愛才能任性。

是這樣的,愛是一種安全感,是被認可,被呵護,讓人活得像個人。


03

一個孤獨的人一旦感受過愛,就再也無法忍受孤獨了



給我最大觸動的是,桂英去世後,有鐵也死了。


電影結局雖然很隱晦,但是有鐵應該就是死了,影片中有暗示。


最後有鐵吃完雞蛋躺在床上的時候,鏡頭裡出現了麥穗的麥芒變化的過程。



結合有鐵和桂英收麥子的時候,有鐵給桂英一個成熟的麥子,麥芒的頂端朝向麥子這邊的方向時,麥子就成熟了。所謂成熟了,也就是死了。



而且最後有鐵賣掉了所有麥子,放走了驢……等等,都是暗示。


有個細節:


鄉鄰們對有鐵說:「你現在房子也有了,糧食也有了,一個人輕輕省省地過也挺好。」


有鐵一言不發,默默地走開了。



看到這裡,我哭得最厲害。


對有鐵來說,縱然有了房子、糧食,但沒有桂英的地方,就不是家了呀。


沒有見識過愛的人,不會知道那種星光有多美妙;



沒有愛和被愛過的人,不會明白,冬夜裡的一束等你回家的光就能驅走所有人生酷寒;



沒有愛和被愛過的人,也不會懂得,一個孤獨的人一旦感受過愛,就再也無法忍受孤獨了。


愛讓人充滿希望,讓人不畏懼困苦。


愛,不僅僅是付出或者得到;愛,更是一種動力,是一種關於美妙、溫暖的創造。



有鐵是一個溫良的好人。


他明白,相比物質的短缺,愛的匱乏才是一個人最深的苦難。


有鐵跟隨桂英去了。


在這茫茫的人生荒原上,他倆是彼此的唯一。


說到苦難,難道只有土地上的有鐵和桂英才有苦難么?


都市裡奔忙的我們,難道就沒有自己的困頓?


所以,在我看來,《隱入塵煙》不是苦情片,它講的絕不僅僅是苦難,而是一種苦難里發生的美好童話。


傅首爾在《奇葩說》里有一個關於童話的論點,她說:


「很多人把童話理解為兒童,而我理解為最初的人,如果你經歷現實的種種磨礪,再看回童話,還會相信它是真的,你就還是最初的那個你,你是一個多麼幸福的人。」


有鐵和桂英就是土地上的童話。


我願意相信他們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