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華妃懲罰夏冬春,宜修為何見死不救?

宮斗的開始

清朝初期,政權不穩,為了拉攏蒙古軍事勢力,皇帝通常會選擇立蒙古貴族女子為皇后或者妃嬪。比如皇太極的皇后哲哲就是科爾沁貝勒莽古思之女,順治的第一任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是蒙古親王吳克善之女。

清朝的選秀制度始建於順治年間,據《大清會典》記載:「選秀女,順治年間定」。選秀的範圍則涵蓋了滿蒙八旗和漢八旗的所有待嫁女子。

甄嬛傳劇情開場就是剛登基的雍正按照太后指示準備選秀,充實後宮,延綿子嗣。根據劇情來看,入選秀女的家室來歷各有不同。出身最高貴的應當是富察氏,也就是後來的富察貴人

作為滿清八大姓之一,富察氏家族的權勢幾乎貫穿了整個康乾盛世,無論是興盛的時間、地位的尊崇、權臣的人數等等,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家族可與富察氏比肩。這也是富察貴人在眾位秀女之中封號最高的主要原因。

排名其次的是沈眉庄。沈眉庄是濟州佐領沈自山之女。在清代,佐領是各個省的駐防將軍屬官,相當於現代的軍區司令,為正三品。因此,眉庄的出身也頗高,與富察氏一起被封為貴人。

排在眉庄後面的是大理寺少卿甄遠道之女甄嬛。大理寺是古代司法機構,相當於今天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為從三品。

再次就是包衣佐領夏威之妹夏冬春

包衣是從滿文音譯過來的詞語,意為「家裡的奴才」。包衣的成分比較複雜,有的是滿族老百姓,因為犯罪淪為包衣;有的是在戰爭中被俘虜的漢族人、蒙古族人、朝鮮族人,從此成為滿清貴族的家奴。

由於和皇室的特殊關係,有些包衣家族可以世襲官職,甚至身居要位,比如包衣佐領夏威就是四品武官。這些秀女中出身最卑微的是安陵容其父安比槐僅僅是一個八品縣丞。

這也是夏冬春敢肆意侮辱安陵容,卻不敢過分挑釁甄嬛和沈眉庄的一個重要原因。

選秀風雲

秀女能否中選,決定權在兩個人手中——皇帝和太后。

作為王朝身份最尊貴、權力最大的兩個統治者,皇帝和太后的選妃標準差異極大。

皇帝喜歡有美貌且有才情的女人,太后則偏向出身世家、端莊穩重、學識不多的女子。

雍正自幼由康熙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長大,和生母烏雅氏關係疏遠,烏雅氏也偏心自己一手帶大的小兒子十四阿哥。再加之劇中雍正很早就知道了烏雅氏和隆科多之間的私情,母子二人之間有諸多嫌隙。

選秀之時,雍正抱怨參選的都是些庸脂俗粉,而太后則認為未必有十全十美的,要求皇帝為子嗣考慮。雍正出於對母親的叛逆,隨手指了穿得花枝招展的夏冬春。

夏冬春長相打扮都很庸俗,舉止粗鄙浮誇,無論從容貌、學識、人品來說都不符合嬪妃的要求。她的入選純粹是一場意外,是皇帝用來故意違逆太后的一個工具,這也為其死後皇帝無動於衷埋下了伏筆。

後宮耳目眾多,選秀時的一舉一動都傳到了皇后和妃嬪耳中,尤其是協理六宮的華妃華妃出身將門,手段強硬,對待夏冬春這種性格囂張之人自然沒有好感,尤其是在聽說了教引嬤嬤在夏家受氣之後,更加厭惡夏冬春。

夏冬春入宮

至於夏冬春在進宮後的表現,可以總結為一個蠢字。

首先,她不懂與同住一宮的富察貴人以及安答應交好,反而時不時打壓欺凌身世不如自己的安氏。新進宮的妃嬪根基未穩,抱團才是最好的生存法則,夏冬春不僅沒有做到這一點,反而四處樹敵,在宮裡名聲極差。

反觀其他新人,甄嬛懂得拉攏同住的淳常在,眉庄也和自己宮裡的主位敬嬪相處融洽,足見這二人在為人處事方面的格局遠超夏冬春。

其次,夏冬春一味巴結皇后,無意間惹怒了掌權的華妃。

每位秀女入宮前都會先接受教引嬤嬤的教習。甄嬛的教引嬤嬤芳若在甄府受到禮遇,因此用心教導,知無不言,很早就提點甄嬛華妃娘娘寵冠六宮,所以甄嬛入宮後一開始對華妃畢恭畢敬。

而夏冬春此前得罪了教引嬤嬤,嬤嬤很有可能在教導時故意顛倒後宮的權力分布和妃嬪間的鬥爭,引導夏氏得罪華妃。

最後,夏冬春完全不懂宮中禮數,在皇后宮前出手毆打妃嬪。宮裡有權懲治妃嬪的只有三個人,皇帝、太后和中宮皇后。華妃因為得皇帝特許協理六宮,也享有這項權力。

夏冬春不守本份,在華妃面前口出狂言要「訓誡妃嬪」,很明顯是越俎代庖、以下犯上,給了華妃一個名正言順賞賜「一丈紅」的理由。在這一系列逾矩的操作後,所有人都會覺得夏冬春是咎由自取,自尋死路。

華妃的動機

甄嬛中之所以風靡全國,成為十年不衰的經典,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人物性格鮮明,行為舉止邏輯完整。華妃當著這麼多人的面下令杖責夏冬春,並不是單單為了懲罰她這麼簡單。

華妃治理後宮遵循的是恩威並施的原則,一方面給下人豐厚賞賜,一邊用嚴酷的手段剷除異己。

夏冬春當著所有人的面討好皇后,不把當權的寵妃放在眼裡,再加上頌芝在旁添油加醋「夏家的人在年府面前連提鞋都不配」,華妃自然不允許這樣的人繼續在後宮作威作福。

第二,新入宮的秀女面臨一個重要問題——站隊。當時後宮分為三個陣營,分別是皇后、齊妃等人組成的後黨,華妃、曹貴人、麗嬪組成的妃黨,以及端妃、敬嬪這些明哲保身的無黨派人士。

華妃在新人剛入宮時,就給甄嬛和沈眉庄、富察貴人三人送去了最豐厚的賞賜,顯然是有意拉攏這三人。

而她剛好挑選夏冬春在和甄嬛三姐妹起衝突時出面懲治夏氏,一方面能賣甄、沈二人一個人情,最重要的是能警醒新人投靠皇后、得罪自己不會有好下場。

她的手段顯然起到了一定的威懾作用,甄嬛等人嚇得花容失色,間接促成了甄嬛在前期裝病避寵。

宜修為何見死不救

華妃出手對付夏冬春是意料之中的事,但是令很多人不解的是,夏冬春賣力討好的皇后居然對此事無動於衷甚至十分冷漠。在剪秋報告了此事後,皇后僅僅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夏氏不安分,發落了就發落了吧。」

作為後宮之主、整部《甄嬛傳》的大boss,皇后烏拉那拉宜修絕對稱得上心機深沉的布局之人。

在甄嬛等人入宮前,華妃真正做到了一家獨大。年羹堯在前朝得皇帝重用,年家權傾一時,而華妃本人也因為傾國傾城,性格獨特專寵後宮。相對比之下,年老色衰又沒有子嗣的繼後宜修顯得黯然失色。

面對華妃的步步緊逼,她只能一再退讓。然而一場選秀為宜修找到了翻盤的機會。

在前期劇情中,宜修成功實現了扮豬吃老虎、坐山觀虎鬥,一邊利用甄嬛、沈眉庄等人扳倒華妃,一邊又教唆、策反安陵容打擊甄嬛,而她本人則坐收魚翁之利。

由於宜修善於偽裝,早期的甄嬛、沈眉庄、齊妃、敬嬪都將她誤認為公允溫厚之人,在無形中淪為了鬥倒華妃的工具。在步步驚心的宮斗環境中,身為一國之母的宜修所做的每一件事必定都有深遠的考慮。

夏冬春向皇后示好是人盡皆知的事,但皇后顯然沒有接過這份「投名狀」。從宜修招納心腹的標準來看,要麼是安陵容這種出身寒微又心思狠辣之人,要麼是祺貴人這種出身滿蒙貴族之家、長相艷麗但是不甚精明的「繡花枕頭」。

對於夏冬春這種出身包衣漢軍旗又腦袋空空、蠢鈍不堪的人,一旦將其收為己用,未來可能要花大量精力為她收拾爛攤子。宜修自然不會做賠本生意。

其次,皇帝當初選擇夏冬春是為了和太后慪氣,對夏冬春本人並無好感,甚至沒有多少印象。如果將當時受罰的對象換成在選秀時一鳴驚人的甄嬛,皇后一定會出手阻止。

華妃敢直接對夏冬春使用如此殘酷的刑罰,也是仗著她並非皇帝的心上人。

再次,夏冬春在宮中鬧得雞飛狗跳,華妃的處理符合宮規。

如果宜修為夏冬春出頭,以華妃的性格必定爭執到底,那麼這件事情的最終裁決權會被送到皇帝手裡。皇帝前期對華妃寵愛有加,未必會站在皇后這邊,這樣一來,中宮威信就會蕩然無存。

種種考慮之下,宜修對夏冬春被打殘一事選擇了袖手旁觀。華妃的手段又越毒辣,越能顯示出皇后的溫和寬容。

但是她並沒有放棄利用此事的機會,很快就將華妃打殘新入宮妃嬪之事報告給了皇帝。可雍正顯然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夏冬春的死活從此無人在意。

她自負家世不錯,張揚跋扈,在陌生的環境里不懂自保反而頻繁作死,最終淪為了這場宮斗戰爭的第一個犧牲品。

註定的結局

宜修自私冷漠的性格在夏冬春受刑事件里展現得淋漓盡致。從後期的劇情來看,宜修不僅是對夏冬春的生死毫不在意,對其餘依附自己的人也真正做到了刻薄寡恩。

齊妃從在王府里開始就對宜修畢恭畢敬,最後慘遭「殺母奪子」,被迫自縊;安陵容和祺貴人都唯宜修馬首是瞻,充當扳倒甄嬛的一線打手,但是宜修給她們分別賜下避孕湯藥和紅麝珠串,從不許二人有孕。

而反觀她最大的對手甄嬛,對待投靠自己的每一個人都以真心相待,懂得實現團隊集體利益的最大化。例如端妃和敬妃想要孩子保障晚年,欣貴人想要成為一宮主位不再受人欺凌,浣碧想要成為果郡王福晉,甄嬛幾乎都滿足了這些人的要求。

性格決定命運。縱觀宜修這一生,只真心愛過三個人:母親、雍正、兒子。這世上剩餘的人對她來說,要麼被利用至榨乾最後一絲價值然後拋棄,要麼被她以各種形式迫害至死。

這種人自然無法得到他人的真心愛戴。因此在劇情後期,宜修眾叛親離,失盡人心,面對甄嬛黨的打壓毫無還手之力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

尤其是她在祺貴人死後拋出的那一句「她沒用,所以才死了」,讓一直衷心耿耿的安陵容心寒不已,開始心生恨意。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安陵容明白自己的下場不會比祺貴人好多少,在和甄嬛的最後一次見面中說出了「皇后殺了皇后」這個最大的秘密,為甄嬛扳倒皇后送上了致命的殺手鐧。

宜修最終失去了最為看重的皇后之位,心愛之人放言與她「死生不復相見」,機關算計到頭來一無所有。她的結局,在一開始就已經註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