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摘要:「一大人」努力把紀念館打造成建黨歷史資源高地、建黨精神研究高地、建黨故事傳播高地。

總書記率領中央政治局常委專程瞻仰一大會址,新館基本陳列《偉大的開端》榮獲全國博物館十大精品推介特別獎,珍貴的藏品文物見證並生動演繹難忘歷史……在喜迎二十大的日子裡,中共一大紀念館也恰好走過了70年風雨兼程、篳路藍縷的發展歷程。

1952年初,中共一大紀念館前身——上海革命歷史紀念館籌備處成立。同年9月,上海革命歷史紀念館完成復原布置,開始對觀眾內部開放。70年來,一代代「一大人」牢記囑託,建設和守護著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

張黎明:瞻仰線路的變化,表達了黨中央對黨的誕生地的崇敬和敬畏

「5年前總書記率領中央政治局常委走進一大會址線路的變化,充分表達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黨的誕生地的崇敬和敬畏。」原中共一大紀念館館長張黎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向記者分享了當年的細節。

張黎明在接受記者採訪

2017年10月31日上午,黨的十九大閉幕一周後,習近平總書記率領中央政治局常委專程前往上海瞻仰中共一大會址,重溫入黨誓詞並參觀基本陳列展覽的情形。

按照常規,之前重要團隊的車輛一般都是直接停在興業路76號門口,所以當天張黎明也是站在一大會址門口等待。

不料,中辦的同志「明確告訴我,總書記要求他們一行要在黃陂南路興業路路口下車,列隊徒步走進興業路,走進一大會址。」張黎明說,自己聽了以後心猛的一震,這個線路的變化,充分表達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黨的誕生地的崇敬和敬畏,也開啟了中國共產黨最高領導集體的初心之旅和尋根之旅。

張黎明回憶說,「總書記一下車,我立刻迎上前去,一邊與總書記握手,一邊說總書記您好。總書記笑著對我說你好,我就跟總書記說,歡迎您重回黨的誕生地,回我們共產黨人的老家看看。沒想到總書記馬上就回我,我們應該常回家看看。」

張玉菡:新館《偉大的開端》,榮獲全國博物館十大精品推介特別獎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紀念館在2021年黨的百年華誕前落成開放,令人欣喜的是,新館的基本陳列《偉大的開端》,今年獲得了『第十九屆(2021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特別獎』。」 一大紀念館陳列研究部主任張玉菡告訴記者。

記者看到,在《偉大的開端》序廳主題雕塑兩邊,有兩塊弧形大理石「綱領牆」,高4.8米,寬7.3米,上下左右各分成6塊。

張玉菡說,由於「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至今沒有找到中文文獻,現在看到的中文本是根據俄文本和英文本翻譯回來的。「所以我們就翻閱了參照《新青年》《共產黨》月刊登載的文章格式、二大和四大會議文獻,綜合考量後進行豎排繁體排列。」

記者了解到,標題的位置、段首空字的格式,都是參考了當時的文獻後才決定這樣排的。為了確保900字無一字中間斷開,視覺上字間距相同,在電腦排版後,又逐字進行手動調整。為了確保標題位置和字間距達到觀看的最佳狀態,最後的微調就做了整整一個晚上。所有的金箔,也全部是手工描畫的。

「可以說,《偉大的開端》這個展覽是用十足的『初心』精雕細琢出來的,我們用創新、匠心、精心、細心和安心全力打造展覽,最大限度地實現空間、內容、視覺效果的完美組合。」 張玉菡介紹道。

徐雲根:藏品文物生動演繹了中國共產黨成立的難忘故事

「文物說明了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必然性,通過文物更能生動地講好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故事。」一大紀念館藏品保管部主任徐雲根向記者介紹說。

在徐雲根的記憶中,新世紀以來幾次比較重要的文物徵集,尤為深刻。

共產黨宣言》是一大紀念館的鎮館之寶之一,紅色封面的是1920年8月的首版,當時僅發行了1000冊,很快就銷售一空,而書名竟錯印成了《共黨產宣言》,於是9月再版,書名更正為《共產黨宣言》。

「2005年,我們徵集到了一本非常珍貴的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第一版8月版,紅色封面。」徐雲根對記者說。

另一次比較重要的徵集是2007年關於尼克爾斯基照片的徵集。

徐雲根透露,「尼克爾斯基的身份是在20世紀90年代初才搞清楚。當時我國領導人和俄羅斯領導人講起這個事情,說中共一大代表里有一個俄國人的身份沒搞清楚,後來俄羅斯社科院專家卡爾圖諾瓦研究清楚了尼克爾斯基的生平情況,但是他的照片一直到2007年才找到。

「這個發現填補了我們紀念館的空白。巧合的是,2007年,俄羅斯專家阿列克塞以及蒙古專家達西達瓦兩個人同時在那年給我們提供了照片,正好得到了相互的印證。

「2015年,我們還專門到俄羅斯去過,查過鄂木斯克一個檔案館收藏的尼克爾斯基身份檔案。這個人比較神秘,因為他以前是做情報工作的,參加一大的時,作為共產國際代表,實際上肩負著秘密使命,也帶了很多經費。」

中共一大紀念館黨委書記、館長薛峰表示,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之地,把革命文物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是『一大人』的職責所在,更是使命所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