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行月球》票房破30億|借力科幻元素,打造全新「喜劇+」類型

在由張吃魚導演,沈騰馬麗主演的科幻喜劇片《獨行月球》中,人類為抵禦小行星的撞擊、拯救地球,在月球部署了「月盾計劃」。不料隕石提前來襲,全員緊急撤離時,維修工獨孤月因為意外錯過了領隊馬藍星的撤離通知,一個人落在了月球。「月盾計劃」失敗後,獨孤月成為了「宇宙最後的人類」,開始了他在月球上「破罐子破摔」的生活……這部將科幻元素與喜劇元素創意融合的影片,自7月29日全國上映後,在獲得30億元票房的同時,也收穫了很多觀眾的肯定。


電影《獨行月球》海報


9月13日,由中國電影評論學會開心麻花影業主辦的電影《獨行月球》專家研討會在京舉辦。張丕民、閻曉明、向兵、饒曙光、康偉、皇甫宜川、李道新、高小立、譚政、周武、周令非、王姝等業界專家,與劉洪濤、遇凱、韓梅、張吃魚、諸曉晨、張赫、錢晨光、張麗媛等影片出品方及主創代表齊聚一堂,深入探討了影片的藝術特色與創作得失。


電影《獨行月球》研討會現場


中國電影基金會理事長張丕民指出,《獨行月球》是一部具有震撼力的影片,展現了中國電影的工業水平和製作水準,走的是一條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之路。開心麻花團隊在多年的創作過程中,摸索並總結了觀眾的所思所想、喜怒哀樂和審美趣味,這證明藝術創作就是要真正了解服務對象需要什麼、期待什麼。


電影評論家向兵看來,開心麻花豐富的舞台劇創作經驗,對於其出品的電影作品有很大的助力作用,《獨行月球》堪稱開心麻花品牌電影的一次創新突破。「用富有情趣的喜劇形式表現航天工程這樣的重大題材,可謂舉重若輕。影片通過獨孤月的個體成長,完成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宏大的時代主題敘事,也在一定程度上彰顯了中國力量與中國精神。」


電影《獨行月球》劇照


中國電影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閻曉明認為,《獨行月球》是一部「喜劇+」類型的創新之作。「科幻題材電影在製作上難度很大,而喜劇又是最難拍的類型片之一,開心麻花影業將兩種類型元素相結合,創作出了一部觀眾喜聞樂見的佳作,體現了主創團隊的創作追求。」在閻曉明看來,影片成功地塑造了獨孤月這樣一位歷經成長的英雄,他從平庸的小人物轉變為拯救人類的英雄,整個蛻變過程完整而令人信服。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表示,《獨行月球》是一部尊重科學的影片,將科學元素和思維貫穿創作始終,是創作一部優秀科幻電影的前提基礎。而在此基礎上,影片又沒有涉及過多高精尖的科技內容,做到了既讓觀眾信服,又具備藝術的創造力與想像力。「具有個性化的動機,是影片主人公獨孤月成長的核心推動力,這樣的設定有助於觀眾理解並認同人物;而影片中各種類型元素之間的有機互動,更讓觀眾獲得了獨特的審美愉悅感。」饒曙光表示。


《中國藝術報》總編輯康偉認為,從《夏洛特煩惱》《西虹市首富》到《這個殺手不太冷靜》《獨行月球》,開心麻花出品的電影往往具有一種「造夢機制」。《獨行月球》融合了科幻片、災難片、愛情片和喜劇片的類型元素,其中科幻元素是影片的「地基」,通過高技術水準營造出一種想像力奇觀;災難元素體現了人類面臨的困境,是全片敘事空間的重點;愛情元素展現出一種「情感密碼」,卻並沒有給出解碼的方案,手法十分巧妙;喜劇元素則彰顯了開心麻花獨特的喜劇美學追求,每一個笑點都是有來源的,具有沉浸式的代入感。


電影《獨行月球》劇照


《中國電影報》社長、《當代電影》雜誌社社長皇甫宜川評價,《獨行月球》藉助科幻元素凸顯並強化了喜劇風格,影片結構精巧、情節有趣、語言幽默、人物性格獨特、鏡頭語言嫻熟,為觀眾提供了一次笑中帶淚的別樣藝術體驗,是開心麻花喜劇體系的一次升級創新之作。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李道新表示,觀看《獨行月球》,如同經歷了一場浪漫的科幻之旅。影片讓科幻電影實現了令人忍俊不禁的喜劇效果,實屬難能可貴,而主創精心的情節設置和細節打造,則凸顯了很多高光的藝術亮點,展現出中國電影少有甚至罕見的自由自在的浪漫愉悅感。


「開心麻花品牌電影精準地找尋到當下年輕觀眾的審美趣味,《獨行月球》體現了主創團隊的創作勇氣與創新決心,影片充滿未來感、科技感和想像力,以溫暖喜劇的形式為觀眾帶來治癒和希望。」《文藝報》藝術評論部主任高小立如是評價影片的藝術價值與社會價值。電影藝術》主編譚政評價,《獨行月球》實現了商業類型的突破、數字角色製作的突破,也體現了追求理性的科幻敘事與實現喜劇效果的幽默敘事之間的平衡、人類生死存亡的宏大主題與個體愛情悲劇之間的平衡。


中國航天科技國際交流中心研究員周武認為,優秀的科幻電影將科學與藝術相結合,是一種展現「詩與遠方」意境的電影類型。在建設「航天強國」的時代大背景下,科技從業者與電影創作者將更加親密地「接觸」,而國產科幻電影的未來也必將大有可為。中國電影科學技術研究所周令非表示,《獨行月球》中的袋鼠「剛子」是中國電影高質量數字角色運用的代表,其製作精度、模擬度和藝術感都是里程碑式的,無論肢體語言、毛髮渲染都代表了中國電影工業的頂級水平。中國科學與影視融合項目發起人、《獨行月球》科學顧問王姝認為,科幻電影對於我國的科普事業具有重要推動作用,未來國產科幻電影的快速發展,需要更多科學領域專業人士的加盟與助力。


電影《獨行月球》劇照


開心麻花影業董事長、《獨行月球》總製片人劉洪濤介紹,編劇團隊花費了兩年時間,才做出影片的分場大綱劇本,可見創作難度之大。劇組使用了15個共計超4萬平方米的常用攝影棚,100%實景搭建「月球基地」,影片中95%的鏡頭涉及虛擬拍攝和特效鏡頭。此外,像宇航服、月球車、空間站、飛行器等道具和美術設計,都有專業領域的專家擔任技術顧問。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最終創作出了這部兼具科幻與爆笑元素的「月球漂流記」。《獨行月球》編劇、導演張吃魚坦言,影片無論從題材還是體量上來說,與開心麻花過去製作的項目都有很大差別。「我們試圖將喜劇元素和科幻元素完美結合,這是創作的大方向。然而縱觀整個電影史,喜劇類型的科幻片都是稀缺品,可供主創團隊參考的先例少之又少,我們只能自己去嘗試和探索。」


作者:中國藝術報記者 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