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午陽光的新戲《縣委大院》官宣了演員陣容,衝上了熱搜。
胡歌、吳越領銜主演,更有黃磊、李光潔特別出演,一眾炙手可熱的演技派演員讓觀眾對這部劇充滿了期待。
從《父母愛情》《北平無戰事》《琅琊榜》,到《歡樂頌》《大江大河》《山海情》,正午陽光可以說成為了觀眾心中國劇的「門面擔當」。
「部部爆款」背後,就不得不提一個關鍵人物——導演孔笙。
有人可能對這個名字感到陌生,但看到他的臉你一定會覺得熟悉。
他在《琅琊榜》中客串過大臣,在《大江大河》中扮演過一個報亭的小老闆,在《父母愛情》中又化身為一個照相館的攝影師……
熟悉他的觀眾十分樂於「在孔笙的戲中找孔笙」,因為他總愛在自己的戲中客串一些龍套角色,真正是踐行了「不愛跑龍套的演員不是一個好導演」這句話。
的確,孔笙正是觀眾心目中難得的好導演。
網媒評價道:「在他的劇中,最閃光的部分留給演員和角色,而他自己常常躲在鏡頭後面沉默不語、踏實行事。」
對於孔笙來說,拍戲不是為了拿獎,只是為了那一份熱愛;他對劇本和人物近乎完美的呈現要求,只因他始終恪守自己對影視不變的初心。
「孔笙出品,必屬精品」
7年前,一部《琅琊榜》,讓胡歌徹底翻紅,也讓式微的國產劇,重新走進觀眾的心中。
豆瓣9.4分高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優秀電視劇獎、2015年國劇盛典年度十大影響力電視劇、澳門國際電視節優秀電視劇、第19屆華鼎獎中國百強電視劇第一名……各種大獎拿到手軟。
孔笙憑藉這部劇奪得了白玉蘭獎最佳導演獎。
仔細扒一扒孔導的作品才發現,基本上近年來口碑不錯的國產劇都出自他手,說他是撐起了國產劇半壁江山的男人,一點也不為過。
印象中有一段時間,國產劇穩穩地被一些「抗日神劇」霸佔,各種「手撕鬼子」的魔幻劇情讓觀眾直呼辣眼睛,轉而投向美英日韓劇的懷抱。
國劇一度頹靡不堪。
這時候,孔笙導演的一部《戰長沙》上映了。
這部戲講述了抗日戰爭背景下的長沙,人們英勇無畏、保家衛國的故事,劇中沒有那些誇張的情節、嘩眾的鏡頭,有的只是個性豐滿的人物、感人的故事、真實的歷史。
「該劇中,虛假英雄主義、誇張表現形式等都消失或淡化了,取而代之的是獨立意志、個人情懷、家族史詩。」
《戰長沙》上映後好評如潮。
優秀的電視劇傳遞出的是導演與眾不同的視角與價值觀,在孔笙看來,電視劇是需要真實與溫暖的。
同樣的理念,也貫穿於熱劇《歡樂頌》的拍攝當中。
這部劇講述了五個性格各異的女孩,在上海這個大都市中各自不同的經歷與成長。
初看上去,《歡樂頌》與孔導其他的歷史年代劇風格截然不同。
拋卻了厚重的年代感,換上了時尚新鮮的都市風格,連孔笙自己都坦言,拍攝《歡樂頌》是對自己的一次挑戰。
很多都市情感劇傾向於憑藉靚麗的服化與「爽劇」情節博人眼球。
但在《歡樂頌》中,富二代出身的曲筱綃揮金如土的同時依然在努力拚事業,入世未深的邱瑩瑩也在屢次「踩坑」中逐漸長大……
每個觀眾彷彿都能在五個女生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孔笙的每個情節設計、人物設定都沒有脫離現實,他把現實中的故事就這樣擺在人們面前,引發人們去思考。
結局中,女孩兒們都在經歷了大風大浪後收穫了自己的幸福,它在告訴我們:
屏幕前每一個陪她們哭過笑過的你也一樣,要努力經營當下,未來定當可期。
孔笙說:我還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講點文化,講點情懷,傳遞正能量,讓這個社會溫暖多一點。
在觀眾心目中,孔笙出品,必是精品。
精品迭出,這與孔笙獨有的對拍戲的熱情與認真是分不開的。
「把戲拍進人心」
在孔笙身上總有一種溫和與謙虛的態度,這大概是他一直認為自己是個「業餘導演」的緣故。
1978年,孔笙高考落榜了。
大學考不上,總得給自己找條出路,他在工地上做過工人,為了拿一個學歷,去夜校學習了中文專業。
他天性好動,喜歡出去感受名山大川,體驗市井風情,相比於讀書,他更喜歡攝影,喜歡用光影來記錄生活。
畢業後,他先是在雜誌社找了一個對口的編輯工作。但年輕人的夢想總是蠢蠢欲動的,工作沒多久,孔笙還是決定去追尋自己的攝影夢。
他辭職成為了一名攝影師。
靠著自己的勤懇與好學,沒幾年,孔笙就一路從攝影師做到攝影助理,再到副攝影師,最終坐上了總攝影師的位置。
有實力的人自然不會被埋沒,此時的他已經在影視圈小有名氣,也屢屢獲獎。
無論何時,孔笙總是愛做一個勤于思考的人。
在片場,有時他會提出一些自己對戲劇的獨到見解,攝而優則導,有朋友鼓勵他去試試做導演。
於是,孔笙正式踏上了自己的導演之路。
熱情與專註足以成就一個人。
轉行之後,他的導演做得同樣可圈可點,他第一次獨立擔當導演的電視劇《民警程廣全》就獲得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的二等獎。
這無疑是對他導演實力的一次肯定。
《闖關東》《溫州一家人》《父母愛情》等幾部口碑極佳的電視劇,幕後都有孔笙的身影。
也是在這段時間,他認識了自己「鐵三角」的另外兩人——李雪和侯鴻亮。
就是這三個志同道合的青年,後來合作創立了正午陽光,相繼出品了《琅琊榜》《大江大河》《山海情》等劇,讓正午陽光成了「國劇標杆」。
熒屏上演員的光輝燦爛,領獎台上獎盃的璀璨奪目,這一切都離不開孔笙對拍戲那匠人般的堅守。
在娛樂圈爭相追求「有爆點,爭流量」的時候,孔笙始終堅持創作要現實、真誠,要「拍進人心」。
在劇本的選擇上,他喜歡那些溫暖而貼近現實的故事,在劇中展現出一種積極向上的正能量,讓觀眾看了能感覺到溫暖,所以你不會在他的劇中看到嘩眾取寵的噱頭、誇張虛偽的說教。
在演員的選擇上,他的首要標準是要人品好,演技好,貼合角色,所以你不會在他的劇中看到只有流量沒演技的面孔。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而「半路出家」的導演孔笙,在拍戲這條道路上,依舊是那個嚮往大江大川的追求光影的少年,初心不改,一直堅定前行。
「做什麼都得像那麼回事兒」
「做什麼都得像那麼回事兒。」
這句看上去樸實無華的話,正是孔笙對自己最基本的要求。
著名劇作家高滿堂,曾經在某次頒獎典禮上這樣感謝孔笙導演:
「謝謝導演在創作中保持了一顆虔誠安靜的心。
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中,能做到安靜很不容易,能保持對藝術創作的虔誠敬畏之心更不容易,而且這麼多年來不改初心,最不容易。」
對創作保持著虔誠的初心,孔笙有著自己的法寶:喜歡,用玩的心態來享受創作過程,還要能吃苦。
在拍攝電視劇《生死線》的時候,整個過程173天,創作團隊一天沒歇,但孔笙從沒說過累,永遠面帶笑容,讓整個劇組都感染到了快樂的氛圍。
「因為那部戲拍得最苦,創作最有激情。」孔笙說。
苦和累在他看來都不算什麼,創作的熱情才是最為珍貴的。
在世俗中保持虔誠安靜已然不易,正是這份虔誠的心,讓孔導在拍戲的時候永遠不放棄自己的「完美主義」,對熒幕上每一個細節,他都力求精準把控。
《琅琊榜》中,有一場譽王謀反,攻打獵宮的戲碼,本來時長只有不到二十分鐘,孔笙導演認為這場戰爭戲必須拍出真實的感覺,因為他是後面劇情的關鍵點。
為了能拍出逼真的效果,雲梯、滾木各種道具齊上陣……一次不行再拍一次,一個細節不到位,火和煙再點一次,就這樣,二十分鐘的戲,全組人足足拍了七天。
連他自己都說「傻傻地拍了七天打仗」。
「我們有時候是比較傻,做一些比較軸的事兒。」
這也是孔笙整個製作團隊的做事要求。
劇中,梅長蘇有一個取暖用的手爐。
其實拍攝的時候手爐是熱的冷的都看不出來,但是團隊都認為,如果手爐是暖的,演員就能更真切表現出真實的狀態。
而且手爐中的碳也要還原古法用木炭。
對細節把控極致若此,無非是因為孔導對創作有著自己的執著,精雕細琢每一個細節,只為向觀眾展示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美和氣韻。
但就是這種連自己都覺得傻得極致的要求,造就了一部又一部堪稱封神的作品,揚起了國產劇的大旗。
古語有云:「大道至簡,知易行難。」
最有價值的道理事實上最為樸素,但是做起來卻是極難的。
「做什麼都得像那麼回事兒」是孔笙的做事原則,聽上去質樸摯誠,卻是很多人無法企及的高度。
《琅琊榜》火了之後,觀眾們都在稱讚其製作之精良,從構圖、敘事到演員都被誇了一個遍。
製片人跑去問孔笙:看到了嗎?各種誇我們呢。
孔笙一看,「太誇張了,怎麼會火成這樣?我們只是做了一直在做的事而已。」
每一部「爆火」的電視劇背後,孔笙都在做著「自己一直在做的事」。
無論是對創作秉持的高度熱情,還是對細節的極致追求,都是他不改初心、勇往直前的表現。
他那充滿光芒的赤子之心,還會在未來的每一部作品中,在生活的大劇中,繼續照亮他前行。
為了理想打拚的每一個我們,當初選擇了自己熱愛道路的你,是否還保持著那份執著呢?
願我們在紛紛擾擾的塵世間,永遠是那個懷抱初心的少年郎。
作者 | 吧嗒
圖片 | 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