份額僅12%,再見了美國大片!美媒:中國不再是好萊塢「金鵝」

很明顯,這兩年來,好萊塢大片在中國越來越「不行了」。除了疫情、審核等的外力因素外,中國人對流水線式的快餐電影開始產生「審美疲勞」,兩國之間的貿易關係也產生了較大影響。

對於好萊塢來說,中國市場一直都是最主要的賺錢渠道。但是現在好萊塢電影在中國的影響力已經今非昔比了,票房收入也大受打擊。

一名好萊塢電影製片人最近在接受採訪時就直言,在過去,中國是好萊塢為了收回投資以及製作這些大型特許經營權所需資本的「金蛋鵝」,但現如今這個「金鵝」效應已經不再。

換句話說,中國市場錢不好賺了。

時間回到2012年,當時的好萊塢正在迎接與中國持續數年的爆髮式合作。這一年,中國對美國電影公司的進口配額從每年的20部擴大到34部,電影公司的票價收入份額也從13%提高到25%。得益於在中國票房的持續增長,好萊塢接下來的幾年裡都有數億元的額外收入。

然而到了2018年,所有的這些輝煌都戛然而止。在特朗普關稅政策的影響下,美國電影業也受到了影響。

在當時,美國電影協會正計劃重新進行中美電影貿易談判。然而特朗普卻公開表示不喜歡好萊塢的自由派作風,因此在他任職期間,美國電影業的需求也不能優先於中美兩國的貿易。好萊塢在中國市場成長的野心就這樣被「掐斷」了。

不過在這個好萊塢電影製片人看來,好萊塢電影在中國遇冷,主要是因為中國對美國電影的審查和限制。今年以來,包括迪士尼以及華納兄弟在內的許多電影都未能在中國上映。但是從中國觀眾的角度來看,對美國千篇一律式的電影「審美疲勞」才是根源。

一直以來,好萊塢大片都執著於打造個人英雄主義IP,一個英雄人物加上炫酷的打鬥場面就組成了一部電影。但隨著市場上的同質內容越來越多,中國觀眾對這類電影變得越來越無感,也不願意再去電影院花「高價」看這樣一部毫無營養的電影。

就拿今年3月上映的《新蝙蝠俠》來說,投資1億美元,但在內地卻只拿到了1.15億元的票房。另外一部《月球隕落》投資1.46億美元,在中國上映5天後,票房也僅達到6875萬。可以發現,好萊塢大片在中國破億變得越來越艱難。

《好萊塢報道者》援引的數據顯示,2012年美國電影佔中國票房收入的比例超過48%,但是到了2016年,這一比例已降至36%,2021年降至12.3%。

與此同時,中國電影市場的票房收入卻在逐年遞增。2020年,中國首次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影市場,總票房達到31億美元,超過北美的22.8億美元。2021年,中國電影票房約合64億美元,是北美市場的1.43倍。這也從側面說明了中國人現在更青睞於國產電影。

那麼中國電影到底好在哪裡?

首先,跟美國已經成熟的電影工業相比,我國的電影製作技術肯定是不及他們發達的。但是從電影內容上來說,國產片的內容基於的是國人的這個受眾群,在情感傳遞上更能引起觀眾的共情,因此可以獲得更多的價值認可。

比如曾在去年國產電影票房中引起轟動的《你好,李煥英》,由於情節內容貼近生活,因此引發了不少年輕觀眾的共情,總票房達到了40多億。相比之下,美國的英雄主義電影離我們的生活太遠,文化價值也無法引起共鳴,因此無法達到這個效果。

最後,對於現在的中國電影市場來說,好萊塢可能已經是過去式了,帶有中國特色的本土化電影在中國市場將會變得越來越強勢,這是好萊塢不得不面對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