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不是好酒之人,不懂酒場規矩和行酒令,但從日常接觸和影視所學,知道喝酒大概有兩種喝法:一是通過酒令或者划拳等方式來行酒,二是你一杯他一杯對拼。就是很多酒友所說的「文喝」與「武喝」。
今天,要介紹的「喝酒」對手是華語樂壇一對相愛相殺的唱片公司,它們就是台灣滾石與飛碟唱片。
對於喜愛傳統國語流行歌的歌迷來說,滾石與飛碟就是他們的情懷,這兩家盛產天王天后的唱片公司,用一首首流行金曲承載了很多60、70、80後的獨家記憶。
從公司命名中的「地下有滾石,天上有飛碟」的對飆,再到管理層、製作團隊與歌手的全方位比較,正是他們的寸步不讓,讓這兩家公司成了唱片行業的寡頭,風光了至少十年。
下面,用「武喝」的方式,讓兩家公司「排排坐對酒喝」,看看最終的贏家將是誰。
管理層PK
段鍾潭段鍾沂兄弟VS吳楚楚、彭國華、陳大力
周華健1998年歌曲《最近比較煩》中提到了「老段」,他就是滾石的老闆段鍾潭,段鍾沂段鍾潭兄弟二人1980年創辦《滾石》雜誌,第二年成立唱片事業部。滾石一直以人文情懷著稱,當年萬芳因為唱片銷量不好,向老闆請辭,而「老段」卻對萬芳說:能不能再給滾石一個機會?
當新世紀開始滾石唱片日子不好過,一度因為債務瀕臨破產邊緣,近百位曾效力和正效力東家的歌手們,自發在滾石30周年演唱會上免費出演,羅大佑、李宗盛、周華健與張震岳組成的「縱貫線」用一年多全球巡演的門票收入,力助東家轉危為安,華語三大唱片公司能僅存滾石,段氏兄弟的「無為而治」十分關鍵。
1982年,與滾石不合的元老吳楚楚,從滾石出走,與彭國華組建飛碟唱片,加上陳大力,「飛碟三巨頭」並肩而立,陳大力負責統籌,彭國華負責製作,吳楚楚負責公司管理運營。
憑著對市場的敏銳嗅覺,飛碟唱片把商業化營銷做到了極致,小虎隊、林志穎、劉德華等偶像歌手為公司帶來了巨大的利益。以商業為王道的飛碟,曾定下「規矩」,凡是連續兩張專輯市場銷量低於5萬張的歌手,公司有權與他/她立馬解約,強若張雨生這樣的歌手,也只能在一張大賣專輯後才能做自己的原創。
成也商業,敗也商業,當國際唱片巨頭華納準備高價收購飛碟時,「三巨頭」動搖了,出於對未來唱片行業的某種感知,他們高價賣掉了飛碟,後成立了豐華唱片。
這種行為無可厚非,但當滾石挺過最難熬的日子依舊自立於當今華語市場時,飛碟唱片已成為消失超過20年的品牌。這一場雙方管理層的「拼酒」,似乎滾石才是贏家。
幕後製作團隊PK
「五陳二李」VS「大中小」三教父、黃韻玲、C升、馬兆駿
飛碟唱片不乏唱作型歌手,除了鄭智化外,王傑、張雨生、姜育恆、伊能靜等都能寫能唱,但公司的絕大部分歌曲與專輯的製作,還要依靠「五陳二李」的豪華製作天團,「二李」李壽全、李子恆能力全面,陳志遠是當時台灣首屈一指的編曲大師還擅長作曲,陳大力、陳秀男是商業歌「金曲製造機」,陳樂融是全面的詞作者,陳耀川是新銳優秀作曲家。
滾石唱片優秀創作歌手大把,周華健、伍佰、張洪量、齊豫、任賢齊等天王天后均是箇中高手,「大中小」三位教父、黃韻玲、C升、馬兆駿6位創作人也是台前幕後兩手抓。
說到作品,「五陳二李」與「大中小」三教父都留下了太多經典;論名氣,「五陳二李」因為常年居於幕後,是不及經常出專輯、開演唱會的羅大佑、李宗盛與小蟲的;論活躍程度,「五陳二李」隨著1996年華納正式併購飛碟逐漸退出歷史舞台,「大中小」三教父至今依舊活躍在歌壇。
綜上所述,這一場雙方製作團隊的「拼酒」,以滾石「喝」翻飛碟告終。
歌手PK
因為歌手分男歌手、女歌手與樂隊組合等,所以歌手PK要多方面考量。
天王之爭——王傑vs周華健
滾石與飛碟的天王之爭,其實是台灣「四大天王」中王傑與周華健的一次正面較量,其實這二位也是台灣「四大天王」中最有競爭力的一對,齊秦的巔峰期主要在綜一唱片時期,比其他三位都要早;童安格以創作為主,所以在人氣和唱片銷量上沒有優勢。只有王傑與周華健,出道時間差不多,在兩家公司的地位差不多,在歌迷心中的分量差不多。
雖然王傑是滾石「棄子」,但他簽約飛碟後出道即巔峰,三張專輯銷量打得滾石毫無還手之力,滾石一度排不出「應戰」男歌手而讓C升打頭陣,結果輸得一敗塗地,直到趙傳與周華健的出現才有所扭轉。
王傑的巔峰期主要在1987-1993年,這與飛碟的事業線比較契合。周華健比王傑早兩年進入歌壇,直到1991年以專輯《讓我歡喜讓我憂》奠定歌壇天王地位,1993年專輯《花心》讓他成為「天王殺手」,此後周華健逐漸成長為台灣樂壇的頭部天王。
王傑曾獨闖「四大天王」的大本營香港,以銷量超過5白金的粵語首專《誰明浪子心》摘得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新人獎併入圍十大勁歌金曲,此時的「四大天王」中的劉德華、黎明、郭富城還只是港樂的「配角」或者未登場。
考慮到兩位天王的巔峰期沒有重合,這次天王歌手之間的「武喝」,以雙方打平作罷。
天后之爭——蘇芮VS陳淑樺
如何衡量一名女歌手是否為天后,除了作品和人氣外,獎項類也是指標,香港與台灣,分別用勁歌金曲最受歡迎女歌手和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演唱人(金曲獎之前的榮譽為金鐘獎歌后)來衡量。
以此比照,飛碟唱片的天后有王芷蕾、蔡琴、葉倩文三人,還有沒有獲得兩項榮譽但被公認的天后蘇芮,林憶蓮與黃鶯鶯在兩家唱片公司都有效力,此處不列,葉歡、蔡幸娟、裘海正等有天后之名但影響力與上述幾位女歌手有些許差距。
那滾石唱片的天后呢,就有陳淑樺、潘越雲、齊豫三位,此外辛曉琪、蘇慧倫、莫文蔚、萬芳、梁靜茹等均有天后的稱呼。考慮到飛碟在1996年被華納徹底收購,莫文蔚、梁靜茹等不在對比行列。
飛碟與滾石的天后之爭,最終定為蘇芮和陳淑樺。飛碟選擇蘇芮的原因,因為她是80年代影響力深遠的「人文唱將」,王芷蕾影響力不比蘇芮,葉倩文是從香港華納前往飛碟試水國語歌市場的,代表性不夠,蔡琴雖好,但蘇芮在80年代的台灣樂壇和內地樂壇的影響力更大。
滾石唱片,潘越雲是一姐和滾石首位簽約歌手,但劃時代性不比陳淑樺,齊豫一直很優秀但缺乏持續爆發力,辛曉琪、蘇慧倫、萬芳不用說,周華健稱呼陳淑樺為「天后中的天后」,她的一張《跟你說,聽你說》專輯將台灣實體唱片銷量提高到百萬的新紀錄,也讓滾石在銷量上終於壓過飛碟一頭,陳淑樺也是華語樂壇唯一的一位金鐘、金曲雙料歌后,隨著金鐘獎的停辦,這項榮譽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比較蘇芮與陳淑樺,地位、影響力二人相當,作品傳唱度上二者都有大量國語金曲,最後只能以歌壇榮譽衡量,或許陳淑樺優勢大點,這次天后歌手之間的「武喝」,以滾石勝出做結。
銷量之爭
劉德華VS張信哲
關於銷量之爭,陳淑樺一張《跟你說,聽你說》會讓飛碟無言以對,任賢齊1998年專輯《愛像太平洋》也賣出了102萬張的銷量,但此時的飛碟已經「名存實亡」,拿出來對比無意義。王傑在飛碟唱片前三張專輯銷量都很好,據說《一場遊戲一場夢》全球賣出了1800萬張的銷量,但真實性有待考證,因為80年代台灣的唱片銷量排行記名並不透明,所以關於銷量之爭,以1989年金曲龍虎榜運行為始,用男歌手的台灣本土銷量數據做對比。
1989-1996年,滾石唱片專輯賣得最好的是張信哲1993年專輯《心事》,台灣本土銷量超過70萬。
飛碟唱片這次必須要請「救兵」了,「華納一哥」劉德華1993年開始起在飛碟共發行4張國語專輯,其中1994年專輯《忘情水》台灣本土賣出超過85萬張的銷量。
以唱片銷量而論,在這次「武喝」中,飛碟扳回一城。
高音PK
在以飆高音來衡量歌手唱功的當今華語樂壇,誰飆的音高,誰能連續飆高音,誰的唱功就更牛,按照這個有趣的邏輯,來考量滾石與飛碟的高音上的PK。
說到飆高音,飛碟唱片擅長此道者,首推「小寶哥」張雨生,沒有人知道個頭不高的小寶哥為什麼能飆出如此清亮高亢的高音,或許這就是老天爺賞飯吃,張雨生的高音即使放到當下,也是天花板級別。
從滾石唱片找一位擅長飆高音的「重器」,思前想後,唯有請出趙傳,趙傳的高音雖然沒有張雨生高,但也是華語樂壇排得上號的,他高音穩定,穿透力強,持續高音能力也是毫不含糊。
滾石與飛碟高音之間的的「武喝」,以飛碟再下一城收場。
樂隊或者組合PK
飛碟唱片盛產組合,最出名的是小虎隊,此外還有東方快車、憂歡派對和紅孩兒,小貓隊也是一段時間內青春少男們的內心記憶。
滾石唱片出搖滾樂隊,從紅十字樂隊到China Blue再到五月天,此外還有魔岩旗下的黑豹與唐朝以及黃家駒離世後的三人BEYOND樂隊等。紅十字得不到滾石支持最終只有趙傳出名了,五月天活躍時飛碟唱片已經消失,魔岩唱片旗下的搖滾樂隊和1994年以後的BEYOND樂隊代表性還是欠點意思。只有拉出伍佰的China Blue來應戰。
把時間定在1983-1996,以這段時間的人氣和市場號召力,樂隊或者組合的PK,飛碟再次勝出。
把數據統計一下,一共七項指標PK,滾石唱片勝在管理層、製作團隊與代表性天后,飛碟唱片強項在於唱片銷量、高音歌手與樂隊或組合的代表性,在代表性天王的「武喝」上雙方打平。
總體而論,雙方在七項數據上最終以平局收場,兩家唱片公司之間的「拼酒」,最終以各自酩酊大醉結束。
笑得燦爛的不一定是笑得久的,「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只是在時代里生存,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時代拋棄你時,「鐵打的營盤」都會瞬間破碎。如今看著聲勢大不如前的滾石,想著已經消失的飛碟,唏噓一聲:是非成敗轉頭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關於這個話題,各位讀者朋友是如何看待的呢,或者您還有什麼角度的PK要放進此話題呢,歡迎評論區留言。願筆者用心用力,換您心甘情願的一個關注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