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歸吐槽,但國產科幻片需要《明日戰記》這樣的探索者

一直以來,國產科幻片都不被看好,但凡一提起科幻電影,大家第一反應基本都是《阿凡達》、《星際穿越》、《黑客帝國》、《終結者》這樣的歐美大作。這種情況一直到了2019年,《流浪地球》上映後才有所改觀。

《流浪地球》無論是特效製作水平,還是故事情節設定都打破了大家對國產科幻片的認知,讓人耳目一新。還有今年剛上映的《獨行月球》也讓大家看到了科幻片的另一種表現形式,但它偏向於喜劇片,離真正意義上的科幻片還差點意思。

可見,國產科幻片還有一大片空白等著人來填,古天樂就是這樣一位填空者。但被寄予厚望的《明日戰記》,票房成績遠遠談不上理想,截至9月5日《明日戰記》票房依舊低迷,實時票房6億+,製作成本4.5億,那票房至少要10億才能回本,照現在的情況來看,目測收官票房很難超過10億,所以壓力巨大。

不難想像,這一個月以來,古天樂的心情有多苦悶,傾盡十年心力打造的科幻電影最後卻是這個結果。他拍的電影不少,但如此賣力宣傳的還是頭回,據說電影剛上映時,他一天看20次票房,緊張心情可想而知。

我們都愛古天樂古校長,在網路上幾乎看不到對他的負面評價,但這次十年磨一劍,並沒有取得預期的成績。除開電影本身的問題外,與科幻之路的難走也有關係。

開啟內地科幻「元年」的《流浪地球》。拍攝過程中就多次超支,一度拮据到所有駕駛艙的戲都得安排在同一輛車裡拍,吳京本是客串,結果前腳剛進劇組,後腳就面臨停工難題,幫郭帆拉來6000萬投資後,反而成了主演。

《明日戰記》也沒好多少,甚至更難。10年時間,4.5億預算,1700個特效鏡頭…簡單的數據背後的艱辛又哪是幾句就說得清的,古天樂希望用時間和精力,彌補與好萊塢一流科幻片的門檻差距。

但頂尖的科幻作品,從來不只靠「嘔心瀝血」就可以鑄就。它需要的是一整套完整的工業體系,全方位的專業人才,長達數十年的高額投入與不斷試錯下的經驗積累,以及一個能夠「回血」的市場。

《流浪地球》證明過華語科幻的回報潛力,可續集依然謹慎再謹慎。《明日戰記》確實有很多不足之處,網友的吐槽和批評不完全偏頗,和觀眾們認知的好萊塢頂級水準也有著差距。但科幻之路總得有人去走,國產科幻片的未來總要有人去探索。

雖然內地可以說是最大的蛋糕,加上古天樂在內地口碑不錯,但是想僅靠個人的知名度想帶動票房,何其難!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經此一役,想必古天樂和製片方應該會思考更多問題,汲取這次的經驗教訓,繼續懷著對科幻的熱愛前行,我們要做的,就是期待未來的他和團隊會做出更棒更受人喜愛的科幻電影!



靈映隨心投,觀影更自由!走過路過的小可愛歡迎點個贊點個關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