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晝流星》成為「眾矢之的」, 陳凱歌拍了一部口碑兩極的片子?

|吾靜(

珞思影視研究組)

十一長假結束,除了不想上班的同一個夢想,這兩天留下迴響最大的,還有刷新票房新紀錄的國慶檔影市。

牌面上,是《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三強爭霸。目前票房超23億,豆瓣評分8.0,打分人數逾33萬的《我和我的祖國》,穩坐最大贏家沒有什麼懸念。而集合7位導演分別拍攝7個單元故事的創意,又讓《我和我的祖國》成為另一battle焦點場地。

冬冬哭戲刷屏,徐崢自曝《奪冠》彩蛋,葛優完美詮釋你大爺還是你大爺,管虎拍的《前夜》是無人認領的單元……輪番形成熱議的話題,基本反映了哪些故事抓牢了觀眾。

令人難以想像的是,陳凱歌、田壯壯這一王炸組合打出的《白晝流星》,在劉昊然和陳飛宇兩枚「清新鮮肉」的加持下,口碑竟然遭遇大規模雪崩。七個短片橫向對比,《白晝流星》口碑墊底,總結網上評價,大家對故事的不滿最大,認為情節脫離現實、人物莫名其妙、邏輯滿是硬傷、畫面語言跳躍,歸結為一句話,就是「看不懂」。

如同大家不理解,2016年還穿得像「犀利哥」的兩位鮮肉,

《白晝流星》的故事讓人看完大寫的一個「懵」

作為《我和我的祖國》整部電影的總導演,同時也是中國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人物,陳凱歌在國際上拿過金棕櫚,國內金雞獎華表獎都不在話下,但在《霸王別姬》之後,幾乎就沒有一部能讓觀眾普遍叫好的片子。如今《我和我的祖國》七個故事同題競賽,偏偏又是《白晝流星》被評為「最差一環」,令很多觀眾更加不解——怎麼陳凱歌又拍了一部口碑兩極的影片?

扶貧幹部科普情節bug

陳凱歌主導單元竟成「拖後腿」存在

國慶大閱兵和焰火晚會落幕後,十一長假期間的微博熱搜榜,幾乎就是國慶檔電影的天下。其中,《我和我的祖國》包含7個單元故事,分別由陳凱歌、徐崢、寧浩、管虎、薛曉路、文牧野、張一白等7位導演操刀,表演陣容集結數十位一線明星,熱搜數量和話題熱度自然當仁不讓。

不過,10月8日一早,對節後第一天又登上熱搜的《白晝流星》而言,並非什麼喜訊。因為故事剪輯細碎,劇情完整性不夠,乃至整個段落跑題,陳凱歌指導的這一單元故事,因劇情爭議被網友「嘲」上熱搜。

一名自稱在攤區參與過兩年扶貧工作的網友發文科普國家扶貧政策,從五保戶申報、貧困兒童失學、貧困戶登記造冊、貧困戶房屋翻修等幾大細則入手,指出《白晝流星》在情節設置上存在的bug。

該內容被轉載到微博後,立即引發各路網友發表觀點,評論數迅速累計過萬,點贊達24.9萬。對比假期間掀起熱議的《奪冠》單元小演員哭戲熱搜,以及徐崢自曝郎平客串「掃地僧」的話題,#白晝流星劇情#發動的輿論聲量高出好幾倍。

其實,從《我和我的祖國》9月28日點映以來,關於《白晝流星》情節合理性的討論,就沒有停止過。兩名從少管所出來的少年,卻留著長長的頭髮,令觀眾質疑導演是否了解我國少管所的管理制度,「但凡是陳凱歌抽一分鐘在網上搜一下少管所的照片,就能知道這種髮型是多麼的背離生活。」影片里老李曾擔任旗長,按照內蒙古自治區對「旗」的行政級別劃分,以正處級職務退休的老李,在2016年竟然拿不出5000塊錢治病,而需要周圍的鄉親父老湊錢,網友對此調侃為:「只有一種可能了,要麼當地財政出了問題,導致退休工資發放不及時。」

觀眾普遍無法理解的,是影片後半加入神州十一號飛船返回艙著陸情節,如此一樁舉國關注的大事,竟然讓兩個剛從少管所釋放的不良少年深入到現場,「無關人員可以騎馬和部隊軍車並行,後勤人員搬宇航員摔跤,還讓普通牧民進場替補,真的不知道編劇哪來的勇氣敢這麼寫!」

豆瓣網討論專區,《白晝流星》故事引起的爭議也是最大。「陳飛宇人設比劉昊然好、台詞更多」「導演夾帶私貨捧兒子」「精準扶貧混搭航天事業邏輯不通」「不良少年醒悟得太突兀」……原本在播前讓觀眾期待值極高的《白晝流星》,在大眾口碑里竟成了「拖後腿」的那一個。

六人敘事一人作詩

《白晝流星》貶大於褒但仍有評論叫好

客觀說,《白晝流星》呈現出來的表達雖然不太好理解,但陳凱歌標誌性的唯美畫面和詩意風格,在影片里得到了充沛展現。三人策馬馳騁草原,大遠景和明暗光影的配合,這些屬於陳凱歌式的「炫技」,很多觀眾對畫面質感還是表示了「受用」。

至於飽受詬病的情節部分,陳凱歌本人在訪談中詳細解讀了,為何會將扶貧和航空事業結合到一起的考慮。他首先強調「精神扶貧」一定比「物質扶貧」更為重要,所以會有電影里老李對弟弟說「扶著小羊站,能扶多久呢」?怎樣才能讓兩兄弟自己站起來,影片藉助了「神跡」的信念,兩個從小沒有接受過什麼教育的不良少年,只知道「白晝流星」的傳說,而神舟十一號返航,就充當了啟示他們的神跡。

只不過,陳凱歌充滿濃郁個人風格的意識流敘述手法,提高了故事的傳播壁壘。有網友打比喻稱,如果說《我和我的祖國》是一道命題作文,那麼七名導演在這場同題競賽中,有六個人選擇了「敘事文」,陳凱歌則是獨自一人「作了首詩」。具象、有起有落的故事對比虛化、藝術的隱喻,前者自然通俗易懂些。

但一些二刷影片的網友,結合對故事落腳地的背景了解後,也不乏為陳凱歌「正名」的點贊發聲。有觀眾貼出相關新聞介紹,內蒙古四子王旗曾經確實是貧窮落後地區,但從2003年起,神舟系列飛船以這一地區為著陸點,四子王旗漸漸由名不見經傳變成知名景點,當地貧困的狀況因此逐步得到改善。如此一來,扶貧與航天事業並非風馬牛不相及的生拼硬湊。

還有網友搜尋出相關新聞,牧民追逐飛船返回艙的場面,也不是陳凱歌的「憑空臆想」。有新聞報道披露,牧民蘇和巴特曾騎摩托車「追逐飛船」,2008年神舟七號落地後,牧民萬忠文還在自己草場上發現了一個從返回艙上脫落的降落傘。

此外,知名編劇史航也從專業角度給影片把脈,他認為:「陳凱歌的《白晝流星》不僅題目最詩意,通篇也是目接歸鴻,心游萬仞。兩個草原上的浪蕩兒目睹了宇宙間的遊子歸家,他們因此有了變化,這是我完全能接受的賦比興,這是亞洲腹地、草原深處、四季都可以有的國風。這就是《刺秦》與《妖貓傳》的導演在一個扶貧故事裡雙手捧出的詩意,所謂掬水月在手。嘲笑詩人在任何時代都是安全的,但你可能會錯過一次仰望中的會心吧。田壯壯的李主任從容果毅,給劉昊然陳飛宇以支點,他真是虎行匍匐、勇者病容。」

怎麼又是口碑兩極?

導演battle戰對陳凱歌來說並非第一次

不得不說,#白晝流星劇情#話題之所以持續發酵,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於該片導演是陳凱歌。雖然《黃土地》、《荊軻刺秦王》、《霸王別姬》幾部佳作的積累足夠紮實,但自《無極》開始,《梅蘭芳》、《道士下山》、《搜索》、《妖貓傳》等多部作品口碑褒貶不一,極大消耗了陳凱歌在普通觀眾群體的「路人緣」。2002年的《和你在一起》之後,陳凱歌作品就逐漸步入「口碑兩極」的怪圈。

《我和我的祖國》不同於一般大電影,第一題材特殊,獻禮主旋律在一定程度上給導演圈定了表達空間;二十分鐘左右的時長限制,更是對導演在有限時間內講好故事的高難度考驗。因此有網友指出,以陳凱歌拍攝電影的風格來說,「命題作業」和「同題比較」的創作環境,對他而言並不十分有利。所以就有了如今「懂的人喜歡得不得了」、「不懂的人嗤之以鼻」的口碑兩極分化。

熟悉陳凱歌的觀眾會發現,這幾乎是他近十年來指導影片的統一歸宿。

事實上,在《我和我的祖國》之前,陳凱歌有過多次針對同一主題,與同行PK的營業歷史。2006年,應某搜索引擎的邀請,陳凱歌、馮小剛、張紀中三位國內頂級導演,就被聚集到一次廣告片拍攝的同題賽道:每人預算1000萬,片長2分鐘左右,分別打造既有各自風格、又體現現代科技的廣告片。

2008年北京奧運會曾面向文藝界招募總導演,除了最終「中標」的張藝謀,知名大導演李安以及同為中國第五代導演代表的陳凱歌,都參加過這場競爭。而在這次競標中,相比組團隊參戰的李安、張藝謀,陳凱歌「單槍匹馬」應標尤為特立獨行。他不僅自己手寫創意方案,在上台詮釋自己的創意時,給主辦方念了一首杜甫的詩,結果在第一輪就遭到淘汰。

如今看起來雖然有些搞笑,但從以往的「battle」經歷來看,《白晝流星》的市場結果並不算意外。一個有意思的題外話倒是:陳凱歌領銜總導演了獻禮大片《我和我的祖國》,張藝謀在國慶廣場大聯歡中收穫了「十四億甲方」交口稱讚,作為中國電影圈「三大巨頭」之一的馮小剛,卻在這次「獻禮競賽」中隱了身,倒是更值得玩味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