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無人問津的國產片, 連海報都沒有, 卻能秒殺90%的大作

網上流行過一句話:你咋不上天呢?

有一部無人問津的國產電影,說的就是關於「上天」的故事:《飛》

難以置信,找遍全網都沒找到這電影的海報

山東,抬頭村。

有個男孩叫劉百剛。

從小,他就跟同齡人不太一樣。

不愛干農活,喜歡在田埂上玩紙飛機,或者張開雙臂,在高坡上向下俯衝...

上課不認真聽講,還老纏著老師問:我們村為什麼叫「抬頭村」?

老師說:你這孩子,凈想些沒用的東西!

有人說,這孩子有病...

比如,下雨天他不躲雨,看著地上濺起的泥,卻能想起「烏蒙磅礴走泥丸」的詩句...

比如,村裡通了自來水,他跑到水井旁,腦補著水沿著管道流進家家戶戶,水龍頭一開,水嘩嘩的流出來的畫面...

他自己就樂了起來...

村裡來了輛摩托,他盯著發動機一直看,他不知道,為啥一打上火,手上一轉,車就能跑…

他每天都有好多事要琢磨,有時候能想明白,大多數時候想不明白…

但這些都不重要,光是這樣悶頭想,他就覺得很有意思。

沒事兒的時候,他喜歡爬到城牆上看天...

他在作文里寫道:我想駕著飛機,飛翔在藍天和白雲之間,飛呀,飛呀,飛到哪兒算哪兒,飛到哪兒算哪兒…

村裡的大人都說:一個農村孩子,想得太多,不是一件好事兒...

轉眼間,劉百剛25歲了,該成家立業了。

可在村裡人眼裡,他依然「腦子有病」,不想著怎麼掙錢娶媳婦,凈瞎倒騰:

不愛下地幹活兒,總跑縣城裡,買大堆大堆的書回來啃。

自家土屋,非要安個「門鈴」。

他把家裡的老母豬賣了,把家裡的茅坑,改造成抽水廁所,還到處請人到家裡來上廁所…

終於有一天,青梅竹馬的女孩,決定跟他分手...

她哭著說:你心太大,想法太多了。我只想過安穩日子。

不知道為何,明明是被人甩了,劉百剛卻反而鬆了口氣。

心裡再無牽掛,他開始認真對待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造一架飛機。

這部國產影片《飛》,拍攝於2006年,曾在第11屆中國電影華表獎中,獲優秀夏衍劇本文學獎提名...

雖然知道的人並不多,卻在豆瓣上擁有高達8.2的高分...

它是編劇宋方金的處女作,也是他引以為傲的代表作...

宋方金曾經說過:這輩子,很難再寫一個這樣的故事...

有網友評價說:每個人都會為一些事而堅持,或許別人看來是浪費時間,但他自己卻覺得重要...

片中的主角劉百剛,從小就跟其他人格格不入,長大之後,也沒有辦法像其他人一樣,進入到一個看上去「正常」的生活範式中,找法子賺錢、成家、生孩子…

在周圍人眼裡,他太愛空想,太愛說大話,太不切實際,太不靠譜了...

連相好的姑娘都笑他:這些話是你小時候說的,沒想到長這麼大了還這麼說。

事實上,劉百剛不傻也不笨...

他學什麼都很快,雖然沒上過幾年學,但那些高深的書,什麼博士論文,他都能看得明白...

摸幾下樂器,他就會吹了,能自己還組個演奏班子賺外快,沒事搞個小發明小創造,都不在話下。

遺憾的是,但在家鄉,他的想法太前衛,太虛,太不務正業...

劉百剛說:我有比賺錢更重要的事要做,那叫事業。

片中有這樣一幕,劉百剛被安排相親,每一個姑娘都問了同樣的問題:

聽說你是博士,博士是個什麼東西啊?

博士一個月能賺多少錢啊?

沒人能跟他聊到一塊兒去,用媒婆的話說:劉百剛就不是個庄稼人。

為了造飛機,劉百剛把《飛行原理》研究透了,還自製了一對大號的「翅膀」,找了一個高坡,撲閃著「翅膀」,飛奔起來…

折騰了幾次,毫不意外的,以失敗告終。

他不得不再次把豬賣了,跑到城裡去學技術。

五年後,他回來了,在村裡搭了個飛機建造棚,買了一大堆材料:鐵鏈、鋼管、軸承、發動機…

一個月後,第一次試飛。

村裡人都來看,被漆成三色的飛機,氣勢洶洶地滑出去幾十米,冒起了黑煙...

村裡一個數學老師給劉百剛出主意:你得跟天上的鳥學習。

於是,劉百剛收了各種鳥,計算鳥的重量和翅膀長度的比例...

他相信,只要飛機能按照鳥的比例設計,就能飛起來…

劉百剛就這樣,一次次的試飛,失敗,試飛,失敗…

他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他也不知道自己會不會把命給丟了,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為啥非要去天上飛...

飛,彷彿是他的宿命。

令人感慨的是,劉百剛這個人物,有真實原型...

電影結尾,打出了好幾頁字幕,列舉了全國各地民間造飛機的故事...

10個真實事例,其中有8個造飛機的人,是農民。

而劉百剛秤鳥的情節,大概源自四川綿陽永樂縣的曹正書...

曹正書大字不識,只在農機維修站學過機械加工技術...

他從1984年開始研究造飛機,並給自己的飛機取名為「蜜蜂」,可惜,試飛多次,都上不了天。

因為看不懂書,他一直找不到失敗的原因。

有一次,他看到路邊樹上一隻鳥受驚飛起,他靈機一動,跑到鎮上買了一隻鴿子...

他測量鴿子的體重和翅膀面積,並按照這個比例重新搗騰,結果依然失敗...

他最近造的直升機,很多材料是從廢品站買來的:機身用的是輕鋁管,馬達是汽車馬達,輪子由童車車輪改裝…

他至今還沒成功。

曹正書試飛

如果深入了解這些人的造飛機故事,你會發現,他們的動機,都很單純,或者說樸素。

比如,曹正書就說:造飛機對我來說是娛樂,就像其他人愛打麻將一樣,我一造飛機就覺得開心。

比如,衢州人徐斌,他喜歡養鳥,所以想飛。

1994年,憑著自己在拖拉機廠和父親那裡學到的一些機械加工技術,20歲的徐斌造了一架直徑5米、高約2米的「超輕型直升機」。

接下來,徐斌用了12年時間,逐步改造,還曾花大價錢買來一輛運動型摩托車,拆出裡邊的發動機。

最終,2006年,徐斌駕駛著用網上買來的發動機、汽車上拆下來的駕駛座椅,以及自製機身、機翼、旋葉組裝成的飛機,飛上了天,飛行高度2千米,時長25分鐘。

徐斌翻看了大量航空方面的書籍,並在國外的個人飛機製作資料中,發現一種叫做旋翼飛機的飛行器。

旋翼機就像一隻巨大的竹蜻蜓,只是推動它上升的動力不是手而是發動機。

如今,徐斌已經是旋翼機圈子裡的首席工程師兼首席試飛員了。

他還出售飛機和飛機零件,而且正在把飛機改裝成撒農藥的農用飛機。

另一位潮汕人蘇桂濱,也花了12載,研製土飛機。

這個過程中,除了大量金錢投入,還不止一次墜機,肋骨摔斷了3根...

2012年,蘇桂濱在寧夏試飛,飛機攀上了4850米的高空,離5000米的目標還有些距離,而零下40度的嚴寒加上缺氧,令他不得不放棄...

還有一次,他的飛機撞上電線杆墜落,神經受損,下半身失去了知覺,在床上躺了半年...

蘇桂濱說:我家門口有座山,我做夢都想飛到山上去看風景...

如今,蘇桂濱製造出來的兩款旋翼機和一款三角翼輕型飛機,已經拿到中國國家民航總局的適航許可,並賣到東南亞國家。

在想辦法達成飛天夢的過程中,大多數農民飛行家承受著身邊人的嘲諷、家人的不解,還背負著巨大的經濟壓力。

安徽懷寧縣石牌鎮彭星村的錢新苗,就被妻子視為「玩物喪志」,倆人經常爭吵。

就在今年7月24日清晨,他架著自己造的第3架飛機上天,還被村民舉報。

交警個人點贊錢新苗的勇氣,卻只能責令他拆解飛機,以消除安全隱患。

也有極少數人,得到了家人的支持...

比如,寧夏的劉亦兵。

1990年,18歲的劉亦兵偶然看到一本飛行雜誌,萌發自製飛機的念頭。

由於條件有限,一切零件都從身邊挖掘,母親拿出家裡的被單當翅膀,父親和他把拖拉機上的發動機拆了下來。

後來,他經人介紹,到無錫買了一台美國進口的航空發動機,很快試飛成功。

他還載著母親和朋友雙人飛行。

如今,劉亦兵已經通過專業學習,成為一名飛行教練。

事實上,在很多國家,比如美國,由於私人飛行駕照獲取不難,租賃行業也比較成熟,普通人駕駛飛機,並不是一件難事。

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解釋,為什麼中國民間有這麼多人,想自己造飛機。

就如電影《飛》中劉百剛說的:這買不起的東西啊,只能自己造。

沒文化不要緊,好奇心可以補...

知識不夠也沒有關係,他們願意鑽研...

自古以來,對於中國農民的生活,有這樣一種描述:面朝黃土,背朝天...說的是:農民在地里干農活的時候,低著頭,彎著腰,臉朝著黃土,後背朝著天...

然而,在這部電影里,我們看到,有這樣一群農民,轉過頭來,將目光投向了藍天,卻用背朝著黃土...

身為一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沒什麼不好,他們揮汗如雨,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腳踩大地,過踏踏實實的日子...

但是,總有一些人,不安於現狀,不滿足於腳踩大地,他們的無法抑制的好奇心,他們想要翱翔在藍天之上,又有什麼不對呢?

而這部電影似乎想要告訴我們:身份、地位、知識、年齡、擋不住一個想飛的人,夢想,是個好東西。

後台回復

獲得觀看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