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檔票房創紀錄影視股遭集體砸盤

挖貝網消息 今年國慶檔電影票房總收入在7日晚間已突破50億元大關,創歷史新高,與去年國慶檔21.75億元票房收入相比,實現營收翻倍。《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三部愛國主旋律商業大片聯合統治了國慶檔院線。

與票房大賣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參與制作發行的上市公司,其股票在今日被集體砸盤。截止收盤,《攀登者》的主出品方上海電影被死死的按在跌停板上;其他有參與到三部影片製作發行的中國電影(600977,股吧)、幸福藍海(300528,股吧)、北京文化(000802,股吧)深跌逾9%,光線傳媒(300251,股吧)、萬達電影(002739,股吧)跌幅均超7%。需要說明的是,這些影視股近期都已經歷一波大漲,截止9月底上海電影近2個月的漲幅接近50%。

影片出品方最高僅能獲得票房分賬的33%-35%

一部商業電影從立項、籌劃演職人員、配組進場拍攝、影片宣發到最後的公映,往往需要歷時2到3年。作為核心的出品方全權負責影片的投資和製作。

但在票房分賬上,約有一半的票房收益被電影院線抽走,還有一小部分要繳稅及貢獻給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剩下的才主要由影片的出品方和發行方進行分賬。

目前,電影的製作發行常由多家公司聯合出品、聯合發行,其中會有主發行方和主出品方;但也有部分影片基本由一家公司執行出品發行,輔以其他影視公司跟投。

另外具體到每部影片,其出品方和發行方的合作方式也不盡相同。較為常見的發行方式是,在其他各方扣除相關票房分賬後,發行方將餘下凈票房的5%-15%作為發行代理費收下,票房最後剩餘的部分就是電影出品方的收入。其他合作方式還有保底發行、買斷發行、發行方預付製作費用等,這些合作方式保障了出品方的製作成本和票房收益,同時發行方也會調高發行代理費。

粗略看來,出品方僅能分到電影票房的33%到35%。一部電影的出品方想要賺到錢,票房至少要達到製作成本的3到4倍。考慮到聯合出品、聯合發行,因此各方獲得的票房分賬十分有限。

文投控股僅獲得《我和我的祖國》票房分賬的千分之一

今日,上海電影和文投控股(600715,股吧)相繼發布暫時的票房分賬收益。

上海電影公告稱,公司參與發行的電影《攀登者》截至 2019 年 10 月 6 日 24 時,在中國大陸地區上映 7 日的累計票房收入約為7.61 億元。截至 2019 年 10 月 6 日,公司預計來源於該影片的綜合收益暫為700 萬元至 1700 萬元。即公司能獲得約2%左右的票房分賬。

文投控股公告稱,公司參與投資和聯合出品的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截至2019年10月6日24時,在中國大陸地區 上映7日,累計票房收入約為20.49億元。經公司初步估算,截至2019年10月6日24時,公司投資影片所產生的票房分賬收益暫為185萬元至205萬元。即文投控股從《我和我的祖國》中取得的分賬收益僅占影片總票房的千分之一。

熱門電影的票房分賬對上市公司的利潤貢獻可見一斑,票房大賣並不能一下讓上市公司賺得盆滿缽滿。

附註:文中票房收入含服務費,最終收益結算數據可能略有誤差;大多數國產電影海外票房較小,基本可以忽略不計;每部電影票房分賬比例並不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