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缺席國慶檔, 被質疑跌落神壇, 開心麻花的喜劇怎麼了?

國慶檔假期第四天,電影市場依舊活躍非凡,「三巨頭」中只有《攀登者》因為電影自身原因掉出第一梯隊,剩下《我和我的祖國》以及《中國機長》在票房上一較高下。雖然《中國機長》暫時落後,但並不是沒有反超的機會,其作為國產電影史上第70部票房過10億的電影,與祖國七十華誕相輔相成,且意義非凡。

或許今年國慶檔比較特殊,一向「迎難而上」的開心麻花並沒來湊熱鬧。自2015年一部《夏洛特煩惱》讓開心麻花一炮而紅後,此後的兩年其均沒有缺席國慶檔。2017年國慶檔的《羞羞的鐵拳》,僅有8000萬的製作成本,最終卻拿下22億的票房;2018年國慶檔《李茶的姑媽》,口碑很一般,但最終仍斬獲6億票房,加上《夏洛特煩惱》的14億,僅僅是三年的國慶檔,開心麻花便拿下42億票房的優異成績。

但在2019年,開心麻花的成績並不好,時間接近年底,還沒有一部開心麻花的電影上映,正所謂事出反常必有妖,開心麻花在被「神話」之後也遭到了反噬,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開心麻花今年的沉寂何嘗不是一種反思。

與傳統的影視傳媒公司不同,開心麻花專註的領域是話劇,其能在電影市場分得一杯羹,得益於出色的演員和精良的劇本。《夏洛特煩惱》之所以能夠逆襲,靠的是高品質,比起同期上映的《九層妖塔》,《夏洛特煩惱》簡直不要太優秀。電影的演員團隊和話劇團隊是一個,在經歷過話劇的千錘百鍊後,電影的品質自然有所保障。

娛樂圈中有一條明顯的鄙視鏈,演話劇代表著演技好。所以,話劇演員去演電影,演技有所保障,所呈現出的成片在市場中也更具競爭力。在多方人員共同努力下,《夏洛特煩惱》為開心麻花贏得了好口碑。此後推出的電影《驢得水》,票房僅有1.7億,但評分高達8.3,為開心麻花賺足了口碑。自此之後,開心麻花被觀眾「神話」,開心麻花成了精品的代名詞。

但是在2018年,開心麻花開始出現頹勢,「種子選手」《李茶的姑媽》並未取得預期效果,反而在上映首日後口碑下滑明顯,話劇版評分明明高達7.1,但電影版評分最終只有4.6,一部影片的實力讓開心麻花「跌落神壇」。

在開心麻花走紅之後,頂樑柱不再僅僅是沈騰和馬麗,隨著電影數量的增多,越來越多的演員都有了表現自己的平台,在這樣的大形勢下,艾倫憑藉《羞羞的鐵拳》一舉走紅,成為國產喜劇演員中的佼佼者,187cm的身高去演喜劇,自帶反差萌。

反倒是沈騰和馬麗,越來越少的出演開心麻花的電影,但卻一直活躍在銀屏上。相比較之下,沈騰的成績無疑更好些。今年賀歲檔的《瘋狂外星人》以及《飛馳人生》成績很好,讓沈騰成功步入100億票房男演員行列。反觀艾倫,出演的幾部影片口碑一般,未能掀起太大浪花。

開心麻花跌下神壇的根本原因,公司自身有一定的問題,更多是市場選擇的結果。縱觀近些年的爆款喜劇片,很少有如開心麻花般,僅靠一個喜劇元素在苦苦支撐。市場中標榜喜劇的影片不少,但均是和其他元素相結合。比如《唐人街探案》系列,將喜劇和懸疑相結合;寧浩的《瘋狂外星人》,則是將喜劇與軟科幻相結合,這樣在創作時,比單純的喜劇容易的多。

縱觀當下的電影市場,純喜劇想要出圈很難,即便是周星馳親自操刀的《新喜劇之王》,依舊未能重複當年《喜劇之王》的神話,反而被貼上「炒冷飯」的標籤。市場在變化,觀眾的口味也在變化,電影必須也要根據市場做出相應的改變。

並不僅僅是開心麻花,國產喜劇都在進行不斷的轉型,早先專註於喜劇的導演都在多元化發展,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徐崢。《泰囧》和《港囧》是華語喜劇商業片成功的案例,但均是徐崢早期的作品。《泰囧》在2012年上映,《港囧》於2015年上映,開心麻花崛起也是這一年。

但在這之後,徐崢電影的風格開始發生變化,開始尋求轉型,嘗試更多元化的題材。《我不是葯神》讓徐崢成功擺脫了「喜劇人」的形象,他能演好喜劇,同樣也能演好其他類型的影片。

反觀開心麻花,目前並沒有找到合適的轉型之路,反而一直陷在喜劇的泥沼中。在市場越來越多樣化的今天,想要創作一部優秀的喜劇電影並不容易,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不知開心麻花是否能憑藉自身的努力,重新走上神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