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哲瀚被封殺,有人在靖國神社前嘻嘻哈哈,有人為揭露真相奔走一生

自從張哲瀚被曝出去乃木神社參加婚禮,又在靖國神社前拍照打卡後,張哲瀚被多家官媒點名批評,即使他致歉認錯,也未能平息國民怒火。

在繼中演協對張哲瀚進行從業抵制後,張哲瀚及其工作室被禁言,隨後中網工委發聲:不應止於禁言。不久後,網友發現張哲瀚的微博和抖音賬號全部顯示已註銷,微博超話也不能打開。

這種情況在吳亦凡之後幾乎沒人出現這樣的情況,張哲瀚算是第2個被全網封殺的男藝人,演藝之路斷得乾乾淨淨。

官媒和央視多次點名批評,民族歷史不容忘記,家國讎恨不容觸碰,無知不是遺忘苦難的借口。

有人在靖國神社前嘻嘻哈哈,拍照打卡,有人為揭露血淋淋的南京大屠殺真相,奔走一生。

她是張純如,她出版的《南京大屠殺》揭露了日本罪惡的行徑,終其一生都在為南京30萬冤魂尋求一個公道,一句道歉。

她在書中鄭重寫道:忘記大屠殺,無異於第二次大屠殺。

一生只出版了三本書的偉大作家

張純如出身書香世家,祖父曾是抗日的國軍將領,父親是物理領域的專家,母親也一直在從事生物化學的研究。

當年,她的父母從台灣移居美國,1968年,她誕生在美國的新澤西州,父母給她取名純如,出自《論語》的「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純如也。」純如二字,意為純潔和諧。

張純如也沒有辜負父母的期盼,長成了一個堅韌正直的好姑娘。她從小便愛讀書,喜歡寫作,但不是小女孩喜歡的愛情小說,在她看來,寫作應該承擔著傳遞社會良知的重任,絕不是簡單的文字遊戲。

正是這一份對社會的熱切關注,她在大學期間選擇了計算機系,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計算機是人類科技的前沿,她時刻關注著這個社會的前進方向。

可隨著年齡增長,她的自我認識越來越清晰,有些想法唯有訴之紙筆,才能罷休,所以在她快拿到計算機學位時,她又轉去了新聞系。

畢業後,張純如成為了一名優秀的新聞記者,但她也時刻沒有忘記自己的寫作初衷——傳遞社會良知。

她的第一本書是《蠶絲——錢學森傳》,為了寫這本書,她遍尋資料,也來過大陸尋找前輩的痕迹,這本書為後世人們了解錢學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她真正的成名代表作,是她29歲時發表的《南京大屠殺》,這本著作一經出版便震驚了世界,成為當年全美的暢銷書,她也因此成名,受邀前往世界各地參與宣傳書籍,參加這段歷史的學術研究會,次年還獲得華裔美國婦女聯合會頒發的年度國家女性獎。

曾經有日本人在學術研討會上,站出來斥責她的《南京大屠殺》是對日本人的污衊,可張純如據理力爭,舉出了無數鐵證,在真相面前,兩個日本人啞口無言,只能灰溜溜的離場。

她還出版了《華裔美國人》,講述了美國華人早期在美被歧視的現象,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可惜後來,這個一生都在為歷史真相奔走的偉大女作家,不堪忍受那段悲慘歷史的折磨,精神崩潰,陷於抑鬱邊緣,最終不堪忍受折磨,選擇親自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永遠的停留在了36歲。

為南京三十萬冤魂正名的女戰士

1994年,張純如無意間看到了一場關於南京事件的展覽,從此改變了一生。

她從父輩的口中,隱約了解到二戰的事情,也知道中國人在那場戰爭有付出了怎麼慘重的犧牲,可當她直面這些血淋淋的現實時,她震驚了,更讓她氣憤的時,是日本方對這些罪行的否認、無視。

我們不知道她在這場展覽中經歷了怎樣的心裡觸動,但她從此之後,開始瘋狂地搜集各種關於南京大屠殺的資料。為了搜集證據,她跑遍了美國檔案館,還多次來到南京,實地探訪。

在浩瀚資料中,她每天都忍受著精神的折磨,從堆滿一屋子的砍頭、活焚、活埋、分屍、強姦的史料和照片中,整理出線索,那些我們看一眼就難受的資料,她要反覆核實真假,理出時間線索。她經常寫著寫著,就被這些禽獸不如的行為,氣得發抖、崩潰。

在那段時間裡,她的精神十分衰弱,頭髮大把大把的掉,整夜整夜地睡不著,那些恐怖的畫面纏繞著她,那些無辜慘死的人們,在書中流著鮮紅的血淚。

書籍發布後,張純如還要面對日本右翼勢力的騷擾和報復,他們威脅她,恐嚇她,給她發送恐怖的匿名郵件,她不敢暴露家人的信息,整日生活在恐懼中。

可她沒有放棄對正義的伸張,在寫書過程中,她從殘缺的史料中,發現了約翰拉貝的事迹,當年二戰結束後,拉貝從南京返回德國,再沒了消息。後來,張純如多方打聽,終於找到了拉貝的孫女,並鼓勵她將她保管的拉貝日記公之於眾,這才有了著名的《拉貝日記》一書,這是又一個揭露南京大屠殺的鐵證。

書籍出版後,她更是不遺餘力的介紹南京大屠殺的事實,在國際上積極發聲,將日本試圖掩蓋的事實真相揭露出來。

為什麼說張純如偉大,值得被記住?

因為在她之前,除了中國人,國際上很少有人知道南京大屠殺的事情,資料記載更是少得可憐,日本在國際上又是一貫否認,如果沒人記得,那事情就相當於沒有發生。

是張純如站了出來,用詳盡的資料和史實,將日本對中國實施的罪行的遮羞布撕了下來,讓全世界知道了這場慘絕人寰的屠殺。

張純如和她的書,對於中國,對於那段歷史,有著值得銘記的深遠意義。

結語

至今,南京大屠殺的倖存者僅有65位,他們都已是垂垂暮年,卻還沒等來日本的一句道歉。

為什麼張哲瀚去靖國神社的事情引發如此眾怒,不僅僅是因為他是一個千萬粉絲的明星,卻觸碰到了歷史的紅線,人們更害怕的是,未來會不會有更多的年輕人淡漠,甚至遺忘這段歷史,靖國神社裡的不是「神」,是沾滿了我們同胞鮮血的劊子手。

他的道歉,我們無法替30萬冤魂接受,並原諒。

歷史不容忘卻,那些罪惡的暴行,是烙印在每一個中國人靈魂深處的屈辱。

但我們在牢記過去的同時,更應該自強不息,唯有強大起來,才有書寫歷史的話語權,才能讓犯罪者,正視這血淋淋的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