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拍出了這種極為隱秘的感覺, 且表達的很巧妙

《寄生蟲》的情節按我最不願意的朝向發展,卻又有了最好的安排,其次,電影的畫面十足,內心豐富,有起有伏,最後再升華了主題,確實是有功底的。另外,如今越來越多社會題材的電影出現,直直揭開社會華麗的袍子,露出裡面捂得潰爛傷口。或許正是因為如今人心越發麻木,正需要疼痛來使它柔軟吧。一直覺得片子里有種東西不對勁,善良,單純,快樂這些美好的詞都跟錢掛上了勾。因為沒錢,所以不快樂,太現實,卑劣點做壞事好像都是可以原諒的事情,典型的我弱我有理的樣子。

就連結局最後兒子要拯救他父親的方式也是,掙大錢,然後把他父親從地下室中解放,得錢升天。但是,身子解放了,被錢鎖住的靈魂還在地下室幽暗見不得光的地方,等待解救。作者說壞是原罪,但是是什麼讓人變壞?電影里富人一家很好,都怕在對這家人好點兒都寵壞了。生活中有教養的人還是多的,雖然有不可避免的貧富差距。

社長賺的錢都是通過剝奪他人勞動的剩餘價值而得來的啊,這種表現模糊了工人必要勞動和剩餘勞動的界限,從而將社長剝削僱員的剩餘價值合理化。社長一家所享受的豪華生活,並不是社長一家通過自己的勞動創造出來的,而是他們通過剝削他人勞動的剩餘價值而得來的。

從這個角度說,社長一家也屬於寄生蟲,只不過不是寄生在資本家,而是寄生在廣大勞動群眾創造的剩餘價值中而已。簡單的幾個人物,簡單的幾個場景,卻讓我忍不住想二刷三刷,錢本是萬惡之源,但在影片里卻成了可以熨平一切的熨斗,影片里提到的是因為善良而有錢還是因為有錢才善良足夠發人深省,對於階級的強烈反差與矛盾表現在每一處細節里,鮮血淋漓的直白,無奈的絕望,沒有誰對誰錯,也許富有與貧窮存在的本身就是原罪。

整部劇的轉折點,就是雨夜前管家來敲門,整部劇讓我覺得最詭異的鏡頭。電影說了很多,其實什麼也沒有說,只能用「人性」的無奈潦草帶過,回到現實依然是財閥資本統治世界,也沒有問終極的矛盾,而自我感動式的熱淚盈眶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到最後我都妄想,他們一家人不要被拆穿,過著自己滿足的日子,即便都是偽造和投機的計劃,輔導老師和女學生沒有階級的喜歡,成人世界裡哪有什麼愛情?與其現在大家口上說的對象還不錯,基本上也和愛情沒啥關係了,別說什麼感情基礎,自己心裡有數,都是權衡利弊。所以,我認為這一部很值得回味的電影,電影裡面細節設計有很多,故事簡單明了,讓人一看就懂,可卻猜不到後續將會發生的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