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個《小歡喜》, 也趕不上這部印度神片

近日《小歡喜》在暑期熱播,關於中國教育題材再度被推上了話題熱搜。關係全國大部分家庭的高考,也成為了最近民眾熱議的話題。

電影從全方位的視角,展現了家長對孩子的擔憂、對教育的重視,以及對當下教育制度的反思,可《小歡喜》的更多著力點,依舊在兩代人的親情上,始終沒能挑出原有都市劇的套路。

其實從國產影視劇的發展來看,談論教育題材的劇作數不勝數。而大部分影視劇。並沒有直面當下教育的弱點。教育對每個個體的思維方式的影響,才是教育影視中最探討的點。

2009年聖誕節,一部印度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上映。因為其豐富的現實意義以及對教育制度的反思引起了全國範圍的關注。而這部電影在網路上線之後,成為影迷口中的神作。

之後《三傻》於國內上映之後,果然在主流群體之間引起了大量的討論和反思,教育因為這部電影,成為了熱門話題。

俗話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尤其在印度這樣的男尊女卑和貧富差距過大的發展中國家,兒子成為一名工程師或者醫生,才是無數印度普通家庭所期盼的夢想。

他們不惜耗盡精力和財富,讓自己的子女讀名校、獲文憑,然後成為他們所期望的人;在長輩的期盼下,諸多印度的普通家庭孩子放棄了自己的興趣愛好,放棄了自己的人生,以至於活得圓滑世故、毫無鋒芒。

在電影開頭,法蘭、杜拉和蘭喬一同考上了印度最好的大學:皇家工程學院,三人在大學中成為了至交好友、由阿米爾·汗飾演的蘭喬離經叛道、思維奇特,且不服從權威的管教。

即便作為印度最好的大學,依然在電影中透露著濃濃的官僚作風,加上學業的壓力,校長思維保守、只愛聽話的學生,像蘭喬這樣思維古怪的人,自然成為了院長的眼中釘。

為了順利畢業,進入皇家工程學院的學生,不得不按照院長的要求按部就班。學業的重壓限制了學生的創新、想像力和身為年輕人的活力。

面對所有人的質疑,蘭喬依然我行我素,惡作劇至於,在學校中展現了遠超眾人的發明天賦,他對人性的尊重、對同學個體的尊重,也在逐漸感染院長和周圍的長輩。

可陰差陽錯,在一次聚會中,蘭喬竟然和院長的小女兒墜入愛河,這一舉動遭來了院長的極力反對;公仇私怨一起,蘭喬的未來前途極其讓人擔憂。

不過正因為蘭喬,院長女兒認識到了自己未婚夫虛偽的一面,把愛情物化、對愛情無責任心,沒有同情心等缺點完全暴露了出來,或許正是在印度固化的教育體制下,才會出現這樣荒唐的愛情。

反而,蘭喬的熱情善良,和如金子一般的心,捕獲了女主的芳心。院長大女兒在臨盆之際,正是以蘭喬為首的同學齊心協力的幫助,嬰兒順利出生。

最終,院長和蘭喬的和解,成為了全片最感人的一個片段。人性的溫暖和和解,逐漸佔據了全片的主基調。

而蘭喬為首的三傻同學對院長女兒的傾力幫助,一次挽救了兩條性命,他們特立獨行,逐步得到了長輩的認同,最終成為了他們想成為的人。

當然《三傻大鬧寶萊塢》只是一部電影,比起現實的困惑和矛盾,電影中的情節顯然戲劇化很多。比起電影中的特例,現實中群體思維和個體意識的碰撞,無時無刻不再上演。

可貴的是,在電影結尾兩代人共同對教育制度進行反思,且讓真正有才華、有抱負的人得到了應有的地位和財富,才能成為一個良性的社會和健康的社會。

《三傻大鬧寶萊塢》所展現的主題,在當年的中國造成了極大地轟動。究其原因,還是在於兩國教育現狀的相近,以及群體和個體間恆久的矛盾。

如今,中國社會的發展,教育類型也逐漸多元化,可長輩對孩子的期盼之心並沒減弱。包括家長對子女的各種學前教育班,學校對孩子作業重擔等,無一不在泯滅孩子的個性。

長輩不斷給學生施壓之時,換來的確實學生的自我選擇權逐漸縮小。教育方式的不當,則進一步限制了孩子發展的空間,加上學習成績變差,進一步加劇了家長對孩子未來的憂慮。

個性得不到釋放、自由思維在學業重擔面前被壓垮,這何嘗不是中國教育最該反思的點。應試教育之外,如何讓年輕人實現成功的多樣化,才是中國教育最該做的。

畢竟,教育不是只在學校中才有的,教育伴隨一個人的一生。在學生時代,培養一個人獨立思考的意識、尊重每個個體的想法,才能讓一個的人生走的更遠、更長。

這部印度電影,直擊亞洲發展中國家教育的痛點,而比起淺嘗輒止和隔靴搔癢的教育影視劇,《三傻大鬧寶萊塢》帶來的衝擊力是長久的。

《三傻大鬧寶萊塢》所呈現的主題,對於中國影視劇來說,極其有借鑒意義。希望在不久之後的國產影視劇中,我們能看到和《三傻》一樣出色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