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太聰明能幹的老闆做不大企業?

圖片來自網路

諮詢工作使得我接觸到不少企業,其中不乏一些已經創業一二十年了、抓住了行業的風口,老闆為人也是相當得聰明又能幹,但是很可惜,企業一直做不大。


可以說,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宏觀上從計劃經濟邁向市場經濟,微觀上民營經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並不斷誕生像華為、騰訊、阿里等一些世界級優秀企業,民營企業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流砥柱。比例上,民營企業數量佔比已經超過95%,成為中國經濟微觀基礎的最大主體,並且在民生的各個行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民企業的稅收貢獻超50%,是政府稅收和國家財力的最大貢獻者;民企解決了近3億人就業,佔中國城鎮就業人口的80%以上,佔新增就業人口的90%以上,是城鎮就業的最大保障;民企不但為中國經濟高速高質發展做出巨大貢獻,也積極主動承擔起更多社會責任,1998年迎戰特大洪水、2003年抗擊"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救災中,始終有民營企業的身影;面對此次歲末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考驗,全國民營企業更是第一時間行動起來,保障物資供應、協助防控隔離、主動捐款贈葯、有序復工復產,積極為疫情防控貢獻力量、為中國經濟恢復活力積極貢獻力量。可以說,民營企業是未來創新的源泉,是中國經濟的未來。


所有的大老闆都是從小老闆做起來的,其中有些小老闆就做成了大老闆,而有些小老闆一輩子都還是一個小老闆,為什麼?這些企業做不大的小老闆的身上,都有這兩個特徵:太聰明,太能幹。


一、太聰明

按道理說,越聰明的老闆事業應該做得越大、越成功,的確,創業是個高難度的活,能成功的都是聰明人。他們有眼光,敏銳識別還未成氣候的機會,並及時抓住風口、搶佔先機;能夠審時度勢、順勢而為,趨利避害,完美脫身。這豈不是創業的完美人選?非也,太過聰明的也有先天的缺陷。

聰明的人容易成為人生贏家

一是因為太聰明,自然善於趨利避害,所以也會比常人更早發現風險而早早全身而退,可是,做大事者,無一不是執著堅持,而太聰明的人卻很難瞧得上像阿甘那樣的傻子——堅持到底;二是因為太聰明,反而不能忍受吃虧,更不願意吃苦,表現出來是特別善於鑽營,可是,人世間的道理是有舍才有得,沒有付出哪來的收穫。太多成功的實踐證明成功秘訣就是簡單執著。三是因為太聰明,自然會對自己的聰明過於自信、倚重和依賴,反而對腳踏實地不以為然,當然也難得能腳踏實地。


我輔導過一個小公司,老闆真的非常聰明,把他大學畢業後的成長史捋一遍,就是標準的人生贏家。90年代初始就已經創業,1997年趕上國有企業改制,機智地抓住時機收購了街道的一個集體經濟體制的小型工程安裝隊,從此事業走上輝煌,公司到2005年營業收入就實現了8000萬。可是,從此再也沒有突破8000萬了,而近些年更是每況愈下,有時一年連5000萬都達不到,要知道在這個行業,營收上百億的也不少見,不肖說那些央企國企同行,單單是本地的同時期或後期才起步的同行,無論是在規模、體量、還是在盈利上,都能把公司甩出一大截,完全不在一個水平上。這個老闆也經常曆數自己風光無限的往事,不得不說,他稱得上聰明絕頂,這些年來的風口幾乎沒有他沒有預見過的,他要進入領域也鮮少沒有沒抓住的,像互聯網熱時那會兒他干過互聯網,教育培訓熱鬧時他有教訓培訓公司,甚至物聯網略有苗頭時,他也馬上運行了個物聯網公司,總之,平均兩三年他會有一個新業務上馬。可是,這些業務沒有做起來的,除了現在工程安裝主業外還能運行外,其它的沒有一個稱得上成功的業務,這些年投的少的有二、三百萬,投的多的四、五百萬,前前後後累計投入、打了水漂粗略算下來也不少於二三千萬了。這個老闆自己也常常慨嘆,為什麼他那麼聰明,眼光准,行動快,還是沒有大作為呢?


這個老闆是真的聰明,即使有時只是和他閑聊,都能不時看到他眼裡的靈光機動。做為旁觀者,我細細梳理了這個老闆的大半生,得出的結論是始於聰明,也終於聰明,因為他聰明,所以他能看到先機,並立即付諸行動;而因為太聰明,一有風吹草動他也能馬上嗅出苗頭,快速給出反應——快速盤算如何能全身而退、規避風險後立即動作。也就是說,對於這些聰明人來說,完全欣賞不來像阿甘那樣的傻子。古人常說"和塵同光",意思是領導者不能太聰明,太聰明反而會投機、鑽營,失了耐心。做企業,要傻一點、鈍一點。


簡言之,太過聰明的老闆,往往都有一個通病:定力不夠,容易自負、浮躁、急於求成,甚至投機。尤其是對於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初就賺取第一桶金的老闆來說,一旦嘗到了投機的好處後,聰明會讓他們快速形成自己的成功模式並不斷快速複製。但是,隨著市場化經濟越來越成熟,投機鑽營的好日子早就一去不復返了,他們過去的成功經驗不但起不了作用,反而還可能成為業務發展的擎肘。


二、太能幹

創業是個高難度的活,尤其是在創業初期,沒市場、沒資金、沒人才,為了生存,成為一個非常能幹的老闆是必須的,特別是在還沒有找到風險投資之前,沒有收入,只有支出,往往不得不能省則省,能不掏腰包的就不掏腰包,這就逼得老闆什麼都得干、什麼都能幹,客戶得自己接,市場得自己跑,企劃要自己做,設備還要自己調,真是的事事身先士卒、沖在最前。不得不說,創業真是九死一生的活,所以,很多創業成功的老闆,真是能幹。


創業成功離不開老闆的能幹,但是一旦解決了生存問題、公司進入發展正軌後,無論老闆再怎麼能幹,也要學學適時往後退了,不能再事事衝鋒在前了,因為只有慢慢你後退了,員工才會試著衝上去;因為你從前線退出去了,騰出時間和精力了,你才會靜下心來,想想更長遠的發展規劃;因為你不會事無巨細地去操心,你才會反思企業成功的經驗,琢磨如何梳理出來、固化下來並不斷優化。

事事衝鋒在前,一馬當先

但是反觀現實,不少小老闆的做法令人擔憂。即使組織規模已經不小了,他們還是捨不得放手讓員工去做,大事小事都要操心,出了問題只要知道了就一定要親抓到底,勸他們要放手時,他們總會一臉擔憂地說:不這樣不成啊,我不放心啊;員工能力不行,交給他們做,做砸了怎麼辦?


有句軍事術語叫"強將手下無弱兵",但管理現實卻很打臉,我們期望的是強將手下無弱兵,可得到的結果卻讓每每我們驗證了"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這樣的老闆自己很忙很累,殫精竭慮,處處應付,毫無喘氣功夫,但是公司也遲遲成長不越來;另一方面,員工愈發沒有積極性,責任心不強,能力跟不上。


我認識的一個老闆就屬於能力超強型,中年創業成功,白手起家,兢兢業業,每天在公司工作的時間不少於十個小時,除了必要的外出外,他大部分時間在公司主持工作,雖然高度關注細節、事無巨細,但由於能力強、精力充沛,十多年來公司業務也蒸蒸日上,但近些年來由於業務擴張,規模擴大,以及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公司的增長一度停滯。考慮到各種因素,老闆決定急流勇退、扶持二代上馬。可是問題來了。首先,二代是個年輕人,不是白手起家自然也不可能像老子那麼拚命,新領導人注重的工作和生活平衡的藝術,專業說法是要做更多授權,需要一批能夠封疆拓土的大吏;其次,二代不是能力超強型領導,至少樹立權威都還需要時日,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經營團隊能夠承接他的戰略;可矛盾是,一代的強勢能力雖然帶出了一支比較忠誠的團隊,但表現出來的更多是順從、照辦和按部就班;二代思維跳躍,高屋建瓴,更需要一支敢想敢拼、敢沖敢闖的作戰隊伍。


我們常說 "強將手下無弱兵",但現實很打臉,太過能幹的老闆,如果不能適時往後退,把施展空間還給員工,鍛煉員工、培養員工、成就員工,即使獲得了眼前的效率,喪失的卻是長期的效率。正所謂老闆"無所不能",員工平庸無能,能幹的老闆常常自己衝鋒在前,而後援遲遲不見。


中國很多企業都不乏一個非常聰明能幹的老闆,但是,隨著公司步入正軌,企業發展到了一定程度後,老闆若不懂得向後退,老闆越聰明能幹,越會對公司的發展造成掣肘。越是聰明能幹,越在意效率,因此事事不放心,要親力親為,一邊大事小情地事無巨細,一邊抱怨人才難得,感嘆沒有一個人能為他分憂。員工既是無奈也是樂得聽命,結果就是要麼有能力的員工走了,要麼留下來唯唯諾諾、混日子。真正有智慧的老闆,懂得收斂自己的鋒芒,捨得必要的損失,給員工建平台,讓他們擔當起來、成長起來。


雷軍說,創業不是人乾的事。為什麼?意思就是,創業其實就是一個持續自我修鍊的過程。做為老闆,你一天也不能鬆懈,每天都要讓自己不斷提升,在實現自我的同時成就他人。因此,做為老闆,你千萬不要讓自己的聰明能幹成為企業發展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