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瘋狂動物城》, 不僅僅是逗你笑讓你哭, 也是包裝好的美國夢, 給你糖要你命

閑得無聊,打開播放器又一次刷了下這部電影,由於對這些動漫電影有一些的好感。聽著片尾曲「Try Everything」,不知不覺隨著超強的節奏中。沉浸其中,不斷回味著電影帶來的震撼。電影的內涵比較多,筆者來簡單的寫寫吧。

近幾年好看的動漫電影比較多,前有《冰川時代》後有《馴龍高手》。這些看起來比較喜劇化的電影形式。不僅有簡單好笑的動物劇情,美妙的畫面,而且電影的內涵同樣會給不同的人引發不一樣的想法,這部電影所代表的文化符號會成為當代文化的一個經典。但是文化的符號,就會有符號代表的文化內容,就是我們所認為的文化內涵,或許可以給人帶來一些思考

動物烏托邦,文化大融和

先看這部電影的英文名「Zootopia」中重要的隱含信息。在英文名中,「zoo」是動物園的意思,這個希臘詞根經常出現在一個英文詞中:utopia,即「烏托邦」。坦白來說,《瘋狂動物城》的譯名是好萊塢電影中等譯名界的奇葩,電影更準確的譯名應該是「動物烏托邦」。所以說《瘋狂動物城》可能是考慮文化習慣的不同,取了一個老少皆宜的名字,畢竟烏托邦在孩子眼中可不是什麼熟悉的詞語。

不過這部電影充滿了好萊塢的套路,這些看這些年比較成功的電影,有趣的因素都加入其中,而這些因素恰恰是大眾比較喜歡的。比如我們所認為的在《冰川時代》的搞笑,《馴龍高手》的成長,《超能陸戰隊》的治癒。《瘋狂動物城》就像一個完美的東北一鍋燉一樣,在有趣的故事的基礎上,把這些都丟給你。關鍵是你會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它。讓它在逗著孩子們或者我們大笑的同時,卻讓成年人沉思。這部電影不但用完整的世界觀影射現實,還借著連續反轉的劇情給觀眾思考,從而完美運用了好萊塢動畫傳統套路。逗你笑,逗你玩,讓你哭,讓你想。

動物托邦作為「理想社會」的代名詞,也是美國文化的輸出

我們可以百度下「烏托邦」這個含義跟故事,烏托邦源於十六世紀英國學者托馬斯·摩爾的同名著作。在那本書中,摩爾虛構了一個擁有完美社會體制的小島,不但廢除私有制,而且實現了人人平等。在理想制度的保護下,小島上的居民充分享受自由。現實社會中的貧困與罪惡也不存在於這個小島。正當英國民眾對政壇紅人摩爾充滿希望時,他卻被好友亨利八世處決。

摩爾去世後,他的理想社會理念留存了下來。一批社會實踐者決定建立自己的烏托邦。英國商人羅伯特·歐文在美國建立了一個實驗性公社。然而,這個廢除了私有制的公社在兩年後失敗。如果考察公社的經濟基礎,它的失敗並不奇怪。兩年的時間裡,公社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產出,主要依靠歐文自己的財產。這筆財富是歐文在英國的棉紡工廠賺來的。可以說,這個公社的經濟基礎正是烏托邦理念所反對的東西:工廠中的僱傭制、棉花地里的奴隸制、國際貿易中的殖民主義。公社的失敗在一開始就不可避免。

《瘋狂動物園》中的「動物托邦」也是一個理想化的城市。所有動物不分種族的生活在一起,每個動物都能成為它想成為的樣子。就跟宣傳中的美國一樣,不分種族不分膚色的生活在一起,每個人來美國都有一個美國夢,這樣的文化符號在不知不覺中進行了文化輸出,把美國社會的進行了一次完美的包裝,只能說好萊塢的文化輸出太強勢,又太讓人意想不到了,在電影中領導的都代表的強力的物種,而為了選票選擇了羊族來作為一個助手,這些真的跟現實生活好像。電影中的物種衝突,也對應美國當下的種族衝突。動物城中處處有物種偏見:兔子不適合做警察,狐狸都是騙子,食草動物軟弱,食肉動物殘暴…… 同樣,美國也存在嚴重的種族偏見,總統候選人的川普就毫不掩飾自己的種族主義態度。可以說,《瘋狂的動物園》是一則關於現實的寓言。

成人童話故事,現代人的情感寄託

《瘋狂的動物園》並沒有停留在「烏托邦」這樣的抽象概念上。也在對美國文化也好,美國社會也罷都在進行反思,我們在電影從一開始,看到了一個典型的橋段,交通局的辦事人員卻都是些行動遲緩的樹懶。憨厚樹懶讓許多人開心得哈哈大笑,但一些觀眾臉上可能全是苦笑:生活中拖沓的流程,可能跟樹懶一樣。

我們所有認為的寓言都號稱「成人的童話」,往往喜歡用來比喻來描述社會和人性。就諷刺現實的目的來說,寓言更能網羅聽眾,其笑眯眯的諷刺效果反而好於直接抨擊。笑裡藏刀式總能讓喜歡,特別是喜歡包裝好的糖,裡面加滿了毒藥。作為一則寓言,我們可以看到寓言中常見的臉譜化解讀,比如獅子代表統治者、狐狸意味著狡猾。羊代表著人多。不過在電影中,我們發現狡猾的可能不是狐狸,強力的可能不是獅子。我們太容易被事物的外表所迷惑了。動物的真實性格總是背離對應的傳統臉譜。本應膽小的兔子卻勇敢熱血,本應狡猾的狐狸卻善良真誠。體形渺小的動物成了黑幫老大,用寓言來解讀現實,用反臉譜來反對種族主義,也來輸出美國文化中的反思文化。在不知不覺中被美國的普世文化所侵略而不知所以然。

可以改變世界只能是包容與融合

在電影的最後,重歸和平的動物城舉行了一場演唱會。超級巨星羚羊在台上唱了一首「嘗試一切」(Try Everything)。不同文化,不同種族的動物在動感的節奏中一起跳舞,文化與愛,包容與理解,我們文化中的求同存異,在這一刻得到完美的體現,天下大同,不分你我。

迪士尼推出一部寓言色彩濃烈的《瘋狂動物城》,用意確實並不簡單。在文化輸出的同時也在反思現在的美國面臨著嚴重的危機。社會的分化日益嚴重,經濟衰退導致外來移民飽受攻訐。川普日益囂張,不時的種族主義行為更讓少數族裔感到惶恐。也讓美國文化受到懷疑,包容和諧,在漸漸離開人們心中的期望,代替的將是衝突與人種至上。在這樣的環境下,抱著「種族融合」理念的《瘋狂動物園》走上銀屏,就是用一種簡單更加讓人接受的方式。告訴大家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子的世界,文化融合,種族融合是世界的主流。這個就是《瘋狂動物城》給成年人帶來的最重要的內涵,包裝好的美國夢真正包含的是種族的融合與文化的包容,是一種文化中的烏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