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誅仙1》口碑兩極分化, 原著黨和流量粉就不能和睦相處嗎?

蕭鼎的小說《誅仙》在網路小說中處於一個什麼樣的地位不必多說,相信喜歡網文的人都不只看過一遍,是很多人心中仙俠類小說的巔峰之作。宏大的場景格局,誅心的劇情走向,讓《誅仙》如同一座巍峨大山的作品般讓後來者很難超越。

這樣一部作品就如同金庸小說一般,理所當然地成為改編影視作品的熱門之選。在電影《誅仙》之前,與觀眾見面的就有《青雲志》等電視劇作品。

豆瓣5.4分的評分已經足以說明這是一次不成功的改編,儘管劇中有李易峰、趙麗穎等流量擔當,仍不能逃脫淪為「爛劇」的命運。

作為後來者的電影《誅仙1》顯然沒有從《青雲志》從吸取失敗的經驗教訓,沒有弄懂觀眾心中的《誅仙》應該是怎樣一部作品,這讓它的評分與《青雲志》評分秋色—5.5分。

作品一部電影,《誅仙1》關注度和引起的爭論明顯比電視劇《青雲志》更多、更密集。要說中秋檔哪部電影引起的爭議最多?非《誅仙1》莫屬。喜歡這部電影和討厭這部電影的人都言之鑿鑿,各持己見,爭論的不亦樂乎。下面就說說這部電影。

關於票房:

《誅仙1》上映兩天票房已達到2.3億,貓眼預測票房也從1.3億上漲到4.5億。但我感覺很難達到這個水平,因為上映次日的票房從首日的1.3億暴跌至7000萬,而且口碑持續下跌,豆瓣評分從最初的6.7分滑至及格線以下的5.5分,都預示著這部影片後勁明顯不足。

關於影片的評價:

目前全網對誅仙的評價基本上是兩極分化的趨勢。對於流量粉來說,這部電影被不遺餘力的追捧;對於原著黨來說,這部電影慘不忍睹,所以打滿分的和打1分的同樣不在少數。

集導演,編劇,監製,製作人多重身份為一身,多次擔任金雞百花電影節導演、監製的程青松對影片的批評更是引起軒然大波。

央視電影頻道也對這部電影中演員的表現作出點評「肖戰,李沁,唐藝昕中規中矩,孟美岐演得不太好令人比較齣戲」。

有兩點致命傷讓這部電影難免讓原著黨失望。

1.服裝道具人物造型方面與仙俠電影的氣質不符,更像是一部90年代的武俠電影。

2.劇情編排的不合理,節奏把控的不好。

個人感覺仙俠類大IP改編成電影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首先,對於看過原著的人來說,將小說中的畫面呈現在銀幕上達到人人滿意幾乎不可能,畢竟「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看看根據金庸小說改編的影視劇引起多少爭論就可見一斑了。

其次,這類電影宏大的的格局很難把控,即便是小說作者本人都很難做到不爛尾。

拍仙俠類電影,導演的思維必須非常前衛,而這部電影的導演程小東,1953年出生,拍了一輩子武俠電影,局限於這個領域很難走出來。

細說起來,在仙俠類電影唯一做的比較出色算是徐克了,1983年和2001年的兩部《蜀山傳》,都走到了時代前面,可算仙俠類電影的巔峰,但即便如此,也敗給了當時處於強勢的功夫片、武俠片。

關於這部電影製作和流量的爭論。

《誅仙》的製作進度確實比較趕,2018年10月開始拍攝,到現在還不足一年的時間,對於一部背景宏大,需要大量特效製作的電影來說有點操之過急,而且從網路披露的報表來看,這電影票房過億就回本,可見製作成本之低。

而對於《誅仙》這種背景宏大的作品,需要密集型電影工業才能撐起來。所以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想完美展現誅仙的宏大場景幾乎是不可能的。

至於流量,拍攝這部電影時,只有孟美岐算是流量擔當,其他人包括肖戰還不過是新人而已,所以誅仙是部流量電影的說法並不確切。

這部電影失敗之處在於導演,在於編劇,在於服道化,在於這部電影的製作態度,有沒有走心是一部電影成功的關鍵點。具體可以參考目前排在票房總榜三甲的3部作品,雖然類型不同,特點各異,但無一例外的每一部都是用心之作的中國電影現階段類型片能達到的頂峰。

當然,如果以製作成本和票房對比來看,這部電影會給製作方帶來可觀的收益。但從製作方臨時改片名來看,還有拍攝續集的野心,如果還是《誅仙1》的製作態度,到時又有多少觀眾會為之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