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本月口碑最強國劇,戳中無數中國家長的心

最近,有一部國產現實劇,連續霸屏熱搜。

說的,是一場承載無數中國家庭的心酸與悲喜的生死之戰。


口碑,炸了,豆瓣8.2,月度國劇第一


收視,跟著炸,開播不久就雙台破一,包攬衛視收視前兩名,逆襲速度更勝前作《小別離》。


只是國內炸不算炸。該劇在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開播首周總流量高達169.8萬,位列YouTube同期首播現代華語劇集均流量第一

沒有「現男友」,沒有上億製作,一部現實劇,收視、話題、口碑,全有了,憑什麼?

演員,都是實力派。黃磊和海清再度合體,延續《小別離》人設,除了孩子從張子楓這樣的學霸變學渣,角色名字都沒換。

導演還是《小別離》的導演汪俊,拍完《如懿傳》,又回到他最擅長的現實劇。

公認的好演員王硯輝,在《烈日灼心》和《李米的猜想》里的表演把人嚇個半死。

這次演除了兒子對誰都慈眉善目的區長。「老婆」是柏林影后詠梅。

息影多年的金雞影后陶虹,一出手就演上了熱搜。

有這陣容在,觀眾放心看就是,演技絕對合格認證。

但,劇集炸裂靠四個字:太過真實。

多真?

台詞,魔音繞樑——「我是為你好」

「別叫我媽,我不是你媽」。

中國的娃,誰沒聽過這幾句經典語錄?

主題,開門見山——高考。

在中國,這場戰役幾乎所有家庭都要經歷,不光要打,而且要贏。

感受——焦慮到令人窒息,又感同身受到令人流淚。

這樣的國劇,怎麼能不炸?

「孩子的高三,就是家長的高三」

小歡喜,沒歡喜。

如前文所說的,故事的時間是在高三。

回想起那段人生中的窒息歲月,最焦慮的是誰?

不是學生,而是家長。

就像《小歡喜》里的台詞:

「孩子的問題,就是家長的問題。」

考場如戰場,前線的累到來不及焦慮,後勤保障的焦慮到沒時間喊累。

正是在這個高考的情境下,中國所有的親子關係問題、教育問題加倍煎熬。

劇中三個家庭,三個孩子,不同的苦惱,同樣的焦慮。

一號家庭:中產之家,父慈母剛。

父親方圓人到中年,面臨失業。

母親童文潔是易燃易爆炸的職業女性,人前人後要拼,對兒子的期許是養兒防老。

夢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

兒子方一凡活潑機靈、情商高講義氣,樣樣都好,就是學習不好。

高二期末成績太差,她被老師請到學校說要「蹲班」,氣得她上演穿著高跟鞋滿校園追打兒子的名場面。

二號家庭:離異家庭,富爸虎媽。

在這裡,女兒簡直就是父母戰爭的砝碼。

陶虹飾演的宋倩,為了讓喬英子一騎當先考上清華北大,簡直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

每天除了把清華北大說八百遍,就是給喬英子補課,用中藥熬湯。

女兒倒是爭氣,經常能拿到第一。

完美嗎?一點都不。當英子考了第二,戰戰兢兢怕挨罵的時候,她先壓住火安慰兩句。

結果一轉頭,立馬翻書包。

虎媽太過分?《小歡喜》的好,是還能拍出父母的愁。

沙溢飾演的前夫是大老闆,有錢,還三天兩頭往閨女這兒跑。和虎媽不同,送給喬英子的生日禮物,是女兒最喜歡的樂高積木。

一轉眼,樂高積木便被虎媽發現,原地搗毀。

虎媽在愁什麼?表面是愁學習,其實,是不是更怕在這場搶女兒大戰中,自己會輸?

三號家庭:空降家庭,嚴父慈母。

爸爸季勝利是區長,口頭禪是:「沒超標吧」。母親劉靜溫柔賢惠,說話細聲細語,從不著急紅臉。

兒子很小夫妻就到外地去了。這麼多年,兒子一直寄養在開賽車場的舅舅家裡。到高三父母調回北京工作,一家三口終於重新生活在一起。

從此一家和和美美?不可能的事。

《小歡喜》的好,在於還能拍出父母的弱。

父親和兒子完全不在一個頻道,每天見面就想吵。

為緩解父子關係,妻子借丈夫的名義買了心愿氣球,結果區長擔心環保問題寫了心愿不給放,妻子接過氣球,說拴在欄杆上,然後手一抖就放氣球上天,回頭還悄悄給了兒子一個wink。

父母,也有服軟的時候。

《小歡喜》最妙的地方,就在於通過三個家庭折射出中國的成千上萬家庭,那個殘酷又無奈的真相:

高考,從來不止是孩子的戰場,更是屬於父母的戰役。

想不打也不行,因為成績單的數字,往往是孩子父母的教養、學識、教育投入和親子關係的總和。

在中國的現實環境下,做父母的總會以孩子分數的成敗,作為自己人生成敗的一部分,高考就變成一場孩子輸不起,父母不能輸的硬戰。

高壓之下,孩子變成了快要被壓力擠爆的柿子。

其實,家長也是。

「我這都是為你好」

《小歡喜》和過往同類劇的不同,在於既拍給孩子重壓的父母,也拍重壓下的孩子。

它要說的不是狗血,不是對抗,而是呈現出一個巨大的中國家庭困境,然後在困境里為父母孩子一起找出路。

就說一號家庭的兒子方一凡,隨爹愛玩兒,年紀不大,已是幾個孩子中最有主見的一個。

他會有理有據跟母親來場奇葩說大辯論:我情商高,同學們都喜歡,「是不是這樣的我不會成功?」

結果呢,海清的一番回應連海外網友都有共鳴——「以為我媽在教育我」「編劇很懂生活」。

生活是什麼?

生活是一團麻,是解不開的結,是海清口中的「高考是你人生最關鍵的一場戰役。爸爸媽媽沒有任何背景,我們也沒有任何關係,我們就只能為你提供一個好的條件,讓你跨過這個門檻。」

可憐天下父母心。

學渣不好搞,學霸女兒也不省心。

喬英子愛好天文,誓師大會上,學校組織學生寫下自己的人生願景。

她立馬寫下了「中國國家航天局」。

結果老媽宋倩直接搶過筆改成了「清華北大取其一」。

喬英子怒了:「那是你的心愿不是我的心愿,要寫你自己寫。」

兩人你推我搡。代表夢想的氣球,爆了。

英子沒自己的夢想嗎?有。但長期生活在媽媽的陰晴不定里,滿滿的無奈。

一個引發廣大網友共鳴的情節是:宋倩每天早起給女兒熬藥膳,每天安排她空腹生吃一個海參。

頓時令無數前高考考生們回憶起,那段被各種奇奇怪怪營養品支配過的日子。

學霸就不逃課?逃。

趁著生病曠課,溜去老爸為她置辦的樂高屋玩樂高放鬆。重回學校的路上,不小心被老媽遇到,結果一連串謊言被連鍋端。

面對媽媽的緊追不放,學霸爆發了,飆出一句:我討厭你!

話一出,一巴掌,被打的臉發燙,打人的心如刀割。

這哪像母女?就如陶虹自己形容的那樣,這就是一種「戀愛式母女」。

情侶吵架了怎麼收場?只要媽媽一哭,女兒立馬服軟。

接著就是母女倆抱頭痛哭。

再加上一句母親經典語錄:你可是媽媽的一切啊!

最難消受父母恩。

學渣學霸都不好辦,韓寒式逆子又如何?

三個家庭中最囂張的是季楊楊。

一開場開著跑車進學校的就是他。

除了窮,中國六千萬留守兒童身上常見的問題,季楊楊大部分都有。

學習成績差,行事衝動、怨恨父母……

但,他也有他的追求。

有一天季楊楊很晚回家,季勝利跟他吵了一架。

他說為了能像韓寒一樣,成為優秀的賽車手。

季勝利一臉怒火罵道——「韓寒個屁!全國就一個韓寒!」

這是父母不愛孩子?錯,所有父母都是愛孩子的。

但如何表達愛,尤其是在高考的極端壓力環境下愛孩子,卻是所有中國家庭共同的難題,而孩子如何在高考歲月中成長,又是所有孩子做不完的思考題。

一個說,「我都是為你好」,一個說「我知道你是為我好」。

道理都懂,為何說不通?因為人間小歡喜,實在不容易。

「考上還是考不上,小小歡喜才是好」

比起暑期檔另外幾部大熱的圈層劇,《小歡喜》反倒成為最大眾的慢熱劇。

什麼意思?你跟父母說王一博肖戰美好的社會主義兄弟情,說「現男友」,說大唐十二時辰,許多父母一臉懵。

但說到高考,一大家都有共鳴。

於是微博、朋友圈,到處都在傳這部劇的台詞截圖。

說到底,現實題材劇但最讓觀眾扎心的,還是現實。

劇中的三個家庭各有特色,又從不同角度把中國親子關係中的矛盾放進高考這個大熔爐里,它並不是虛構的戲劇,而是每一個情節每一個角色,幾乎都能在現實中找到原型。

考過高考的觀眾說,高考太難太難了,

家長說,想要兼顧事業和家庭,太難太難了。

當我們對號入座,誰能回憶起那灼心的焦慮。

但我覺得劇集最了不起的,不是呈現這份焦慮本身,正在於對這份焦慮的理解。

父母把孩子逼到透不過氣,他們自己就好受嗎?

海清每天忙著工作,早上4點起床給老公催便,忙著跟兒子鬥智斗勇。還要睜睜看著自己一手培養起來的年輕下屬上位成功,變成了自己的領導。

中年女人,要不要體面?

陶虹為女兒付出一切,卻比不上老公投其所好,最後老公和女朋友帶著女兒過三人世界,自己被划到外邊兒。

當媽媽的,要不要愛?

人到中年,親子、夫妻、職場,生活就像被埋著定時炸彈,誰都無法倖免,而《小歡喜》從一開始就把炸彈放火上烤,把焦慮點燃、引爆。

所以,劇集就只有焦慮?

讓我心安的,也是該劇最不一樣的地方,是沒有隻給焦慮,也給了答案的參考答案。

怎麼說?

重點都在總編劇黃磊自己飾演的角色上——角色叫方圓,什麼叫「方圓」?外圓內方,中國人的處世之道。

前文提過的高三誓師大會,別的家長個個搶氣球搶到爆,唯獨方圓寫的是——「考上還是考不上,小小歡喜才是好」。

這一刻,沒有抓馬,沒有撕逼,沒有狗血。

只有諒解、理解、包容。

說到底,很多家庭矛盾,並非真有什麼過不去的坎,只是雙方都放不下。可是孩子真的想過父母嗎?

《脫口秀大會》里王建國說過一段話:「如果做父母是一份正式工作的話,誰願意干這破活兒?」

但真接了這破活兒,哪個家長不是拼了命干。

給了孩子一切,孩子還抱怨你,怎麼辦?

像季勝利這樣的爸,在中國比例不小,傳統、老派、說不出我愛你。

但就是這樣的父親,願意挺著大肚子鑽進明顯不合適的賽車服,感受孩子的「速度與激情」。

有用嗎?未必有用。

但這樣的情節卻說出一個道理:高考考的分數,但其實高考也是一次成長的學習,需要學習的不僅是孩子,也是家長。

《小歡喜》的好,在於小歡喜的「小」,不談大道理,就說說高考中三個家庭的小日子,卻引發了無數家長們的大討論。

導演汪俊說:「我們希望《小歡喜》的故事能夠緩解焦慮,撫慰人心。」

能緩解焦慮嗎?反正我是更焦慮了,因為看了這麼多別人的故事,聽了那麼多道理,還是找不到自己的答案。

但,我們還是需要《小歡喜》。

因為好的藝術作品,不是給出答案,而是提出問題。

對,直面現實的國產劇,配得上藝術作品這四個字。

終於有一部國產劇,拍出了中國家長和孩子們的高考戰役,也戳中了無數中國家長的心。

祝所有的家長和孩子們,終有一日,找到你們各自的小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