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傳統稻穀種植產區,秒變全球旅遊聖地

---點擊上方藍色「參見莊主」,查看往期精彩內容---

台灣的休閑農業名揚全球,諸如飛牛牧場、清境農場等案例更是神話般存在。

其實不僅是休閑農業,台灣的鄉村旅遊發展模式同樣值得稱道。他們可以在沒有大規模硬體投入的情況下,僅憑藉文創帶動產業復興,使傳統村落實現「屌絲逆襲」。

今天我們就通過一個傳統稻穀種植產區,秒變全球旅遊聖地的案例,來窺探台灣鄉村旅遊成功的密碼。

在國內鄉村旅遊建設「重建設、輕運營;重硬體,輕文化;重傳統,輕創意」的當下,這個案例或許能給我們帶來諸多思考。

台灣台東縣池上鄉,是一個傳統的稻米產區,在日治時代曾經是用來進貢日本天皇的御用米,故又稱「皇帝米」。

去過台灣的人,都會聽說過「池上米」和「池上便當」。「池上便當」自1950年代便因別緻的香氣口感且用木製飯盒聞名台灣。「池上米」更是風靡台灣的著名有機大米品牌。

但是長久以來,這裡的大米都是通過「米販子」走向各地。雖然池上米在外面名氣很大,售價不菲。但當地米農出售給中間商的價格並不高。

後來他們就在想,要想提升自己的收益,最好的辦法就是「從田間到餐桌」,繞過中間商,讓消費者直接品嘗到真正的池上米。而要實現這個目的,首先要做的就是讓消費者來到池上,和原產地建立強鏈接。

彼時的池上鄉,雖然風景還算不錯,但是除了大米並沒有其他任何產業,同時距離主城區遙遠且交通不便。

要想吸引城市人來到這裡,就必須打造一個獨特的強IP出來,並通過媒體的聲音去放大。後來在台灣公益組織的幫助下,當地進行了一系列嘗試。

2009年秋收前,他們在金黃的稻田上,邀請鋼琴王子陳冠宇做了一次鋼琴演奏會。

這種極富視覺衝擊力的畫面,讓大家發現,原來台灣的鄉鎮,可以有如此得天獨厚的舞台。此畫面也躍上國際媒體《時代雜誌》的網站上,讓全台灣產生了轟動。

這次嘗試也讓當地人深深體會到,結合美景和在地的人文特色,讓文化在鄉鎮深耘、發光,是一個可能實現的夢想。

在這之後,越來越多的台灣文化界、娛樂界、時尚界達人來到這裡,一方面駐鄉感受田園生活,另一方面也積極地參與池上活動的討論與執行。

慢慢地,「池上秋收音樂會」變成一個保留節目,每年會有不同的藝人前來演出。

「池上秋收音樂會」選址在伯朗大道旁一望無際的稻田上,金黃稻穗的舞台,國家音樂廳等級的團體演出,人與自然最和諧且驚艷的衝擊,給遊客帶來眼球、耳朵和心靈的無限震撼。

2012年,池上秋收音樂節邀請「優人神鼓」演出,創下池上參與活動的人數紀錄。 2013年,「雲門舞集」林懷民以池上為靈感,創作最新作品在池上稻田中演出,讓池上成為台灣甚至國際上被追捧的小鎮。

「池上秋收音樂節」的成功,讓大家備受鼓舞。但是每年一次的節日遠不足以帶動當地旅遊的持續發展。

後來經過探討,又發展出複合池上傳統農家作息的「四季活動」,讓遊客可以一年多次來到池上,欣賞池上四季更迭的景色,體驗不同季節的生活,甚至停留在池上,細細發掘池上居民的熱情和人文。

比如,「池上春耕野餐節」,會邀請大家來到大坡池畔的草地上,吃著米食點心,以湖面為舞台,欣賞樂團演奏,度過輕鬆的午後。

「池上夏耘米之鄉宴」,會舉辦各種煮飯及烹飪大賽,結合池上媽媽們的手藝和五星級飯店主廚的創意,舉辦與眾不同的特色「辦桌」。

「池上冬藏」,則以「藝術家駐鄉」為主。創造無限可能的藝術家駐鄉,可以和池上的居民們互相學習,體會彼此的生活態度,讓藝術家們深刻體會鄉鎮的美好,也讓池上居民們感受藝術家們的創意。

這些藝術家的到來,不僅打造了很多鄉村的文創元素,幫助建設並宣傳鄉村,還教會了居民們如何做文創、如何理解城裡人並和他們打交道。

池上不僅在打造IP上非常用心,還很善於利用熱點事件來宣傳自己。

由於這裡擁有大片綠油油稻田,風光景緻優美,即使是在鄉間小徑,也能發現不同的美景,因此很多廣告公司會選擇在這裡拍攝。

2013年時候,著名影星金城武就曾來這裡拍過一則廣告,電視台播出後,讓許多遊客都慕名美景而來,甚至還將金城武騎行過的「天堂路」改名「金城武大道」,連金城武在廣告中喝茶坐的那棵樹下,也成了許多觀光客模仿拍照的熱門景點。

值得一提的是,池上的稻田風景非常純凈,沒有一根電線杆的干擾。這也是當地政府的遠見,在規劃之初就將當地電線杆全部置於山腳,塑造了一條沒有電線杆的翠綠天堂路,絕美景觀吸引了無數遊人前來觀賞。

當然,吸引遊客前來,只是第一步,真正讓遊客產生粘性,並轉化成商業消費,還要有大米本身的創意。

池上米開發了一系列特色衍生品,如米蛋糕和米冰淇淋。針對婚宴市場推出金屬瓮、小木桶、手提袋和花布包裝的婚嫁米等等。

同時,大米加工及其背後代表的米文化同樣也能塑造成吸引物,吸引小朋友的眼光。

池上鄉碾米廠歷史悠久,但經過技術改進仍是全台灣最先進的碾米工廠,也是全台第一家稻米觀光工廠。

遊客在廠內可親身參與專業碾米加工製程,體驗DIY爆米花、做米餅等各項稻米文化與農事活動。

在池上鄉,有一個飯包文化故事館。裡面設有歷史文化區、農田農具區、稻米文化區、池上飯包區及古早飯包區等展示區。

最獨特的是故事館外還有兩節火車餐廳,人們在故事館裡享受美食的同時,也可以重溫飯包的故事。

如今,通過文創產業的帶動,池上鄉不僅把自己的稻米直接賣給城裡人,實現了農產品的高溢價。更重要的是,這裡還成為台灣乃至全球遊客的一個潮流目的地。

作者:徐一刀

來源:參見莊主

庄友會

致力於打造高端、精準的鄉村旅遊實戰社群,會員來自一線莊園主、民宿主、古村落掌門人。我們認為,只有莊主更懂莊主!讓我們攜起手來,實現信息共享、互幫互助、商業協作!

聯繫我們

庄友會諮詢、商務諮詢請加個人微信:cjzz-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