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女法醫冉顏有沒有原型 最後結局是什麼

  《大唐女法醫》正在熱播,女主冉顏是由周潔瓊出演。以往唐朝法醫題材劇還是比較少見的,特別是由女性出演法醫這樣一個角色。所以很多網友都十分好奇,劇中的冉顏在歷史上有沒有原型人物呢?該劇是改編自袖唐著作的一本小說,這裡面有些人物是真實存在的,但大多數角色都是虛構,而且驗屍官在古代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很少會有女性擔任此工作,所以唐朝並沒有叫冉顏的女法醫。

冉顏有原型嗎

冉顏歷史原型是誰?

  《大唐女法醫》是周潔瓊和李程彬主演的古裝懸疑劇,主要以破案為主。該劇所講述的故事發生在大唐,那麼身為女法醫的冉顏有歷史原型嗎?還是這個人物就是虛構的?

  《大唐女法醫》是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主要內容是落魄貴女冉顏在調查母親自殺真相時,陰錯陽差捲入了重重謎案,並遇到了自己的真愛。

  冉顏沒有歷史原型,她是作者虛構的人物,性格要強,我行我素,隨性自然,而且心思縝密,能夠從屍體上找到蛛絲馬跡,偵破各個案件,另一方面冉顏是個敢愛敢恨,重情重義的女子,對愛情忠貞不渝,有著令人敬佩的執著。

  冉顏本來是名門世族家的小姐,家道中落後,她淪落為普通百姓,為了調查母親死亡真相,冉顏從小學驗屍,一個小女孩要想成為遠近聞名的女法醫是非常難的,她每天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屍體,想想就很恐怖,但是冉顏堅持下來了,她的目標是找到母親自殺內幕,她不相信母親就那麼狠心拋下她離開人世,肯定有不得已的苦衷。

  冉顏在破解謎案的過程中遇到了刑部侍郎蕭頌,蕭頌智勇雙全,眼光銳利,能夠洞察人心,蕭頌被冉顏的堅強和執著吸引,他幫助冉顏調查母親自殺真相,兩個人因為長時間朝夕相處,互生情愫,最後走到了一起。

  冉顏雖然小時候經歷坎坷悲慘,但她長大後遇到了真心對她的人,蕭頌對她來說就像是人生道路上的一道光,在蕭頌的陪伴下,冉顏感受到了從來沒有過的溫情,是愛情讓她的內心變得柔軟,所以冉顏對蕭頌始終不渝。

大唐女法醫

冉顏原型人物介紹

  《大唐女法醫》中冉顏是虛構的人物,在歷史上並沒有原型可以參考。劇中的冉顏是個心思縝密,果敢無畏,聰慧又有魄力的一個女法醫。

  在《大唐女法醫》中,冉顏從小就接觸驗屍學,後來為了查明母親之死的真相,她被捲入一起又一起撲朔迷離的案件當中,並且遇到了兩個將會對她的人生產生重要影響的男人,刑部侍郎蕭頌和絕命殺手蘇伏。她會如何一步步探索真相,又會如何在追求真相的道路上收穫真愛,這也是《大唐女法醫》的看點之一。

  不過在真實的歷史上,應該是沒有女法醫存在的。首先古代女性地位都比較低,像是法醫這種具有衙門公職性質的職位,一般是不允許女人參加的。另外,古代人思想都比較愚昧封建,尤其對於女性的要求,更是十分苛刻。法醫需要從事屍檢工作,總是要跟屍體打交道。法醫需要跟屍體有非常密切的肢體接觸,在古代人看來,女人是不適合做這一行的。

  據悉,隋唐的時候,仵作這個詞才算正式出現。仵作又被叫做“仵作行人”,宋朝的時候,仵作又被稱為“團頭”。宋朝仵作在斷案的時候,偶爾也會有女性幫手,不過,這些女性並不被叫做女法醫,她們也有她們的職業,那就是穩婆。穩婆會幫助仵作檢查女性屍體的一些特殊部位。但是,她們跟正規的法醫並不是一回事。

大唐女法醫

唐朝法醫介紹

  古代的法醫叫仵作。由於檢查屍體是件很辛苦的事,而且古代的封建思想嚴重,因此一般在檢查屍體的時候由賤民或奴隸檢查屍體並向官員報告情況,也就相當於是現代的法醫。

  隋唐時期,“仵作”一詞已出現,是負責殯葬業的人,後來逐漸發展成組織,五代王仁裕《玉堂閑話》載:這類殮屍殯葬民間行會的成員就叫作“仵作行人”。

  宋代這種類似現代法醫專業的吏役,正式被稱為“仵作”或“行人”,又稱為“團頭”,同行還有“坐婆”、“穩婆”等,遇到婦女下體的檢驗時,必須藉由“坐婆”檢驗。南宋的宋慈編撰《洗冤集錄》,頒行全國,成為宋朝以降歷代刑獄官辦案必備參考書籍。元明時仵作成為正式檢驗鑒定吏役。清代仵作事業最上軌道,《清朝文獻通考·職役三》載:“大州縣額設三名,中州縣二名,小州縣一名。仍各再募一、二名,令其跟隨學習,預備頂補。各給《洗冤錄》一本,選委明白刑書一名,為之逐細講解,務使曉暢熟習,當場無誤。將各州縣皂隸裁去數名,以其工食分別撥給,資其養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