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作家路遙,我是因為先通過《平凡的世界》這部電視劇才知道他。當時在看這部電視劇的時候,我也被田曉霞與孫少平的愛情和投身於理想的熱誠而感動。田曉霞有著優渥的家庭條件,卻依然願意為了心中不息的理想——為人民做更多有意義的事,而選擇吃苦受難,最終被大水沖走,犧牲了......
但我今天要說的並不是《平凡的世界》這本書,而是路遙的另一本書《人生》。《人生》是路遙的成名作,拍成電影后,更是在全國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人生》是我在一次逛書店時發現的,它被擺放在《平凡的世界》旁邊。當時一看這書名,第一反應是「這書名好俗啊」「這年頭誰都動輒想談一談人生,人生豈是一本書就能談的」,但當我看到作者是路遙後,還是抱著敬畏之心翻開了這本書。身旁的朋友看到我翻這本書後,非常中肯地說「《人生》這本書不錯,很好看的。」經她這麼一說,我對《人生》這本書的閱讀興趣陡增,迫不及待地讀起來。
幾天後,我將《人生》讀完了,並深以為然這的確是本難得的好書。
電影中的高加林與巧珍
高加林和劉巧珍沒有在一起令我感到異常痛心惋惜。巧珍一個多麼好的女子,一個金子般的姑娘,勤勞善良美麗大方,雖沒念過書,但特別明事理,全心全意地愛著她的加林哥,而高加林在危難之際接受了巧珍的愛和幫助,卻在「走後門」得以進縣城工作之後,拋棄了深愛他的巧珍,跟自己城裡的女同學黃亞萍走在了一起,很招搖,並憧憬著跟著黃亞萍一起去南京後,定能迎來事業上的飛黃騰達。
天不遂人願,高加林「走後門」當記者的事被黃亞萍原男友張克男的母親告發,最後落得個捲鋪蓋回農村繼續當農民的下場。雖然這時候,高加林已意識到自己更愛的是巧珍,但巧珍因傷心和絕望,已經嫁作他人婦。
巧珍徹底失去了心愛的加林哥,而高加林不僅失去了記者的工作,更失去了巧珍。命運啊,人生啊,有時候就是這麼的無情,這麼的戲弄人,悲痛又殘忍。
電影中的巧珍
看完《人生》,我最心疼的人是巧珍,她如此美好,一個萬里挑一的可人兒,命運卻對她這般。誠然,在這部小說里,高加林貪慕虛榮一心就想著自己的前程,就怕自己的才華無處施展,但卻忘記了做人的良心,最終他沒有得到做夢都想得到前途,狼狽不堪。乍一看是惡人有惡報,令人很解恨,但我也明白在那種特殊時代環境下,高加林飽讀詩書,又有著崇高的理想和不俗的才華,想出人頭地的心境,所以,我對高加林恨不起來。
美好愛情的錯過,總令人遺憾。
高加林與劉巧珍二人的悲劇又到底怨誰呢?難道僅僅是他們自身的錯?卻也並不見得。
在窮鄉僻壤的農村,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父輩的思想還都很落後,覺得女孩子讀書沒用,聰明的巧珍就這樣被耽誤了,一天書沒讀過,一個字不識,縱然她有萬般好,面對有文化的高中畢業生高加林,她始終愛得卑微,自己喜歡有文化的人,卻又覺得自己配不上文化人。每當高加林對她生嫌隙,皆是因為她目不識丁,只知道村裡面那點家長里短,恐怕與她以後生活在一起沒有共同語言。
另外,在那個找份工作都要認戶籍的年代,是農村戶口的就只能待在農村,任你有多大的才華和本事也只能乖乖在農村待著,況且就算你老老實實做著自己的工作,別人也會走個後門,就把你撤下了。高加林高考失利後,回村教書一直就教得好好的,但卻無故被村書記的兒子頂替掉。這事我想換誰都意難平吧。
在《人生》除了高加林和劉巧珍錯過的愛情,還有一處令人感動的就是村民的淳樸與善良。
一直疼愛著高加林的單身老漢德順爺爺,在高加林拋棄劉巧珍時,好生勸說他,重申做人的原則和良心,而當高加林失去城裡人身份、沒有工作只能灰頭土臉回農村時,村裡人也並沒有落井下石,特別是德順爺爺仍好生勸高加林回來就回來,鼓勵他挺過這個難關,紮根在眼前的土地上一樣可以有所作為,而巧珍呢,這個可憐的姑娘,即便已經嫁給別人,當得知高加林回農村後,傷心之餘更是求人為高加林謀村裡多出來的教師一職......善良的人這麼多,看著親愛的鄉親父老,總能給人好好活下去的希望和感動。
在看《人生》這部小說的過程中,我看哭了好多次。在如此短的篇幅里,我感受到了力量,人情,殘酷,溫暖,真誠和真相,足見路遙在寫作之時心有多誠,愛有多真切,是真的在揮發自己的心血。
路遙
在《人生》這本書的前言部分,路遙引用了柳青的一段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譬如政治上的岔道,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仔細一想,何嘗不是如此呢。個人選擇跟時代有關係,更與個人品性分不開。
俗話有「一步錯步步錯」「選擇大於努力」,得見選擇的重要性,但在選擇面前,就算大環境我們左右不了,也不能丟了做人的良心和準則。我們終將懂得珍惜眼前人,不讓不切實際的虛榮毀掉自己做人的良心以及那份踏實,才可獲得穩穩的幸福。
最後,想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路遙與友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