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尊稱詩仙的李白,你知道他詩中哪七個名勝古迹排在前面嗎?

文|真誠永恆

題記:

提起李白,李白留給後世人九百多首詩篇。這些熠熠生輝的詩作,表現了他一生的心路歷程,是盛唐社會現實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藝術寫照。

李白一生有遠大的抱負,他毫不掩飾地表達對功名事業的嚮往。而他的詩更多的是觸景生情,借情生詩。既把景描寫的出神入化,景觀名勝也將他的詩充滿靈氣,相宜得彰,相輔相乘。

中國文人墨客歷游名勝古迹,既興揮亳潑墨,吟詩作賦,也為世人留下了千古佳作。

其中最具代表的人物就是推崇的詩仙李白。

一、《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是一首送別詩,寓離情於寫景: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唐.李白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送別詩。首句點出送別的地點:一句代敘名勝黃鶴樓;二句寫送別的時間與去向:「煙花三月」的春色和東南形勝的「揚州」;三、四句,寫送別的場景:目送孤帆遠去;只留一江春水。

全詩寓離情於寫景之中,以絢麗斑駁的煙花春色和浩瀚無邊的長江為背景,極盡渲染之能事,繪出了一幅意境開闊、情絲不絕、色彩明快、風流倜儻的詩人送別畫

此詩雖為惜別之作,卻寫得飄逸靈動,情深而不滯,意永而不悲,辭美而不浮,韻遠而不虛。

二、《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五律。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唐 . 李白

此詩描寫詩人登岳陽樓極目遠眺天岳山之南所見到的景象,表現了一時樂以忘憂的閑適曠達的襟懷。

岳陽樓位於湖南省岳陽市古城西門城牆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美譽,與湖北武漢黃鶴樓、江西南昌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

1988年1月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岳陽樓主樓高19.42米,進深14.54米,寬17.42米,為三層、四柱、飛檐、盔頂、純木結構。樓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貫樓頂,周圍繞以廊、枋、椽、檁互相榫合,結為整體。

岳陽樓作為三大名樓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築,其獨特的盔頂結構,更是體現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設計和技能。

北宋范仲淹膾炙人口的《岳陽樓記》更使岳陽樓著稱於世。

三《登金陵鳳凰台》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登金陵鳳凰台時創作的一首懷古抒情詩。

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唐 . 李白

全詩八句五十六字,以登臨鳳凰台時的所見所感而起興唱嘆,把天荒地老的歷史變遷與悠遠飄忽的傳說故事結合起來攄志言情,用以表達深沉的歷史感喟與清醒的現實思索。

此詩氣韻高古,格調悠遠,體現了李白詩歌以氣奪人的藝術特色。

鳳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鳳凰山。據《江南通志》載:「鳳凰台在江寧府城內之西南隅,猶有陂陀,尚可登覽。

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鳥翔集山間,文彩五色,狀如孔雀,音聲諧和,眾鳥群附,時人謂之鳳凰。

起台于山,謂之鳳凰山,里曰鳳凰里。」相傳南朝劉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有三隻狀似孔雀的大鳥——百鳥之王鳳凰,飛落在永昌里李樹上,招來大群各種鳥類隨其比翼飛翔,呈現百鳥朝鳳的盛世景象。

為慶賀和紀念此美事,將百鳥翔集的永昌里改名鳳凰里,並在保寧寺後的山上築台,名鳳凰台。

唐代大詩人李白曾游此台,賦《登金陵鳳凰台》詩曰:「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四、《獨坐敬亭山》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詩,是詩人表現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唐 .李白《全唐詩》五言絕句。創作年代,盛唐。

此詩表面是寫獨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則是詩人生命歷程中曠世的孤獨感。詩人以奇特的想像力和巧妙的構思,賦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將敬亭山擬人化,寫得十分生動。作者寫的是自己的孤獨和自己的懷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堅定,在大自然中尋求安慰和寄託。

敬亭山位於安微省宣城市區北郊,原名昭亭山,晉初為避帝諱,改名敬亭山,屬黃山支脈,東西綿亘十餘里。有大小山峰60座,主峰名"一峰",海拔317米。"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自南齊謝脁《游敬亭山》和唐李白《獨坐敬亭山》詩篇傳頌後,敬亭山聲名鵲起。謝李之後,白居易、杜牧、韓愈、劉禹錫、梅堯臣、湯顯祖、施閏章、梅清、梅庚等慕名登臨,吟詩作賦,繪畫寫記,歷代吟頌敬亭山的詩、文、畫達千數,敬亭山遂被稱為"江南詩山",飲譽海內外。

抗日戰爭時期,陳毅將軍率部東進,途經宣城即興吟《由宣城泛湖東下》七絕一首:"敬亭山下櫓聲柔,雨灑江天似夢遊。李謝詩魂今在否?湖光照破萬年愁。"

五、《秋登巴陵望洞庭》清晨登上巴丘山,極目遠眺,四方的景物無不盡收眼底。

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

——唐代.李白

洞庭湖,古稱雲夢、九江和重湖,處於長江中游荊江南岸,跨岳陽、汨羅、湘陰、望城、益陽、沅江、漢壽、常德、津市、安鄉和南縣等縣市。

湖面明凈倒映著天光,湖水清澈見底可以映現秋色。秋天的物色多麼蒼茫,岸上與水色都明麗清朗。山色青翠掩映了遠處的林木,水色碧綠沒有清冷的煙氣。帆船輕漂,自江中向這裡駛來,小鳥遠去飛向日邊。

六、《望天門山》長江猶如巨斧劈開天門雄峰,碧綠江水東流到此迴旋澎湃。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出自唐代.李白。

天門山位於蕪湖市。天門山下還有兩處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觀。

一是歷史悠久的天門書院,始建於公元1246年,同績溪桂枝書院,潁州西湖書院,歙縣紫陽書院齊名。

二是別具特色的銅佛寺,依山傍水,風景絕佳,多年來吸引著全國各地的信徒前來焚香拜佛,每逢佛事,香煙濃郁,香客如潮。

因此,被評為蕪湖市十景之一「天門煙浪」天門山本是東、西梁山的合稱。

天門山山勢陡峭,如刀削斧砍,突兀江中,隔江對峙,真可謂「天門中斷楚江開」,二山中又以東梁山最為陡峭,巍巍然砥柱中流 ,令一瀉千里的長江折轉北去,形成「碧水東流至此回」的奇特景象。

只見遙遠的水天相接之處,各種船隻從「天門」中穿梭往來,讓遊人賞不盡大自然這鬼斧神工的美景;船過「天門」順江而下便可遊覽詩仙李太白江中攬月、騎鯨升天的采石磯和青山太白墓;

再往下不遠處就是和縣烏江鎮,可遊覽生為人傑死為鬼雄、兵敗垓下的西楚霸王項羽廟。題詠天門山的詩詞歌賦甚多,然最富氣勢的仍是李白「天門煙浪」的意境,正在於此。

七、《望廬山瀑布二首》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創作的兩首詩,一為五言古詩,一為七言絕句,本文為七言絕句。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唐.李白

這兩首詩,緊扣題目中的「望」字,都以廬山的香爐峰入筆描寫廬山瀑布之景,都用「掛」字突出瀑布如珠簾垂空,以高度誇張的藝術手法,把瀑布勾畫得傳神入化,然後細緻地描寫瀑布的具體景象,將飛流直瀉的瀑布描寫得雄偉奇麗,氣象萬千,宛如一幅生動的山水畫。其中第二首七絕歷來廣為傳誦。其前兩句描繪了廬山瀑布的奇偉景象,既有朦朧美,又有雄壯美;後兩句用誇張的比喻和浪漫的想像,進一步描繪瀑布的形象和氣勢,可謂字字珠璣。

結語: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庄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作者介紹:真誠永恆,酷愛古詩詞,現代詩詞等作品。喜歡探析人生情感,喜歡創作,喜歡品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