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女人捧, 被直男抵制, 這部爆款侮辱了誰?

↑↑↑

韓國沒人肯生孩子了,大家應該都有所耳聞。

2018年,韓國的出生率為0.98,成為全球唯一一個出生率跌破1的國家。

為什麼?經濟壓力大,事業停擺一兩年的女性,生完孩子再也難找工作……年輕女孩們已經不想再因為孩子憋屈自己了。

韓國的女權越來越強勢,但另一頭,男女對立也越來越嚴重,在韓國,只要你是「女權」,就會被男人痛罵。

從一部韓國電影就可以看出。

《82年生的金智英》

萬千韓國男性抵制的暢銷書《82年生的金智英》被拍成了電影,目前豆瓣評分8.7。

一部電影,目前形成了一個兩極分化的奇觀。

在韓國網站NAVER,女性為這部電影打了9.5的高分,男性則刷出2.9的低分。

此前韓國女團成員裴珠泫因為看此書被男粉辱罵,燒毀照片威脅。擔任《82年生的智英》的女主角鄭裕美更是被萬千男性恐嚇:「滾出娛樂圈」、「這將會是你最後一部作品」。

一本書,一部電影為何會惹怒所有的韓國直男?

女人捧,男人罵,這部電影真的侮辱男性了嗎?金智英,是韓國的『』咪蒙」嗎?

看完原著和電影,蟬主可以很篤定地告訴大家:沒有,不是,別瞎說。

一個「幸福」的家庭主婦

是怎麼被逼瘋的?

金智英為什麼會被男性認為是女權上頭的神經病,因為她看上去太幸福了。

有個可愛的女兒,丈夫鄭大賢(孔劉飾)不僅長得帥氣,還有體面的工作,性格溫柔體貼。一家人,不缺錢不缺愛。

就這條件還叫苦,矯情嗎?

但所謂的幸福,就是她每天一個人24小時看護孩子,洗衣做飯,打掃衛生,清晨看著都市麗人上班的身影,傍晚看著日落髮呆。

她是媽媽,是妻子,但唯獨沒有一個屬於金智英的自我。

去婆婆家過節,她必須扮演「好兒媳」的角色,天還沒亮就驚醒,起來幫廚。

婆婆送了一件有包裝的禮物給她,她有點興奮,但打開一看,是一條圍裙。這是婆婆在獎賞她的媽媽身份。

看到她忙前忙後,丈夫想搭把手洗碗,被婆婆諷刺:「兒媳婦真幸福啊,有個好老公」。

婆婆的形象,在東亞三國里都很常見,她以兒子為榮,以男性為尊,是在男權社會裡被馴化成功的幫凶。

除了婆婆,日常見到的七大姑八大姨也是一樣。

金智英去給媽媽過生日,女兒們需要在廚房裡忙活,姑姨們則拉住弟弟百般疼愛。

對沒結婚的大姐,則是催婚。

在她們眼裡,男孩是掌心裡的寶,而女人不結婚不生娃,就是不完整,是奇葩。

二女兒金智英,從小到大,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

結婚生娃之後,她每天忙裡忙外做家務,手腕因為抱孩子受傷,隔絕了外界的社交。

下午到公園買了杯咖啡小憩一下,被不認識的上班族尖酸諷刺為「媽蟲」。

最崩潰的是,好不容易決定要外出工作重新接觸社會,金智英卻被婆婆訓斥:你怎麼可以把我兒子的大好前程給毀了?

所有的大事小事,金智英都忍受了下來。

但就是這些連她自己都意識不到的小石頭,一步步把她逼到「瘋魔」的境地。

為丈夫、女兒活著,每天困在他人眼光里,金智英患上了育兒分裂症。她在某些時候,會變成「另一個人」,開始「胡言亂語」。

第一次,在婆婆家,她壓抑到了極致,忽然變成了自己的媽媽,對婆婆說:「親家母,你在節日里見到女兒很開心吧,我也很想見我的女兒呢。」

第二次,她想外出工作,丈夫知道她生了病,建議休息。

因為得不到理解,她在一個夜晚,變成了大學時候的過世學姐,對丈夫說:「智英最近很痛苦,你要多跟她說『謝謝』『辛苦了』。」

生活在男權社會裡,她目光敏感,為此窒息,但又忍氣吞聲。

於是,成為了一個瘋女人,只有變成別人的時候,才敢道出心裡話。

金智英,瘋於「失語」。

懦弱的金智英

以及她身邊的女勇士

生活在男權社會裡的女性遭遇不平等遭遇,女性都可以感同身受。

金智英就像一個弱者,面對這一切,她沒有做出任何反抗,而是選擇自我攻擊。

但懦弱的金智英其實已經很幸運,她的身邊,有很多女勇士。

中學上補習班,夜裡搭車被尾隨,她驚慌失措,找公交車上的白領姐姐求助,這位姐姐給她借電話發簡訊。

對於陌生人求助,這已經仁至義盡,但這個姐姐,有作為女性的敏感,她不放心,趕緊下車假裝送絲巾,保護了金智英。

只是驚鴻一瞥,我們已經可以感知到這個女白領曾經歷過什麼,她又在盡微薄之力捍衛著什麼。

金智英的姐姐金恩英,為了減少學費的支出,放棄了自己喜歡的播音主持夢想,考了穩定的師範學校。

但她可不像金智英一樣溫吞,一直在身體力行地表達對男權社會的不滿,30+的年紀沒有結婚,日常懟三姑六婆:「我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很好。」

細數爸爸的不公平待遇:出差給弟弟買進口鋼筆,卻給我們買廉價筆記本。

最重要的,經常拉扯弟弟去幹活……獨立且強勢。

還有一位,是金智英在職場時的組長,媽媽兼職場女強人。

已經打拚到公司高層,在辦公室里,還是會被一群男同事明嘲暗諷不是一個好媽媽。

卻依然拿出最專業的態度做出了成績,最後自己開公司,邀請金智英加入,實現自我理想。

在原著里,我們還能看到,在小學的時候,金智英的學校按照以男生為優先安排吃飯順序,她內心不滿但不敢吭聲。是一位女同學勇敢地站了出來,扛下了非議,並且改變了制度。

正是因為有這些女性的互助與反抗,懦弱的金智英們才能趁機出一口氣。

電影的最大淚點,來自於金智英的媽媽,她是一個適應了男權社會但卻沒有被馴化的女勇士。

她小時候成績優異,立志當老師,卻因為要供哥哥弟弟讀書放棄了教育機會,結婚後生了三個娃,生命中就只剩下了家庭。

但她的偉大,不在於對家庭的奉獻,而是對男權社會的清醒,盡量為女兒們支起保護傘。

老公對女兒說「別找工作了,早點嫁人」的話,她會當面摔碗呵斥。

女兒生病,丈夫卻只管著給兒子買補品,她聲淚俱下地控訴:你的眼裡就只有兒子嗎?

金智英有了分裂症,婆婆除了感慨無動於衷,媽媽才是那個真正心疼她的人。

「孩子媽媽幫你養,你去做你想要做的事情吧。」

忙碌一生的媽媽,偉大又悲情。

但女兒們的自我,要靠犧牲媽媽來實現嗎?

此時的金智英,發了第三次病。她變成了外婆,對媽媽說了一番話。

這是整部電影最大的淚點。

三代女性被壓抑的自我藉由一個「瘋子的口」說了出來。

女人苦,男人就不慘嗎?

相比於《82年生的智英》小說的文筆拙劣,電影進行了很動人的視覺化處理,觀眾在真切的表演里能找到對人物的共鳴。

除此之外,原著和電影還有兩大不同:一個是對男性角色的刻畫,另一點是對結局的處理。

如果說小說會讓男性感到不適,就像看到「咪蒙」式的田園女性控訴一樣生理噁心。電影則更加豐滿,增加了可以共情的男性視角,互相理解,並且為現實提供了一個理想化的解決方案。

在韓國的評論和豆瓣的評分里,打低分的寫道:「對,你們享受了大學教育優惠,我只是服了兵役而已」、「男人也很累啊」、「女性電影非要貶低男人?」。

女人很苦,男人一樣不容易,蟬主非常同意這一點。

女性在職場被打壓,結了婚在家成為煮飯婆帶孩子,被叫「XX媽媽」。那男人不是一樣很慘嗎?被社會加諸更大的壓力:事業有成就,有擔當,有男人樣,有車有房……

如果一部作品想要獲得男性的理解,那必須要塑造豐滿的男性角色,用他們的視角去看待女性群體。

那這部電影貶低男性了嗎?在電影里,有三位男性,我們分別看看。

金智英的弟弟,從小享受優待,但與此同時,他也被家裡人寄予了更高的期待,上什麼學校,做什麼工作,不能丟人。

他體恤姐姐,給生病的智英買了最愛的食物紅豆包,卻發現姐姐喜歡吃的是奶油包,喜歡紅豆包的是他自己。

他產生了共情,對姐姐說「不要生病,下次給你買奶油包」。

他的形象侮辱男性了嗎?顯然沒有。

金智英的爸爸,在男權傳統下活了大半輩子的男人,一個讓人又恨又愛的父親。

金智英中學被尾隨的時候,他說「為什麼要跑到那麼遠的地方上補習班,為什麼裙子要穿這麼短?」。

他會在出差的時候給兒子買進口鋼筆,給女兒們買的則是筆記本,他只記住了兒子的喜好,對女兒的需求一無所知。

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無意識的。

你說他不愛女兒嗎?不是的。他也會在女兒拿到offer的時候喜極而泣,他的血肉很豐滿。

最重要的一個男性,是金智英的丈夫鄭大賢。

他同樣是在男性優待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所以,他沒有辦法設身處地地理解妻子。看到妻子發病又想上班,他很慌,督促她去看心理醫生,勸她在家帶娃休息。

在家裡的催促下要孩子,對金智英說:「我會好好幫你的」。

養育孩子,是妻子一個人的責任嗎?為什麼是幫?

但也不能怪他,這是他一直接收到的成長教育。

他不明白妻子為什麼強調自己「一個人在鬥爭」,但他的確在嘗試著對她理解、共情。

妻子生病,他自責:「是不是因為跟我結婚,才讓你變成了這樣?」

他幾乎可以算得上是模範丈夫。

早點下班,給女兒洗澡,想申請育兒休假,幫助金智英儘早融入職場。

男人們的理解和共情,讓電影豐滿了起來。何來侮辱之說?

金智英的敵人,到底是誰?

他們不是金智英們的敵人,敵人是誰?

在鄭大賢的公司里,有兩個男同事討論過育兒休假。男性也很想體恤老婆孩子,想休育兒假,但是只要休了,就會面臨被降職,甚至是辭退的風險。

被家庭和事業雙重夾擊,回家要體恤妻子,在外要當經濟支柱。

妻子們呢?擁有高等學歷,只能用來教兒子乘法口訣表。

總之,誰都不容易。

所以金智英們的敵人,不是男性,而是整個男權社會環境,它對女性打壓,對男性同樣也是桎梏。

改變金智英們的困境,不是靠「咪蒙」式的控訴異己,而是男性和女性一起,敢於拿出「離經叛道」的精神,對固有的社會偏見進行反抗。

一個平等繁榮的社會,應該允許女性不婚,允許媽媽追求事業,也容許「男主內女主外」等多元化的家庭工作模式……

就像電影的結局那樣,金智英在咖啡店又一次被罵了「媽蟲」,但她敢於對嚼舌根的白領們進行反駁。

而她的丈夫,也可以喜滋滋地去接孩子回家。

所以,如果只讀出了金智英羞辱男性,那真的太遺憾了。

金智英從始至終,瘋於喪失自我,救贖於找到自我。她是金智英,而不是某人的媽媽,某人的妻子。

女權,向來不是讓女性享受更多的優待,而男女一樣,可以擁有對生活平等的選擇權。

一個女性認為「男人就該養女人」,和男性認為「女人就該幹家務」一樣,都是強調個人特權,並非平等。

打破同時套在男女身上的牢籠,才是觀眾應該從這部電影里讀懂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