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劇的腦洞:為什麼明明很狗血,卻可以再追10集

雖然清明節還沒到,但網上已經流傳起了「清明劇」,不過不是國產,因為國內的製作人估計沒有誰會以清明節為題材來鋪陳一部劇集。這部《清明時節愛上我》,是部泰劇。雖然從古典文學到當代港劇里,都有不少「人鬼戀」作品,但像《清明時節愛上我》那樣毫不避諱在劇集里呈現大片墳地,並讓一個男鬼魂跟一個男大學生一起生活的,倒是「前無古人」。

《清明時節愛上我》海報,雖然是清明題材,但不是走恐怖路線,而是小清新純愛路線。

男主角飾演的鬼魂,其墓長期沒有人打掃,雜草叢生。

很多閱劇無數的人都有這樣的體驗,本以為自己看的劇足夠多了,對什麼樣的劇情都見怪不怪了,但在泰劇面前,還是會敗下陣來。泰劇是頗為神奇的劇種,只有我們想不到的,沒有他們不敢拍的。

不久前,微博上的段子手都在傳播一部尚未開播的泰劇的劇情梗概。中文譯名叫《吹落的樹葉》,請來《初戀那件小事》里飾演小水的平采娜·樂維瑟派布恩以及《我要成為超級巨星》的男主Push普提查·克瑟辛擔綱主演。這部劇的劇情腦洞有多大、尺度有多驚人,筆者實在是不知道該怎麼下筆介紹,大意是變性+錯綜複雜的亂倫,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檢索。

Push中國官方後援會官方微博對網傳劇情的澄清,看上去依舊非常狗血。

跟美劇、韓劇、日劇等相比,泰劇進入中國市場要晚得多了。2003年,中央台八套播出了泰劇《俏女傭》《鳳凰血》等,但當時並未掀起太大的波瀾。2009年安徽衛視引進播出泰劇《天使之爭》,收視率極佳,安徽衛視趁勝追擊,又引進播出了《玻鑽之爭》《愛的被告》《丘比特的圈套》《旋轉的愛》《愛在路上》《千金女傭》等,安徽衛視一度成為國內最大的泰劇播出平台。但大概是從2016年開始,泰劇就在大陸主流電視台漸漸消失了,一方面,政策管控下配額減少,另一方面國內流量崛起、IP崛起,傳統的泰劇已經不具備太大的收視競爭力。

《天使之爭》海報,這劇國內收視率不錯

與中國電視台收視群體變化的背景相似,這三四年來,年輕人崛起,傳統泰劇的影響力減弱,為迎合年輕人的口味和需求,泰國電視台和視頻網站推出了一系列新型泰劇。傳統泰劇簡單概率就是8個字:豪門恩怨+狗血甜虐,有點類似於台劇八點檔,劇集的文化背景和價值觀也與中國非常相似,因此傳統泰劇對於中老年觀眾還是有一定吸引力的。新型泰劇在傳統泰劇基礎上做了兩個改動,一個是迎合年輕人需求,更加偶像化,甜寵風、校園風、小清新風成為主流,這兩三年在國內互聯網上引起討論的泰劇,比如《一年生》《名門紳士之珍愛妙方》《人生波動》《玻璃面具》等都是典型。

「名門紳士五部曲」是2013年泰國3台的台慶劇,其中《名門紳士之珍愛妙方》國內受眾最多。

另外一個是,劇集的矛盾衝突更加極端、更加腦洞大開,狗血的更狗血、甜的更甜、虐的更虐,與《知音》上的故事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像《人生波動》女主開車撞死了男主的未婚妻,最終男主愛上了女主,期間必然是兩人的虐戀情深;《玻璃面具》中女二出軌,開車去追男主想解釋,好死不死撞上女主,女二成植物人,女主失憶了,女二的媽媽為了拿到男主的彩禮錢,將女主整容成女二的模樣糊弄男主,而男主後來也愛上了女主……

《人生波動》中的虐戀CP

這樣的劇情還算新型泰劇里的常規,超綱的就是各種變性戀、人鬼戀(《清明時節愛上我》)、叔侄戀(《想再次成為幸福的新娘》)、偽骨科兄妹戀(《愛火遊戲》)等等了。

問題就在於:為什麼新型泰劇雖然狗血雷人,但觀眾還是會看得津津有味?雖然泰劇的影響力仍然弱於英劇美劇日劇韓劇,但其在B站等以年輕人為受眾的平台上卻獲得了大量關注。

一方面泰劇可算是把握住了韓劇的精髓,劇情可以狗血雷人,但拍攝態度只要認真,可看性和娛樂性足夠。韓劇有帥哥靚女,泰劇里也有,泰劇的男女主角動不動就是幾國混血;而且尺度更大,動不動就男主角浴袍掉了,男女主角花式撲倒,大家賣肉的態度嚴肅且認真。

花式撲倒,各種露肉

韓劇里有精緻且時尚的服化道,泰劇里也有,偶像劇的愛恨糾葛永遠發生在豪門裡,住的都是別墅,開的都是豪車,場景極盡奢華,兩個人有誤會之後,動不動就承包一個小島過段與世隔絕的生活(參見《這個平凡的男子》《愛與罰》《人生波動》《愛的被告》等)……

《玻璃面具》中女二號的別墅。泰劇大多數場景都是發生在類似的別墅里,很容易讓人誤會泰國是個發達國家。

當然,既然是年輕人愛看的偶像劇,最核心的部分還是「戀」。泰劇里的虐戀虐出了花樣,兩人永遠是有一個簡單誤會不說清(常常是男主角「我不聽我不聽」),兜兜轉轉你虐我我虐你;男主角永遠表面上兇狠冷漠,實際上用情至深,前半程虐妻一時爽(常常是假裝愛上別的女人),下半程追妻火葬場。

虐出了花樣,也甜出了高度。泰劇里男主角說起種種大尺度甜言蜜語是不帶害臊的,自然而然、脫口而出,甜度劑量沒有上限,倒也是能夠激發女性觀眾的少女心。這一兩年國內流行的甜寵劇,或多或少都借鑒了泰劇。而泰國的CP文化非常發達,演員們也非常良心,劇集中撒糖,劇集外也在賣力「營業」,電視台甚至會在下一部劇集中讓演員繼續捆綁。如此一來,甜度的生命力就延長了。

《玻璃面具》劇照

以前追劇圈存在一個這樣的鄙視鏈:「英劇>美劇>日劇>韓劇>港劇>台劇>大陸劇>泰劇」,但這兩年來,泰劇倒有逆襲之勢。一來,這兩三年的泰劇在豆瓣上的口碑都不錯,像《一年生》豆瓣8.9分、《人生波動》8.3分、《玻璃面具》8分、《熾愛遊戲》8.3分、《天生一對》8.2分,最近在互聯網上走紅的《清明時節愛上我》8.7分。

二來,「優愛騰」里的泰劇比重並不大,但它們都紛紛為泰劇開闢了專區。跟英美劇、日韓劇相比,泰劇的版權費低得多,單集在幾萬元到幾十萬元之間,但效果不錯,利潤空間大。因此泰國的製作方也紛紛與「優愛騰」展開合作,走「定製翻拍路線」,目前已經翻拍成泰劇的偶像劇有《浪漫滿屋》《一吻定情》《宮》《命中注定我愛你》等,也都在國內視頻網站上線了,之後也陸陸續續有翻拍劇上新。3月25日就有新聞傳出,《匆匆那年》和《我可能不會愛你》被翻拍為泰國版,預計今年與觀眾見面,屆時將採取中泰同步播出的方式。

泰版《匆匆那年》海報,即將中泰同步播出

在文化軟實力的競爭中,影視劇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泰劇在提升泰國影響力方面,助力很大。「泰流」有望複製「韓流」的輝煌。不過泰劇也並非沒有局限,目前的泰劇類型相對單一,常常是通過題材上的大膽獵奇吸引觀眾的第一眼注意力;固然題材的開拓有助於觀眾對某些現象更加包容,但這給泰劇出口造成了一定的障礙,因為題材、尺度難以過審,只能通過網路流傳。泰劇「出奇制勝」不失為一個好的策略,只是「奇」與「大眾化」的尺度,還需更謹慎地把握和拿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