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樂: 《找到你》就是找到自己

他曾三次幫張藝謀掌鏡,執導的新作由姚晨、馬伊琍主演,關注女性,聚焦現實

本刊記者 王晶晶

2012年,拍電影《一九四二》最後「大轟炸」那段時間,攝影師呂樂對劇組裡的人說:拍完這個我就退休了。大家以為他在開玩笑——張藝謀、顧長衛、侯詠等一干呂樂的老同學們還正在巔峰創作期呢,退休?

沒想到呂樂說真的。《一九四二》獲義大利攝影家協會最佳攝影獎,呂樂沒去領獎,也不再接新的作品。

當時的歸去,是時代所迫。數碼興起,膠片沒落,電影還在做後期,呂樂一直合作的一家電影洗印公司就倒閉了。小夥子告訴呂樂「叔叔,您以後別來我們這兒了」,那個瞬間,呂樂覺得可能真到頭了,自己主動一點,反而不糾結。他瀟洒而去,只留下和張藝謀合作三次,與馮小剛五度搭檔,跟田壯壯、黃蜀芹、陳冲、胡玫、吳宇森等大咖皆有合作的輝煌。

蟄伏數年,悄無聲息的呂樂突然在近期爆發,和世人見面的作品,叫《找到你》。

男性/女性

《找到你》是一部聚焦女性的現實主義影片,講述了3位母親的故事。姚晨飾演的律師是職場女強人,丈夫是典型的「媽寶男」,姚晨想過自由自主的人生,提出離婚,而且要保留孩子的撫養權;馬伊琍飾演的保姆是窮苦出身,丈夫家暴,本該離婚卻忍辱負重,孩子生病後在生活中墜入深淵;另一位在片中鏡頭不多的母親是全職主婦,丈夫轉移了財產之後跟她提出離婚,還要奪走孩子的撫養權。什麼是應該追求的婚姻?職業與家庭之間如何取捨?圍繞女律師孩子的失蹤,呂樂在一個刺激的「破案」故事背後,替當代女性發出了一系列犀利之問。

身為一名男性導演,呂樂把《找到你》拍得毫無違和感。他歸結於「都是來源於生活」。他算是「老來得子」,當父親年頭不長,也親身經歷過寶寶早產、一度病重、請保姆、妻子回歸職場等一系列糾結與磨難。「可能也是因為有了這些經歷,才打動我參與了這部影片。」

社會上的很多相關事情,也讓呂樂覺得非常震撼。拍電影期間,發生了杭州保姆縱火案,「一個家庭就這樣沒有了,公眾也在揣測保姆的動機,到今年宣判了死刑,這就是一個結果,我們斷掉了聯想、斷掉了追究,我們不知道更多。法律只是一個結果,文藝作品可以走得更深。當然我們拍的不是這個案件,但這個社會中確實有很多令人傷心的問題,我們也要在電影里提出來。」

呂樂自己也帶孩子,總在幼兒園門口聽到「孩子主要是母親來管」的說法。「不管是出於男性角度還是父親身份,我都希望觀眾看完電影后想一想,在教育、培養自己的下一代或者說是男女情感之間,可以參與得更多一點、更盡心一點。」

電影中姚晨飾演的女律師最終找到了被保姆帶走的女兒,也找到了自己,「名為《找到你》,其實找到的還有她自己。這不僅是在講一個『找孩子』的故事,也是講當代女性如何找到自己的故事。」

不變 / 萬變

「呂樂是個憤青,在學校時就壯懷激烈。」同樣身兼攝影師、導演多職的侯詠如此評價自己的老同學。呂樂是在北京長大的天津人,當過一段時間的知青。1978年,「文革」剛結束,北京電影學院重新招生,呂樂和張藝謀、侯詠、趙非、顧長衛、張黎等一起,成為攝影系同學。

那屆學生其實都是以藝術家標準招的,考試不單單考攝影,還有繪畫、藝術等。呂樂在考上北京電影學院之前,其實只拍過兩卷膠捲,向別人借了一架135相機,突擊了一個月的照相,就考上了。多年後他感慨:「這就是命運。」

在攝影系,既要學藝,又要學技。比如要化學好,因為要學習膠片洗印。呂樂數理化不錯,英語好,畫畫也很好,喜歡讀書,在班裡是個「通才」。大三時,老師宣布成立學習小組,要同學們自由組合,將來拍畢業作品和實習都以小組為單位。呂樂、侯詠、張藝謀一組。當時導演系的學生田壯壯要拍畢業作品,選擇了這個組。

後來,田壯壯、張建亞和謝小晶聯合執導《紅象》,又找了他們。這是一部兒童片,傣族小學生聽了一頭紅象的神奇故事後,被深深吸引,和朋友相約一起進入森林尋找。影片全程在雲南的原始森林裡拍攝,條件艱苦。主演又是兒童,又是動物,都是最難駕馭的。有一場戲,需要獵豹出場。租借來的那頭豹子就是不出籠子,大家想盡了辦法,又不敢硬來,都和豹子僵持著。那時的呂樂,「初生牛犢不怕虎」,一伸胳膊,「我來」,一點點蹭進獵豹的籠子里,慢慢地把豹子逼到籠外。看著他如今溫和的面容,記者很難想像呂樂曾經是這麼大膽的人。

「上學那會兒同班同學裡,我的攝影是最沒有風格的。別人要什麼,我就能給他什麼。」呂樂總對媒體這麼說。當年一起拍攝時,三人談心,張藝謀曾說自己的目標是當導演,侯詠想當最好的攝影,呂樂說想出國再學點東西。上世紀80年代中期,拍完田壯壯的《獵場札撒》之後,呂樂留學法國。不久,張藝謀拍出處女作《紅高粱》,侯詠靠《孫中山》贏得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攝影獎,三人都得償夙願。

從早期作品的拍攝,呂樂就在追求鏡頭的真實。他曾說:「真實也是一個表現手法。從拍《獵場札撒》那個時候,我就是用真實來表現生活的殘酷、生命的艱辛。我覺得,其實現實主義里的自然主義方法是表現生命艱辛最好的方式。」

出國之後,呂樂漸漸有了自己的理念、追求,他曾被國際知名的紀錄片導演尤里斯·伊文思看中,邀請合作。當時伊文思已年過八旬,在籌備《風的故事》,找了4個小組幫他拍攝。伊文思想要的鏡頭是什麼樣,呂樂知道,可覺得與自己的藝術理念不一致,還是堅持拍了自己的。

有人說呂樂太「軸」,不懂變通。但另一方面,他又是電影圈裡合作涉獵極廣,與誰都能搭出好作品的「神助攻」。

上世紀90年代,呂樂幫黃蜀芹拍攝《畫魂》。他將中國電影的本土實踐與歐洲所學完美結合。張藝謀看到老同學歸國,也主動邀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獲得戛納最佳技術獎、奧斯卡最佳攝影獎等多項提名,呂樂躋身國際知名攝影師行列。自此之後,他的畫面越來越精鍊了。

接下來,《活著》《有話好好說》,一連串的合作中,張藝謀評價:「呂樂能把表現人物、敘述故事放在第一位,不賣弄、不炫耀,能做到這一點,非常不容易。」

《現代啟示錄》攝影師斯托拉羅曾說:「一部影片的風貌,應由導演與攝影師互動完成。最關鍵的是,必須理解導演的創作意圖,不僅明白故事情節,重要的是明白影片要表達的核心所在。」呂樂就是這樣一位能與導演們共舞的人,拍完《有話好好說》之後,他的邀約接連不斷。《天浴》《美麗新世界》《漂亮媽媽》《芬妮的微笑》《千年湖》,陳冲、施潤玖、孫周、胡玫、李光勛(韓國導演),風格不一,題材各異,他嘗試不同的挑戰,也拍出不同的故事。

這段時間,他參與過大場面。跟著吳宇森拍《赤壁》——當時號稱華語電影史上投資最大的一部電影,呂樂是奔著一個國際化的大片去的。拍攝時,同時7架攝影機在運轉,光攝影組就70多人,浩浩蕩蕩。

他也有合作穩定的搭檔。《集結號》 《非誠勿擾》《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這一系列作品口碑與票房齊收,一路高歌。

聚光/散光

和當攝影師時從容自如、應對八方不同,當導演的呂樂,格外喜歡悶頭創作。與那麼多大腕合作,他卻從來沒想過要「取經」。這次《找到你》舉辦首映禮時,請來了很多業內大導,呂樂只覺得「特別不好意思」。

呂樂早年也嘗試過轉嚮導演。《搖啊搖,搖到外婆橋》連獲國外5項攝影大獎後,他就執起導筒,作品不多,幾部片子都不算順利,最終與世人見面的,也只有一部《美人草》,而且票房不佳,舒淇在這部影片中演了一個女知青。

對於新人導演呂樂來說,那段時間只能用「踉踉蹌蹌」來形容,走一步,摔一步,堅守過,也放下過。

沉澱這麼多年,呂樂笑言自己在第一階段的導演經歷中就已經被「磨平了」,進入第二階段,「堅守不住,就又出來了」。他早年說過,當導演和當攝影工作方法不同,有很大的差異:「攝影師的眼睛是『散光』,要把兩隻眼睛往外散射,注意周圍的環境和氣氛。而導演的眼睛則是『聚光』,上萬人的現場,導演所看到的就是主演在幹什麼。做攝影師的時候,很多時候是技術成分,當導演的時候很多東西是靈氣,就和畫國畫里的留白一樣,好的導演其實是把這個東西做得很好,可是攝影你不能留白,焦點不能留白。導演是在時間裡留白的。」

新片《找到你》與呂樂之前的作品不同,「我以前關心的可能都是比較偏個人、小眾的這種,這次更關注社會,還參與了發行的活動、照顧觀影人群等,也是一個轉變吧。每個人都得生活,雖然在迷霧裡生活,也是生活。」

如今,他對怎麼做導演想得更加透徹。「把導演作為一個職業,連續不斷出佳作的,最好的榜樣是斯皮爾伯格。拍這個戲的時候,另一個劇本也在籌備,許多個項目都在進展中,哪個時機合適接著就能拍。我自己不行,做的東西沒出來,後面很多事情沒法交代,都接不上,自己心裡會是一個很大的落差。導演是要有衝動講故事的人,做導演是一直要和故事在一起的。故事要和你的世界觀一樣。我自己到這個年齡,經歷過這麼多事情,有些話想說,那就做導演。」

作為技術出身的導演,他深知,「自從電影誕生到現在,大場面、特技說明不了什麼問題,技術的差距總能趕上,重要的是對人的關注,是對個體的慈悲、憐憫和探討,對現有社會現狀提出的見解」。

採訪結束前,呂樂的工作夥伴就已等候在旁,想請他審讀劇本。他迫不及待又很有禮貌地結束了採訪。多看電影多看書,有片就拍,沒片就陪孩子。現在的他,更願意按照自己的節奏對待工作、對待生活。

呂樂

生於1957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曾為張藝謀、吳宇森、馮小剛等導演的影片擔任攝影指導,攝影作品包括《活著》《搖啊搖,搖到外婆橋》《赤壁》《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等。近年來,他先後執導了《美人草》《找到你》等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