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過春天》, 成長, 總會在一個柳絮不期而至的春天中到來

首先,影片《過春天》是比較真實的青春片,十五六歲的年紀,誰沒有一顆躁動不安的叛逆心?特別想擺脫那個內斂害羞的自己,特別想成為一個善於社交備受擁護喜愛的酷少女,特別想不一樣特別帶勁特別敢!特別想融入不屬於自己的人群圈子尋找虛無縹緲的認同感。為此硬著頭皮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比如下水游泳,比如不小心喜歡上一個人。

好多人說喜歡他們在車庫裡綁手機的片段,確實很妙,外面有車開過,兩個人貼的很近,能聽到彼此的呼吸聲,少女兩側鬢角的頭髮因為出汗成縷貼在臉上,鐘錶指針一格格走動,燈光是昏暗的紅色,構成了曖昧氣氛,更何況是需要掀起衣服將手機綁緊的親昵戲碼呢?但我最喜歡的,卻是阿豪和佩佩在山頂看夜景,大喊「I『m the King of」,阿豪心動了,他差一點吻到佩佩,但他說「好癢啊」;我還喜歡他對佩佩說,「就這個,你不能答應」,是多麼有原則的人呢,對了,佩佩第一次入水也是他救上來的。

然而,這種曖昧最絕是在她好朋友仍不知情的狀態下,雖然只是交接貨物,顧左右而言他,但這是阿豪與佩佩無聲的秘密,是兩個人的默契。在好朋友同佩佩講阿豪昨晚都沒有和她說晚安時,佩佩意識到她們兩個真的要分道揚鑣了,怎麼開口和自己的好朋友說「昨晚你的男朋友沒有和你道晚安是因為我們在一起運貨,船出問題了」?青春沒有結局,若不是警察出現,花姐可能會逼佩佩做事,佩佩從此走上不歸路,但警察出現,好朋友離開了學校,阿豪入獄,自己取保候審,媽媽的錢被新交的男朋友騙走,總是不完美。

不過不完美才是好結尾。我還喜歡那些鏡面的畫面,比如過關的時候,還有佩佩在餐廳吃飯爸爸在馬路上抽煙的鏡頭。那時候,以為這樣才算精彩!成長啊,總會在一個柳絮不期而至的春天中到來,那個時候,我們已經在慌亂中做好了準備,與曾經的自己和身邊的人達成了和解。16歲的佩佩和很多16歲的中學生一樣,沒什麼特別,要上學呢,就去上學;被拉出去玩的話就跟著去玩;沒什麼特別的理想,沒什麼特別的背景,沒什麼特別的優點,也沒什麼特別的缺點。沒什麼,比一張空白的紙更適合用來改寫一個故事。

而且,配樂也很好。我有疑問,為什麼佩佩最後在山頂要展開手心再收住呢?劇情還是青春片的老一套,悲慘原生家庭,叛逆,綠帽,但處理得很自然,很舒服,當然主要看點的經歷。多用中景,特寫,搖晃的鏡頭就像迷茫而不穩定的青春。妝造非常貼切,該素顏的地方表現出了素顏,這種自然主義感比那些韓式大平眉,「柔光濾鏡」高到不知哪裡去了。

最後,這部片沒有刻意去煽情,總體來說挺克制的,許多抒情的片刻都用一兩句話,一兩個動作交代了,平靜的表面下是內心的暗涌洶動。這種克制還體現在了荷爾蒙中,男女主人公有多次帶有暗示意味的接觸,但都沒有邁出那一步,尤其是藏貨於身那段,在充滿情感的紅光下,曖昧的身體接觸。相比於那種氛圍一來就鼓掌的電影,這種克制的處理還是要高明一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