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鷹計劃」公布 《看風車的人》等三部作品揭曉

1905電影網訊 今年,第十四屆華語青年電影周首次推出重磅板塊「獵鷹計劃」項目創投。該活動致力於發掘優秀的青年電影創意和創作人才,孵化優質電影項目為產業發展輸送新鮮血液,為市場提供豐富多元的高品質青年電影作品。歷時4個月,經過兩次路演、層層篩選,「獵鷹計劃」終於圓滿落幕。

《雨打芭蕉》《去看大海》《看風車的人》三部年度優勝項目,它們題材獨特、劇本紮實、樣片驚艷,頗具「黑馬」潛質。其中閆冰的《雨打芭蕉》獲得「ARRI全球扶持計劃-華語青年未來計劃 」支持,由ARRI中國贊助價值20萬元拍攝器材及服務;方亮的《去看大海》獲得「天擇影業發展計劃」支持,由中廣天擇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贊助價值100萬元後期製作服務及諮詢;徐啟的《看風車的人》獲得「銀海影業青年電影扶持計劃-銀海動力計劃」支持,由銀海影業贊助價值100萬元後期製作服務及諮詢。

《雨打芭蕉》

《雨打芭蕉》由閆冰執導,丁建國擔任監製(代表作《路邊野餐》監製、《地球最後的夜晚》策劃等),孫兆琿擔任製片人(代表作:《幕後玩家》策劃、《烈日灼心》系列商務製片人等)。

該片劇本歷時三載、打磨數稿,以一個廣州中產階級家庭為支點,延展出兩個家族涵蓋三代人,通過對兩族三代人各自困境的逐一剖開,綿延出夏去秋來,代際失序,婚喪嫁娶,物是人非的圖景,曆數生活和生命的美麗與哀愁。對當下都市人們的生活、文化和人情進行了一次有價值的遠景全觀式的細緻透析與梳理。

選擇從家庭這樣一個載體去透析時代和社會,是導演閆冰深思後作出的自覺性的決定,他表示:「家庭是透析社會的最小微縮樣本,從任何一個普通的家庭切入做顯微鏡般地觀察,都可透徹地洞悉複雜的社會形態和難以言說的生活、生命樣貌。

《雨打芭蕉》從每個人生活中隱秘的瞬間中建立聯繫,由背景故事、人物前史和對照性細節推動敘事,探討人的生命歷程,包括婚姻、代際關係、社會機制與生老病死。意圖竭力刻畫當代家庭的普遍困擾與惆悵,濃縮當代社會與現實生活的複雜。留有指紋的窗檯,牆角積塵里的一粒紐扣,日曆上的褶皺,共同攪動出茶杯里的風暴,這是《雨打芭蕉》追求的敘事美學,某種角度上,這也是家庭之於生活的奧秘。」

《去看大海》

《去看大海》由方亮自編自導,工廠大門影業製作,黃旭峰、梁穎共同擔任製片人,李感、龍澤治、陳宣宇等多位青年演員出演樣片《花》。該片以個體的愛情故事和青春成長為敘事線索,聚焦廣東工廠經濟轉型下,新一代打工者們的個體境遇與艱難選擇,為中國大時代變遷下的人群寫照提供了年輕的視野和關懷。

曾經,導演方亮也是南方工廠中的一員。談及該片的創作初衷,他坦言:「18 歲高考結束那年夏天我選擇了逃離家鄉,去到了深圳。我本想去看一看大海的,結果我卻被關進了工廠機械叢林中,在流水線上日復一日,連白天也很少見到,更別提大海了。一面是南方逼仄封閉的工廠環境,一面是來此尋找出路的各地年輕人焦灼而涌動的生存掙扎與愛欲世界,他們交織紐結,我試圖用一個敏感又纖細的青春故事,打探在中國製造的工業浪潮退去之中的經濟變遷下新一代青年工人們的生命境遇和情感衝突。」

《看風車的人》

電影《看風車的人》是徐啟編劇、導演的原創故事,講述了漢族青年安克珩,為責任、尊嚴和理想,在中蒙邊境丘陵草原上當了一名風車管理員,歷經孤獨、墜入奇遇、深陷初愛、直面慾望、洞察人性,改變了不自洽的人生軌跡。該故事人物形象生動,地域特色鮮明,神秘與詩意,充滿新鮮獨特的吸引力。

導演徐啟在提案最後,曝光了一支強大的主創陣容,電影《看風車的人》正片將由刁亦男擔綱監製、王宏偉擔綱藝術顧問、顧崢擔綱文學顧問、李屏賓擔綱攝影指導、霍庭霄擔綱美術和造型總監。徐啟導演首部長片,能夠邀請到五大主創,是基於紮實優秀的劇本和從業十年的信任積累。

對於該片的創作內核,導演徐啟感嘆:「現實生活中,無知者常會偽裝自己來抵抗自卑和怯懦,以為假裝孤傲和冷漠就能維護自尊,面對生存困境習慣性選擇逃離。實則不管從小城到草原,還是身處北京或武漢,我們所面臨的問題都是一樣的,人際的、金錢的、戀愛的、事業的問題,永遠纏繞著你。」

《雨打芭蕉》《去看大海》《看風車的人》三個項目獲得年度優勝項目,開啟了新的起點。終審評委和市場評委們不僅對項目進行了高度的評價,而且從市場的角度對項目的運作提供很多切實可行的建議,並親自幫助對接資源,目前已有多家片方在與各項目人洽談,期待最終長片早日與觀眾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