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4家影視公司關停別焦慮, 中國影視行業的春天其實不遠了

近日多家媒體通過「天眼查」和一些相關方面的透露,2019年以來已有1884家影視公司關停,具體表現為公司狀態註銷、吊銷、清算、停業。

「今年的確電影市場不算很好,但這種情況更多是因為前幾年我們欠債太多,但畢竟影視行業仍然對資金、公眾具有很強的號召力,就長期來看,他仍然是處於一個青春期。」

拍sir和多位行業人士聊到今年的影視行業,他並沒有完全失望,反而顯出一定的信心,他表示很多公司一直在做內容,雖然算不上業內頂尖的公司,但在今年手裡接觸到項目的質量和盲目性已經減少。

電影行業並不是這兩年受到影響最嚴重的行業,相比於其他行業而言,他對於熱錢的態度是比較「特殊」的,有當然好,沒有大家也不至於做不下去。

也許這1884家關停後,對於中國電影行業反而是好事。

經濟下行,政策變化

電影行業的「軟著陸」

中國的任何問題都不可能是單一性的,也不可能是僅一方面所能夠引發的,特別是目前的中國影視行業,能夠影響和左右他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條例非常多。

今年關停掉1884家公司,乍一看,的確是令人錯愕。但媒體只披露了影視行業的1884家,但不得而知的是其他行業在今年的歇業率,就目前經濟形勢下滑的總趨勢來看,其他行業的中小企業,特別是一些最近兩年新成立的小公司,大家的命運可能都不會特別理想。

不僅僅是經濟下行會導致企事業的虧損,經濟快速發展後所要形成的「軟著陸」、經濟改革、環保和其他方面的硬性需要,都會使得企事業進入一個短期的「冰封寒冬」。

其實導致今年影視公司關停達到1884家最大的原因仍然是行業政策的階段性調整,這其中包括了一些在稅收優惠期間成立的公司、一些在政策鼓勵區域建立的企業,當稅收政策和優惠結束後,大部分公司,不僅僅是影視行業,可能都會撤離和停業。

同時受到今年整體影片盈利情況的影響,很多小公司他們即便加入大項目,最終能夠分到的份額極低,自己主導項目要麼是未能完工,要麼是面臨一定程度的虧損,堅持不下去也是很正常。

「這一次較大範圍的影視行業關停,其實恰好是前幾年影視行業過熱後的軟著陸,雖然看起來幾年前電影行業蠻賺錢的,但對於金主而言,他的盈利周期較慢,他的風險不確定,咱們千萬別抱著所謂的金主都是人傻錢多,大老闆肯定比我們更精明。」

一位影視行業朋友如是說,對於金主而言,他們是肯定是去追求最豐厚的利潤和相對安全的收益,但他們對行業的敏銳度遠高於普通人,對行業長久健康發展,他們是並不關心的,一旦風吹草動,一旦有更穩定和豐厚利潤的行業出現,他們離開電影是必然的。

但留下來的,肯定對電影是真愛,也肯定是不會在短期內離開的電影,這既是一種行業洗牌,也是一種行業的自身凈化和升級。

政策依然利好,頭部項目、重點項目值得期待

儘管今年暑期檔三部影片「重點影片」的撤檔讓行業信心備受打擊。對於很多從業者來說,比起稅收政策的挑戰和優惠措施的取消,這一系列的「撤檔」更讓電影行業覺得影響深刻,但今年國慶檔《我和我的祖國》和《中國機長》雙雙告捷,《攀登者》作為新類型的突破也拿下十億票房,這讓公眾對於行業的仍然充滿信心。

無獨有偶的是,這兩年雖然相關部門對於電影行業的影響和政策調整異常嚴厲,但我們也看到無論是電影局、中宣部和相關主管部門,對於電影行業鼓勵和支持政策出台速度在加快,電影和院線改革的進步也在不斷的調整。

令人感慨和慶幸的是,影視行業目前有著全民的關注,這種關注度和壓力在某種程度上擴大了電影的影響力,把本來不應該屬於他的壓力都被迫一攬於身,在某些方面來看,本來是電影行業內部應該處理和關心的問題,卻大都由非電影行業觸發和引起。

「最近幾年我發現,揪著我們不放的,總是高高在上審查我們的,大都是一些券商和金融機構,當然企事業的信息公開是必須的,但金融機構的監管和信息披露未必準確,這一點我想很多股民和金融人士都應該很清楚。」

一位做院線拓展的朋友談到今年的電影行業,不無憂慮的指出,目前電影行業受到的監管和非議太多,其作為一個第三方行業,也能夠很清楚的感覺到電影行業的壓力十足,但即便如此,行業整體的發展速度和GDP的增長速度幾乎持平,這本身也說明電影行業仍然沒有出現較明顯的下挫和低迷。

特別是今年幾部賣座大片,也呈現出由中宣部、中影集團、華夏電影和一些政府相關部門的深度參與,這也說明政策面對於電影的重視程度沒有減少,反而用更大的力度去支持和扶持電影。

國慶檔的《我和我的祖國》雖然是由華夏電影領銜出品,但該片的聯合出品公司多達48家,創下了中國電影出品公司數量之最,這部影片的成功,讓觀眾、業內和行業整體看到了,中國電影其實是可以脫離掉金融資本的扶持,依靠行業內部的團結合作,奉獻出膾炙人口的賣座精品。

同樣,一些之前並不被大家所看好的犯罪題材影片,也在今年有了相當大的進步,往年三年五載才會出現一部票房不錯的國產精品,在今年則出現了《「大」人物》和《受益人》兩部超出預期的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部影片,一部是藉由了公安部打黑除惡的風暴,一部則是在中國電影產業體系下,成熟導演帶新人導演所奉獻的作品,雖然《受益人》的題材不及《我不是葯神》有那麼強的群眾基礎,但對於一部具有社會話題性犯罪題材影片,他同樣並沒有過多去依賴金融和資本的力量。

越冬、上岸、堅持、等待,中國電影的春天即將來臨

「我覺得中國觀眾並不是討厭爛片,他們目前可能是討厭一些演員吧,有一些演員自帶槽點和勸退體質,今年很多影片大都是因為演員名聲的拖累而影響到的,無論是演員還是中國電影,都到了需要更多努力去證明自己和征服觀眾的時期。」

在媒體曝出1884家影視企業歇業關停之後,也有觀眾和網友拔出迪麗熱巴參與綜藝節目時,曾經喊話導演們,自己已經很久沒有戲可以拍了。

乍一看,作為粉絲無數、熱度極高的熱巴都無戲可怕,影視行業可能真到了窮途末路的地步了。

其實在拍sir看起來,迪麗熱巴無戲可拍其實和現在很多女孩子沒有男朋友是一樣的道理,這些女孩子並不是沒有男朋友,而是沒有身高一米八、開著賓士寶馬、在外企做金領的男朋友,大部分無戲可拍的女演員也是自己的條件和要求,無法匹配目前影視行業的要求,即便她們大喊願意零片酬加盟,又有那個製片單位敢用呢?

在目前的形勢來看,我們還是湧現出足夠多的好的編劇(雖然一直不被重視),我們還是有足夠好的觀眾(雖然這些觀眾的需求一直不被滿足),我們還是有足夠多好的電影院。

1884家影視行業的歇業,看起來的確是損失,但我們電影行業核心人員並沒有離開,中國影視行業需要的是人的進步、學習和努力,有多少個影視公司並不真正能夠給行業帶來更多的機會。

離開的企業無論是自己不願意玩了,還是被「淘汰」了,留下來公司和人員還是應該懂得這份珍貴,影視行業和其他行業相同,是一定會存在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互聯網十年前行業淘汰和今天的影視行業是非常相似的,大家熬過去這段艱難時期,未來仍然可期。

其實所有的影視公司手裡,多多少少都握著那麼幾個不錯的項目和機會,相比於現在北美迪士尼的壟斷性和一家獨大,我們目前留給大家的時間和空間仍然很多,中國不存在一個絕對盈利的電影項目,也就說明我們存在了足夠多的讓大家能崛起的機會。

在今年,中國電影的目標是要完成5%的增長率,這看起來既有難度、又不無希望,最大的希望和依靠是我們年度的國產影片票房佔比即將達到六成,這其實是對於行業寒冬最大的激勵,也是中國電影開始走向正軌的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