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患上強直性脊柱炎,如今已經45歲,終成影帝級演員

混跡於娛樂圈,紅不紅不光看實力,還要靠運氣。有這麼一位演員,他到中年才為人所熟知,和他搭戲的都是年輕的女演員,此人就是張嘉譯。

雖然已經中年,但是在小鮮肉橫行的娛樂圈,張嘉譯是個獨特的存在:長相成熟、氣度暖心,性格幽默。時刻霸屏的他擄獲了無數少女的心,大家一打開電視就能看到他。

《急診科醫生》、《我的體育老師》、《生逢燦爛的日子》,每一個都是在和小姑娘談戀愛,換個電視台《獵場》里還是有他的存在。張嘉譯的演技自然是無可挑剔,其精湛的演技背後是沉澱和積累的無數生活經驗,正因如此,他所扮演的每一個角色都被賦予了靈魂。

1970年,張嘉譯於陝西西安出生,1986年,張嘉譯上高二,他無意間看到了北京電影學院招演員的信息,下定決心朝著這個方向努力。次年,張嘉譯高中畢業後,懷著滿腔熱血,來到了北京。整個招生過程,張嘉譯並不起眼,可以說是放在人群中並不起眼的一個存在。他是劉江老師勉強收下的學生,因為其他出眾一點的學生都被其他老師挑走了。

在這之後,張嘉譯就反覆練習《楊白勞》,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最後成功通過考試。如果放在其他人身上,恐怕早就放棄了,但張嘉譯毅力強大,不斷堅持,好在努力沒有白費。表演生最忌靦腆,但張嘉譯卻害羞的很。為了幫助他克服這項阻礙,老師專門安排他在表演課上演「強姦戲」,這對張嘉譯來說太難了……

周圍的同學出身優越,對比之下,張嘉譯很難融入,他這四年註定要經歷一系列磨合。因為對生活和社會理解不足,所以張嘉譯的演戲欠缺火候。91年要畢業的時候,老師就對他說:「你這形象局限的很,畢業後,或許只能當配角,也有可能沒戲拍,但不要放棄。」

畢業後,大部分同學都留在了北京,但對張嘉譯來講,留在北京太困難,飄蕩了很久,他都沒有找到工作。父親知道後,特意趕來給他找門路,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領導,結果對方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對張嘉譯父親頤指氣使的,張嘉譯心想,父親這一輩子哪裡受過這種氣,當即決定回西安,被派到了小電影製片場工作。

這個地方,張嘉譯一待就是十年,每天起早貪黑,從不用替身,從不介意拿到的角色是怎樣的,25歲那年,張嘉譯檢查出了強制性脊椎炎,醫生說這個病可能會導致癱瘓。

這個消息無論是對身體還是心靈都有極大的打擊,他每天都在焦慮中度過。他渴望能夠多活幾年多拍點戲,好在老天有眼,張嘉譯好了。

磨練了10年以後,張嘉譯學到了很多。2000年,他離開西安,回到了北京。又過了很多年,張嘉譯因為《蝸居》中的宋思明這個角色備受大家關注。自此,他的演藝生涯踏上了正軌,《心術》、《一仆二主》、《少年派》優秀作品不斷出爐,張嘉譯做到了。

無論是在西影的十年,還是北漂的十年,張嘉譯都很看的開,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知道一切努力都值得。

在浮躁的當下,張嘉譯依舊不忘初心,不斷磨練演技,朝著老藝術家的夢一步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