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盲井》: 什麼是人性的真善美, 什麼是人性的假惡丑

在煤海山西的土地上,有著許許多多的小煤窯,小煤窯里有著許許多多的農民礦工。 這些生活在中國社會最底層的勞動者們,就在這一方被陽光所遺忘的小天地里為了生存而掙扎著,生活的重壓吞噬著他們的意志和精神,改變著他們原本的內心,只有那與生俱來的慾望一直不曾被消磨掉。 於是,便有了《盲井》的故事,便有了宋金明,有了唐朝陽,有了井下的冤魂們······

在《盲井》中,宋金明是被著意刻畫的一個主要人物,在他身上,有著最多的矛盾、衝突與掙扎。 為了肩上養家糊口的重擔,他不得不鋌而走險與唐朝陽一起訛詐撫恤金。 在,宋金明內心深處,他從來都沒有停止過掙扎,那被麻木久久壓抑著的良知無時無刻不在刺激著他。 而他與元鳳鳴一起生活的那一段經歷,使他的良知逐漸被喚醒。 他與元鳳鳴最初的相遇是在車站,面對唐朝陽帶來的犧牲品,他只是感到生氣與不忍。

這不僅是因為他不想用這麼年輕的一條生命去換取撫恤金,更多的是他想到了自己的孩子,將心比心,是自身愛子之情的延伸。 然而,唐朝陽正是抓住了他這一弱點迫使他就範:「沒有錢交學費,你孩兒也得照樣出來打工。」於是,接下來的幾天,他一直對元鳳鳴呵斥不止。 後來他驚恐地發現經過長久的接觸,他竟然在不知不覺中喜歡上了這個孩子。 他費盡心機拖延著動手的時間,想出種種合理的或者荒唐的借口對唐朝陽的行動加以阻止:等待機會、元鳳鳴沒有碰過女人、沒吃送行飯、沒喝送行酒、不能破壞規矩······如果說之前的那些猶豫多少還有著尋找有利時機的成分的話,那麼,後來的這些拖延卻完完全全是為了拖延而拖延,是出於內疚、憐憫與不忍。 這些舉動無疑使唐朝陽更加確認了他「對孩兒同情」,使他在有意無意間成為唐朝陽發財的絆腳石,也為自己後來的命運埋下了禍根。最後那次下井,他對唐朝陽一次次的暗示視而不見,仍然沉浸在痛苦與不忍中不肯動手,這是他內心深處最為強烈的一次掙扎。 在宋金明身上,慾望與良知一直互相糾纏不休,但最終,良知戰勝了慾望,儘管為此付出的是生命的代價。

與宋金明不同,唐朝陽代表著惡念與貪慾。 他沒有宋金明的家庭責任心,他對家庭的責任似乎只是出於習慣不時匯回幾個錢而已。 他可以用訛詐來的撫恤金看錄像找「小姐」享受一番,而絲毫不會像宋金明那樣去考慮。生活讓他變得麻木、冷酷,粗俗不堪。如果說馬大姐、宋金明和礦工們的粗話是在無奈的生活中以玩世不恭的心態來獲得一點自得其樂的感覺的話,那麼,他的粗話則是他對生活的鄙俗的滿不在乎的心態的反映。為了繼續訛詐撫恤金,他欺騙僅僅十六歲的元鳳鳴下礦,只要賺錢,「孩兒也中」。他心中並無多少對家庭的責任,對自己的孩子不聞不問、放任自流,只是為了賺錢而賺錢。為了賺錢,他與宋金明一起害死了「唐朝霞」,又打死了一同下礦的工友,打暈了宋金明,理由只是「誰擋我的財路,我就收拾誰」。他視人命如草芥,毫無人性。為了斬草除根不留後患,他撕碎了元鳳鳴的家信,而對於「唐朝霞」與元鳳鳴的關係則佯裝不知,只要有錢可賺「他們家絕不絕後跟咱們有啥關係」。對於自己身上背負的幾條人命,他沒有一絲一毫的良心不安,極為冷酷,麻木不仁。面對失學兒童,與宋金明、元鳳鳴的慷慨解囊相反,他只是疑心「肯定是假的」,「這年頭,啥都是假的,只有孩兒他媽是真的」。 他壓根兒就不相信人世間會有真實的東西,會有真情和溫暖,他對純真善良嗤之以鼻、不屑一顧,他只知道「這年頭,只要有錢,啥都中」。 剛剛找到因買雞而走失的元鳳鳴時,對孩子的單純與善良的舉動,他的心頭也許曾掠過一絲感動,但僅僅只是一瞬間而已。那一絲感動很快就被他內心深處根深蒂固的鄙俗與滿不在乎擊碎:「真是個傻帽兒,弄死一點都不虧」。他對自己的孩子尚且不聞不問,更何況是對一個陌生的孩子呢。 在礦上繼續訛錢,下下館子,找找「小姐」,這就是唐朝陽心中的理想生活。 他活著僅僅是為了生存,甚至都不是生活。 他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生活,更不知道生活中可以有那麼多美好的東西。古人講:「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大概也是這個道理吧。

同樣的,在其他人身上,我們也會或多或少地發現一些醜陋的東西:礦場的老闆們只顧賺錢,毫不在意安全設施的建設,「要賺錢就得死人」,視人命如同草芥,用金錢擺平一切。就連影片中作為純真善良形象的代表元鳳鳴身上,也有著對性的渴求,那種本能的羞澀背後掩藏著的卻是成人式的偽裝。 當他最後站在焚化爐前遙望那一縷灰煙時,他又在想些什麼呢?唐朝陽的兒子遊手好閒不務正業,是否也會像他父親一樣呢?宋金明的兒子勤奮好學,考上了中學,卻沒有了父親,是否也會像父親一樣出來打工,是否也會步父親的後塵呢?也許,這又是一個惡性循環的開始。

然而,影片沒有僅僅關注人性的醜惡,也有許多美好的閃光的東西:礦上燒開水的馬大姐,外表粗俗,談吐也不雅,卻是真心實意關心元鳳鳴;與元鳳鳴有過一次接觸的小紅,與他在郵局邂逅時還會友好地打個招呼;宋金明在自己生命的最後一刻拼盡全力救出了元鳳鳴,良知最終還是戰勝了貪慾······這一切是否都說明人間還有真情存在呢?而最終,那三萬元撫恤金轉了一大圈之後,還是回到了元家,這是否也在表明善惡有報,善良美好的東西還是多於醜惡呢?

井下這個被陽光所遺忘的角落裡有那麼多的貪婪、慾望與醜惡,但也有真實、善良和美好。盲井讓我們知道了什麼是人性的真善美,什麼是人性的假惡丑。

盲井不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