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中子怡在這部電影裡面, 沒有發揮出, 很好的實力

《攀登者》影片在訓練登頂隊員時對於登山過程中的幾處攀登要途徑的要地都做了介紹,這點本無可厚非,但是這介紹似乎成為了後面三次沖頂的一個禁錮,隊員們像是沖關一樣來到冰塔林,來到大風口,來到第二台階。每到一個地方,也必然打出一個包含著地名,風速,溫度,含氧量的標籤,拍幾個鏡頭後便轉赴下一個地點。

而這種割裂式的攀登敘事,很難給我們一種「他們真的在攀登」的沉浸式體驗,感覺更像是他們在旅遊打卡,每個地方有著每個地方的美景與特點,僅此而已。而這部電影所缺少的,就是相對長時間一點的,對於攀登過程描述的鏡頭(哪怕不是長鏡頭,而是一系列連續的鏡頭也可以),可以就拍攝主角,一步一個腳印,嘎吱嘎吱踩著雪,沉重卻堅定地向前,向上邁進。

也可以拍攝到所有的隊員,大家踉踉蹌蹌,筋疲力盡,卻還是憋住一口氣繼續前進。這樣的鏡頭不需要很多,但至少有這麼幾個時長能在一分鐘以上的攀登描述,電影也許就會好很多。一塊從珠穆朗瑪峰頂取下的化石,在兩人手中流轉,最終又送回了珠穆朗瑪峰頂,這真的是太浪漫了,不知道有沒有人看過《登月第一人》。

裡面也戲說似的讓阿姆斯特朗把女兒的遺物帶上並永遠留在了月球,這是真正的無言,卻波瀾壯闊的浪漫。場景很少,雖然說沒有什麼重複利用的,但是就是給人一種很「小家子氣」的感覺。浪費在感情線的時間太多,整到最後我也沒記住井柏然跟她的小迷妹叫什麼名字,主線都處理不好還開副線,這是要學習號稱5個編劇寫的變形金剛5嗎?

但是變5爛的很有節奏,而攀登者沒有。於是對《攀登者》的期待,降溫到珠峰頂的溫度。然而卻總隱隱覺得,在世界最高的山峰上,有一份約定在等我去兌現,有一份赤誠等著我去感懷,有一份激越與昂揚、偉大與悲愴,等著我,用悸動的胸膛,來共鳴與迴響。皚皚白雪的山頂之上,有一面國旗,在等待被吳京升起,也等待著被我們見證。所以,珠穆朗瑪的絕頂之上:我,不能缺席!我終於還是坐在了電影院里,因為我隱隱感到,我不會失望。

故事在生死相托的前赴後繼中展開,第一代中國登山隊以生命的代價,換來了一次無人喝彩的登頂,在群山的仰望中,中國人縱然用雙腿征服了地表巔峰,卻因為丟失攝像機無法留存證據,只能是無冕之王。個人覺得子怡在這部電影裡面沒有發揮出來很好的實力,也可能是因為這個角色的原因 她應該也是很努力了。什麼演員嘴型對不上、演員角色的定位以及角色的表現這些我就不多說了。其實都還好不是很過分能忍,誰讓導演讓這麼演的。沒辦法。這樣的角色設定也正突顯出來整部電影唯一做的最對的就是請了這幫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