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碎片》: 諾蘭巔峰懸疑神作, 45段記憶碎片還原失憶兇案真相

(本文超量劇透,未觀影者慎入)

說起僅僅通過獨特的敘事技巧就能完成整部電影的懸疑與燒腦,影迷朋友們恐怕一下子就會想起《無姓之人》《禁閉島》等電影。

但今天要講的這部電影,在敘事技巧和懸疑燒腦程度上,恐怕比起上面提到的兩部更有過之,那就是《記憶碎片》。

2000 年, 一部 《記憶 碎 片 》 將 克 里 斯 托弗·諾蘭推向了事業巔峰。他所執導的雙線條敘事電影 《記憶碎片》,一經推出就產生了巨大的反響,甚至在 2002 年的奧斯卡上還獲得了諸項提名。他獨特的敘事技巧使得他獲得了諸多國際大獎。

在克里斯托弗·諾蘭的很多作品中都含有明顯不同於其他導演的敘事技巧,他善於打破敘事常規方法,對於時間和空間進行多重打破和糅合,展示故事情節的多樣性,有著非常高深的造詣。

劇情解讀

《記憶碎片》這部拍攝於20年前的電影,通過後現代表現手法,將一個單線故事,通過兩個不同的時間演變線索相互交錯穿插。

故事大體上可以概括如下:

和萊瑞剛剛結婚的美貌妻子在浴室里被事先潛入的惡徒殘忍地姦殺,萊瑞在趕去施救的時候殺死了其中的一名罪犯,卻被另外一名惡徒用棍棒擊中了後腦,萊瑞也因此而患上了罕見的短期失憶症---只能記住之前十分鐘內發生的事情。

而這些僅僅只是萊瑞腦中所存在的 「事實」,真正的情況是:

萊瑞的妻子沒有被那兩個惡徒殺死,而是萊瑞的妻子因不堪忍受萊瑞只擁有十分鐘記憶,通過醫生所說,萊瑞的病情可能會好轉,萊瑞妻子想以自己為代價設計讓萊瑞恢復記憶,卻不料因萊瑞對其注入了過多的胰島素而引發了死亡。

萊瑞無法接受自己親手殺死妻子的事實,讓自己活在自己營造的虛幻中,他對警察對這個 「強姦殺人案」的不作為,表示不滿,認為真正的罪犯還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想靠自己殺死所有 「殺害」他妻子的罪人。

經辦這個案件的警察泰迪知道萊瑞的病情,因此謀划了一個計劃---利用萊瑞殺死一名毒販。這名毒販的女友---娜麗薩知道這件事情後,就一步一步地誘導萊瑞,又最終殺害了這名警察。

由於萊瑞患有短期失憶症,他無法記住太長時間的東西,只擁有十分鐘的記憶,所以他只能用快速照相和文身的方法來記憶一些事情。

萊瑞每做一件事情都會用快速照相機拍下當時的場景,並在照片上批註一些內容,以此來提醒自己,若有一些特別重要的線索就會用文身的方式,將其文在顯眼的位置。

通過這些線索,完成了萊瑞心中一個又一個計劃,但是他卻不知道,他是被其他人所利用和引導的。

獨特經典的敘事技巧

任何一部電影都會有其特有的講述故事的技巧和方法。

《記憶碎片》的編劇和導演想方設法地構建戲中的每一個細節,設置邏輯推導劇情發展,使得這個故事的完整情節毫無遺漏地展現給大眾。

電影相對於小說而言,可以直觀地為觀眾呈現出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既可以表現得很生活,又可以充滿著藝術的氣息。

蒙太奇手法是電影導演經常使用的方法。

為了表達出夢幻的感覺,諸如回憶、想像、夢境等很多只能憑藉人類腦袋裡想像出來的畫面,都能夠藉助蒙太奇的表現形式來展現。

而 《記憶碎片》正是將這一手法展現得淋漓盡致,男主人公的記憶只能保留十分鐘左右,導演正是結合這一特性,無數次使用蒙太奇鏡頭切換語言,凸顯出男主人公內心的掙扎和 「復仇」的決心。

這部電影有很精湛的敘事技巧。

影片有兩條敘事主線,分為正敘和倒敘,這兩條主線,黑白膠片和彩色膠片分別代表著兩條不同的敘事線索。

導演這樣編排故事發展是為了通過 「時光逆轉」的方法將倒敘和正敘兩條敘事線索結合在一起。

在影片的最後,當萊瑞殺死了基米後,黑白畫面慢慢地轉變成彩色畫面,這才使得兩者真正地串聯起來,形成了一個整體。

( 一) 影片的正敘---黑白膠片

黑白膠片所呈現的畫面是在一間旅館房間中,男主人公萊瑞都是待在這間屋子裡和某個人通話,似乎在向某個人訴說著什麼,這條線索是隨著時間逐漸往後推的,是正敘。

導演將黑白膠片切割成22個部分,觀眾只有把 22個片段全部聯繫起來看,才會看得出正敘手法所描繪的事件。

( 二) 影片的倒敘---彩色膠片

彩色膠片展現給觀眾的是眾多的場景,所包含的時間線索也變得多了,包括在旅館裡、在娜麗薩的屋子裡和破屋內等,這個時間順序是由後往前移的,是倒敘。

同樣,導演將彩色膠片分成了 23個部分,這也是需要觀眾用心觀察並將之串聯起來,就可以看出敘事主體了。

( 三) 真相還原---插敘

插敘通常是為了更好地介紹故事情節的發展。

插敘不受時間線索的限制,可以隨時隨地地插入正在發展的故事裡面去。

本片的插敘可謂是神來之筆,它被嵌入在黑白影像里,插敘的畫面是:

萊瑞在電話里講述著在他擔任保險調查人員時辦過的案子---一個短期失憶症患者,病人的妻子一直忍受著病人這種病症的折磨,她最後利用了病患的病症,讓病人給其注射了過量的胰島素而亡。

這個插敘看似和本故事無關,卻是道出了整個故事的真相。

萊瑞無法接受自己害死了自己妻子的事實,就將這個故事想像成自己所經辦的一個案子,從而達到逃避的目的,並且延續了仇恨。

由淺入深的矛盾推動

無論是小說還是電影,沒有矛盾,就無法形成一個 「開始-發展-高潮-結局」的完整結構的故事,所以矛盾才是故事延續發展的真實推動力。

而在 《記憶碎片》中,主要矛盾是在萊瑞心中妻子是受害身亡的,復仇成為其活下去的動力,整個故事就是根據萊瑞的復仇慾望來推動的。

( 一) 淺層次的矛盾

萊瑞碎片式的記憶和他所遇到的為妻子報仇的阻撓是一組相關矛盾,這個矛盾對情節發展有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每一個所進行狀態下的時間段,總會顯得模模糊糊的。當萊瑞去往某個地方,或者是從其他某個地方醒過來,都會丟失對過去的記憶,正是因為丟失記憶,所以他才會要調查每一個人及其所說的話是否真的可信。

就這樣,每一條分岔路口都會有選擇,而選擇之後還會有下一道分岔路口,一步一步被推著向前。

( 二) 深層次的矛盾

在結尾部分,萊瑞的心理變化展現了影片深層次的矛盾。

當正敘和倒敘兩條線索結合的時候,萊瑞知道自己被泰迪所利用而殺死了毒販基米,也知道基米並不是害死他妻子的真正兇手。

影片進展到萊瑞在泰迪照片上寫下 「千萬不要相信這個人」的時候,萊瑞心中的掙扎和矛盾全部浮現在他的臉上。

他一直是以為妻子報仇為活下去的唯一信念,失去了這一信念,他活著也將變得毫無意義。在其碎片般的記憶里,僅僅記住了復仇。

在電影末尾,旁白提示道:「閉上眼睛,世界原來還是存在的。」道出了萊瑞內心的糾結:

選擇掩蓋事實真相,繼續存活在自己復仇的一次又一次輪迴之中,還是睜開 「眼睛」,接受自己害死妻子的事實?

這種選擇的矛盾,直接預示了故事情節的後續發展,為彩色膠片展現的倒敘主線奠定了基礎。

( 三) 內心矛盾

萊瑞內心的矛盾選擇,是整個故事的中心。

萊瑞為了復仇孤身尋找罪犯的檔案,完成了復仇目標後就會將其照片一張張燒掉,將泰迪列為接下來行動的目標,是萊瑞故意選擇的。

他之所以選擇這樣做是為了逃避自己害死妻子的事實,用這些 「目標」來彌補自己所犯下過錯,也是為了降低萊瑞心中的愧疚,為自己樹立一個又一個活下去的目標。

就像電影末尾旁白所說一樣,「相信世界不是我們想像出來的,相信我們所做的事都是有意義的,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記憶去確定自己的身份」.

這種自我認同的價值觀,是影片賦予每一個觀眾的。

影片也為觀眾帶來幾個需要思考的問題: 生存的真實價值在哪裡? 做出怎樣的選擇、如何選擇才能稱得上沒有荒廢生活?

電影的編劇、導演選擇將萊瑞內心選擇的糾結放在故事的結尾有兩個用意。

其一是為了保持故事的敘事結構完整,將觀眾期待的結果放在了最後,讓觀眾在影片結束的時候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滿足感,迎合觀眾的需求;

其二是表明編劇創作這部作品的主體要義,推動大眾對於存活於世的哲學問題的思考,讓大眾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之中。

交錯更迭的代入視角

《記憶碎片》這部電影帶給觀眾兩個敘事視角,即 「局中人視角」和「旁觀者視角」。

在 「局中人視角」下,觀眾的思維是被導演和編劇所控制的,正常情況下,大多數觀眾都能夠接受正常的講述故事的手法,捎帶一些倒敘和插敘情節也能夠被人們所理解。

這部影片卻破除了這一常規方法,將整個故事倒著講給觀眾,觀眾的 「局中人視角」就會顯得沒有主動權,被人牽著走。

觀眾無法通過一個個小片段來考慮整個故事情節,只能根據萊瑞的視角走。

這樣所出現的結果就是觀眾無法掌握更多的線索,期待萊瑞的表現帶領他們走出故事迷霧。

作為電影,它會賦予觀眾一定的代入機制,讓觀眾自己以主角的視覺去看待故事情節的發展,他們成為這部影片的一個組成部分,這是敘事影片所需要面對的必定會發生的情形。

就如 《記憶碎片》這部電影,觀眾將自己代入成為一個又一個 「萊瑞」,想像著自己患有短暫性失憶,想像自己需要做什麼,想像自己該如何尋找到害死自己「妻子」的罪犯和未來即將會發生哪些狀況,等等,體會著萊瑞的痛苦和混亂。

但事情的真相果真如此嗎? 完全不是。

探長企圖利用他殺掉毒販子吞掉贓款,毒販子的老婆利用他殺掉仇家,還有更多的約翰·G 死在了主人公的槍下。

當主人公知道約翰·G 早已死去,知道愛妻其實並非死於罪犯的姦殺,他選擇了遺忘,注意,是選擇。

因為活著必須有理由,活著必須有意義。

他將一些莫名的細節刻在身上,成為關於嫌疑犯約翰·G 的另一些 「真相」,開始了新一輪的尋凶與復仇,而這新一輪的復仇就是影片講給我們的故事。

雖然影片只講述了一個殺死約翰·G的故事,卻讓我們能夠想見到在這之前很久和這之後很久很多個殺死約翰·G 的故事,大概這就叫作電影的張力。

很難確切的給 「張力」這個詞下定義。說哲學意味恐怕還更直白些,那就是:

人生或許就是有意義或無意義的周而復始,為了活著,我們拒絕真相,我們不得不進行自我欺騙,為自己製造一個又一個目標,一個又一個意義……

觀眾的第二個視角就是其本來的身份---「旁觀者視角」。他們是來欣賞影片的,是導演講述故事的接受者。

他們用他們自有的想法來欣賞這部影片,觀賞萊瑞的角色表演,同時又審視整個迷霧一般的故事情節,絞盡腦汁地理清人物之間的關係,明白正反立場,抓住一些小細節來推斷劇中角色所展現的真實與虛假。

這樣一來,觀眾在客觀條件的基礎上理解故事的發展。可以很容易地引起觀眾的情緒波動,從而帶動其內心變化,進而推動劇情發展。

《記憶碎片》充分運用了蒙太奇的電影手法,加以剪輯的鏡頭語言,還有黑白畫面和彩色畫面相互交錯帶給了影片觀賞者一種前所未有的視覺效果和視覺體驗。

當然,還有奇特的故事和由此引發的對存活於世的哲學層面的深度思考。

在敘事結構上來說,正敘和倒敘兩種敘事手法的結合,聯繫了45 段記憶碎片,並讓其成為一個完整的故事,雖然這個故事在之前看起來不是很容易被大眾所理解,但也不能阻擋大眾去欣賞、去感悟這個故事所帶來的深度思考。

從故事矛盾衝突來說,編劇將淺層次矛盾、深層次矛盾和主角內心矛盾充分展現,而且做到主次有序,次要矛盾也綻放光芒,卻不影響主要矛盾---萊瑞的內心糾結和恐慌鋪陳開來。

再從敘事視角層面引申開去,導演給了影片觀賞者雙重身份,即 「局中人視角」和 「旁觀者視角」,讓影片欣賞者在兩者之間徘徊,體驗自身情愫的變化,從而達到故事的深角度挖掘。

就是這樣,不但電影本身獲得了2002年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和最佳電影剪輯的雙提名,更是將克里斯托弗·諾蘭的電影事業推上了頂峰,而影片中無盡燒腦過後所滲透出來人生哲學,至今仍為人所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