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無問西東》中, 第三個在西南聯大的故事, 著實感動了

電影《無問西東》,想表達的主題就是「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但是關於這個主題導演的表達並不夠深刻,起碼沒有對我的思想造成有效的影響。然而影片中第三個在西南聯大的故事卻著實感動了我。下大雨的時候,老師站在講台上寫字,長袍被打濕,講課的聲音被雨拍打在窗戶上的聲音蓋過。無可奈何之下,老師只能在黑板上寫下「靜坐聽雨」幾個字,而窗戶外面是馬約翰帶著學生們跑步的場景;警報響起時,老師和學生只得跑到防空洞里上課。在這種艱難的環境下,令人敬重的學者們甘願擔負起教育下一代的責任,學生們也沒有放棄對知識的渴求。

這一段能讓人深刻感受到那個年代的人們對於知識和學術的渴望。他們知道知識的落後造成了國家的挨打,每個人都懷揣著拯救家國天下的信念。心裡有熱血,有夢想,沒有絲毫浮躁,靜下心來為自己的夢想艱苦奮鬥。雖然環境艱苦,但是心裡踏實。這種充滿幹勁的人生狀態是我自己渴求的。在今天的和平年代裡,缺少了國家和社會宏大命題的引導,人們開始有機會追逐自己的心愿,更專註於自己的內心。

這當然也是一種幸福,畢竟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主題和榮光。對於那個時代的緬懷或許就是因為在那種環境下有人可以帶著我讓我知道自己是誰,即使那仍是一個虛假的我,但起碼自己的內心不會再因為迷茫而苦惱,就像影片中梅貽琦說的,人把自己置身於忙碌之中,有一種盲目的踏實,但喪失了真實。但仔細一想,倒也是這種苦惱支撐著我走下去,想看一看未來會發生什麼,自己到底能不能從紛繁複雜中找到理想的目的地。如果這是一個清華學生的畢業獻禮,我會覺得它棒極了。

我覺得這部電影劇情散亂,大量劇情並沒有為「表現清華精神和偉大」這個核心思想服務,而單純的是導演想拍得好,比如師母的劇情,對師母和老師兩人的愛恨糾葛的起因,只是簡單的幾句平鋪直述就交代完事,然後不斷拉扯,廝打,懸念,跌宕起伏,死了,完。我不禁想問,這對主線劇情起到了多麼不可替代的作用嗎?你的每個鏡頭都要有它存在的意義,但凡世界上的經典電影,他們的優點裡都有一個共同點,沒有多餘鏡頭。師母的劇情,讓我感覺自己在看十年前各大電視台最喜歡播的家庭苦情倫理劇。

我覺得這個電影的表現手法太過俗套,到了王力宏這一段,各處表現環境艱苦,棄筆從戎,精忠報國,甚至人道主義的鏡頭,過於膚淺俗套,當人第一次來到海邊,海子會說,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無問西東的導演會說,啊,大海啊,你全是水。黃曉明給章子怡刻的印章掉地上了,去撿,不斷被人踢走,終於撿到。大哥,做導演呢,真的要學習,要進步的,要看看別人名導是怎麼處理這種鏡頭的。我如果只是獻禮,情懷,為啥不老實的在自家學校禮堂放一放就算了,拿到市場上的電影,最起碼要對得起觀眾吧?我不知道客觀上這部電影好不好,但我覺得非常一般,食之無味,棄之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