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馳二十年前拍的那部電影, 是對金庸小說《鹿鼎記》最好的解讀

金庸先生在完成武俠小說《鹿鼎記》之後封筆,從此退出武俠江湖。先生雖去,江湖上仍然流傳著關於他的傳說。有惋惜的,有不過癮的,也有理解的。無論怎樣,《鹿鼎記》作為金庸武俠小說的絕響,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在這部最不像金庸武俠的武俠小說中,韋小寶以一個不會武功且嬉笑怒罵的油滑形象深入人心,無限拉近了現實和江湖的距離,讓人在忍俊不禁的同時也會陷入深深的思考,實乃武俠類小說中的「神作」。

金庸武俠小說的廣泛流行,離不開影視劇作品的成功改編。尤其是現在三十歲以上的人,開始接觸金庸武俠,就是從影視劇開始的。在那個接受信息不便利,精神相對匱乏的年代,製作優良的影視劇無疑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戶,讓我們呼吸到了不一樣的江湖氣息。而那些風華正茂的演員們,用精湛的演技和專業的精神,完美地塑造了武俠小說中經典的人物,使得那些存活在書中虛擬世界的主角配角們立體的站立在我們面前,在我們的腦海中留下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的人物形象,久久揮散不去。

在一系列金庸武俠小說改編的影視劇中,最令人難忘的就要屬周星馳主演的《鹿鼎記》了。其實這兩部影片上映於1992年,等到我們看到已經是家家戶戶有了VCD以後的事情了。那時候年紀不大的我們,看電影一定要看槍戰武打的或者搞笑的,周星馳版的《鹿鼎記》融合了動作和搞笑元素,讓人看一眼就欲罷不能,必須翻來覆去的多看幾遍才覺得過癮。

一晃二十多年過去了,當年省著早點錢租碟片的學生們已經人過中年。近日閑來無事再看周星馳版《鹿鼎記》,竟然毫無過時之感,在暢懷大笑的同時發現,當初認為是無厘頭搞笑的影片,竟然是對原版小說最為深刻的解讀。

小說《鹿鼎記》中的韋小寶為什麼會在各種勢力下都能夠如魚得水,電影給出了答案

韋小寶是個什麼樣的人?好像很容易就能回答:他是一個油嘴滑舌的人,一個幸運的人,一個能夠靈機應變的人,一個貪得無厭的人,一個有些情誼卻利益為先的人……似乎好的、壞的形容詞放在他身上都不為過。韋小寶的性格充分體現了江湖中你來我往的複雜,有著多面性。

看到這裡我們不禁又要問了:江湖中類似韋小寶這樣的人物數不勝數,可為什麼他能夠成功呢?不管是康熙的朝堂上還是陳近南的草莽間,韋小寶總是可以如魚得水呢?

周星馳版的電影《鹿鼎記》給出了我們答案。

電影中周星馳先生飾演的韋小寶,把本是貶義的「齷齪」二字,演繹得落落大方,與原著的相似度極高。人常言道: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韋小寶卻反其道行之,把小人心態平和成了君子之道,把追名逐利放上了檯面,光明磊落的狡黠,沒有絲毫唯唯諾諾的姿態。影片開始時,韋小寶坐在高台上說書,信口胡謅引來眾人嘲笑,可他面不改色心不跳,依舊如斯。被拆穿之後從高台跌落,也沒有丟人現眼的扭捏,好似這一切與己無關。可能有人會說,那是因為韋小寶臉皮夠厚。其實不然。

韋小寶最大的優點不是厚臉皮,而是他從來沒有把自己放在一個高高在上的位置上,也從來沒有過分的看重自己。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把自己放在一個「正義面」,並冠以善良、正直等口號,殊不知,我們總是自認為有理的論斷,無形中拔高了自己的態度和境界,這樣不是不好,但要是總這樣子,就有點過猶不及了。而我們的沮喪情緒,也大部分來源於自我感覺良好被現實無情打臉後的無奈。如果可以互換位置,我們可能還不及那些被我們阿Q式的看不起的人,在心中鄙視的人。

就像我們喜歡武俠小說,無非是把自己想像成為書中高大上的主角,來獲取幻想的快感。我們總覺得《鹿鼎記》不像武俠小說,正是因為韋小寶的真實。而他的真實和平和,掩藏在了熱鬧的喧囂之下。

電影《鹿鼎記》一語道破了江湖人內心真實的想法

《鹿鼎記》電影中,陳近南和韋小寶探討天地會的意義時說道:「我們反清復明,就是為了把他們搶走的銀子和女人搶回來。」這是一句小說中沒有過的台詞,卻道破了《鹿鼎記》全書中江湖各方人士的內心。

當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創作到《鹿鼎記》時代,江湖中已經沒有了曾經俠之大者的大義,甚至也沒有了江湖兒女恩怨情仇的浪漫,有的只是赤裸裸的慾望。小說是文學作品,自然不會把這些東西過分直白地表述出來。而電影中陳近南和韋小寶的對白,則對慾望沒有絲毫的遮掩。尤其是他們說這些話時義正辭嚴的表情,更是讓人忍俊不禁。我們在大笑之後,感到的是周身的寒意。金先生遮遮掩掩的東西,突然間被「江湖不識陳近南,便是英雄也枉然」的正義的代表陳近南總舵主隨口承認,真真打了我們一個措手不及。

周星馳版的《鹿鼎記》只此一句對白,輕飄飄地說出了小說《鹿鼎記》全書的精髓。金庸先生在《鹿鼎記》之後不再創作武俠小說,原因也正是在此。對於讀者而言,曾經以為武俠小說是逃避現實的角落,也因為這一句話,便被無情打回了真實的生活。金先生幾十年構建起來的江湖世界,瞬間坍塌。他用近似殘酷的人性來告訴我們,江湖終究只是一個虛無縹緲的夢境,有人的地方就會有勾心鬥角,就會有利益爭奪,大俠不一定會笑傲江湖,在江湖中活下來的、活得好的,反而是那些窺破了人心的圓滑人物,那些不起眼的小人物。

電影《鹿鼎記》中幾處點睛之筆,讓人過目難忘

周星馳版的《鹿鼎記》中有幾處原著中沒有的改動,看似荒謬,卻道出了小說《鹿鼎記》的精髓。

影片中,有一個片段是皇帝遇刺,隨性眾人護駕。結果大家都擠進了皇帝所乘坐的龍輦,個個動彈不得。當年看此場景笑得差點背過氣,現在細細回味,這樣的一個鏡頭,就把韋小寶等眾人的嘴臉刻畫得淋漓盡致。他們究竟是在躲避可能遇到的傷害還是真的擔心皇帝的安危?這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些奴才們在危急關頭,不由自主的想到了躲在權力的庇護之下,他們認為一定會有別人在外面阻擋敵人,把鍋甩給了別人。武俠到了沒有了擔當的境地,也就成了鬧劇。

在影片的最後,韋小寶有機會砍斷龍脈,但是他放棄了。與其為了一小部分人的利益而讓百姓陷入戰亂之中,韋小寶看得很通透。這一刻,猥瑣的小人物突然升華,讓我們看到了韋小寶這個來自底層的「大俠」還是有著正義感和同情心的,也許,在韋小寶的心中,「俠之大者」的聲譽比不上茶米油鹽的平淡,他和以往金庸武俠小說中的那些大俠們究竟誰對誰錯,也成為了我們解不開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