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盲井》: 當生存的底線被突破時, 人們又會怎樣呢?

《盲井》這部影片通過反映社會底層人物的生存狀態來關注弱勢群體,關注人的慾望與道德、罪惡與善良。 導演李揚說:「《盲井》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平台,去展現生活在社會底層群體的多種多樣的生存狀態,雖然是局部,但卻是真實而殘酷的。」

很多人說這部影片具有「獨立電影」的風格,導演使用了大量非職業演員,因此讓電影顯得更加真實。管子日:「倉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而當生存的底線被突破時,人們又會怎樣呢?

孟子認為人性本善,在這個被「人性善」思想影響了多年的國度,唐朝陽是怎樣成為一個徹頭徹尾的惡人的呢?滿足自身的慾望是他唯一的人生追求。他對社會、家庭毫無責任感,是一個麻木的罪惡者。他早已被社會中的一些黑暗面所侵蝕所同化,成為社會毒瘤的傳播者。 現實生活中的罪惡、生存的危機,讓他失去了良知和做人的道德底線。他認為弱肉強食天經地義,為達到目的可以不擇手段。 他鄙視同黨宋金明心中存在的那種善念,那種傳統的道德價值觀念、家庭觀念,這些觀念對於他早已成為一種負累。他痛恨社會上的「假現象」,但卻一次次通過假的親屬關係來牟取暴利。

面對元鳳鳴一次次的善意舉動,他始終是一座冰山。 導演在一步步展示他的罪惡的同時,又一步步揭示著原因:一部分人的貪污受賄使得社會秩序混亂,這是社會根源;「十幾天找不到活干」,工作環境的惡劣使得正常的謀生成為奢望。在自己的生活中,兒子本該是他生活的希望,卻也步他的後塵。生活已經不再吸引他,個人的慾望才是最真實的。滿街的「小姐」辦證人員」、人們對金錢的貪婪、煤礦生活的艱苦······使他一步步陷人罪惡之中,成為一座冰山一個毒瘤。

影片中最痛苦的人是宋金明,十惡不赦又良心未泯。 宋金明與唐朝陽相同又不同。相同的是謀生的手段,不同的是生存的原則。在同樣的社會環境下,同是農民的他走上了相同的道路,但不同的生活經歷又使他與唐朝陽不同。他上過學,受過中國傳統道德價值觀的教育。因而自我慾望滿足之後,隨之而來的是自責與不安,以及對家庭的愧疚。他在自己遵從的道德底線上做著「合乎規矩」的事,企圖通過自己罪惡的雙手換來以後美好的生活,承擔起家庭責任。 當他面對純真的元鳳鳴時,內心開始掙扎。宋金明的良知不允許他犯罪,而唐朝陽又苦苦相逼,他內心的掙扎表現在行為上是與唐朝陽的衝突。「你可憐他,誰可憐你啊」的社會現實又使他身不由己。 元鳳鳴與他的相處正是善與惡的正面接觸,善在內心不斷地上升,同時惡也在掙扎。面對元鳳鳴的關懷與純真,他只能從人性上給予最後的關懷,「食色,性也」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些正是他的理論依據。元鳳鳴看似幼稚的行為,使宋金明的道德底線不斷提升。當唐朝陽要他作出選擇的時候,是他內心掙扎最激烈、最痛苦的時候。在這種掙扎中,正是元風鳴人性中美好的一面,讓宋金明看到了生活的意義。

《盲井》在國際上獲得多項大獎,影片既沒有眼花繚亂的特技場面,也沒有動人心弦的音樂,它有的只是真實,以至於讓人看完之後壓抑得透不過氣來,給人留下的是內心的痛苦與掙扎、心靈的震撼,給社會留下的是警示與反思。它揭開了被商品經濟粉飾得一派繁榮的社會瘡疤,它所反映的問題不是局限在哪個地區而是整個人類社會,這才是社會真正需要的藝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