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歌唱、舞蹈、表演於一體的中國戲曲歷史悠久,種類繁多,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記憶。記者走訪發現,近年來隨著「國潮」流行,傳統的中國戲曲也在積極創新。如今,有越來越多的年輕觀眾走進戲曲演出的現場。
晚上七點,在國家大劇院的演出後台,越劇演員吳鳳花正在做最後的穿戴準備。她告訴記者,這部原創越劇作品首次在國家大劇院上演,舞台呈現融入了眾多現代元素。
上海戲劇學院導演系教授 盧昂:越劇的現代性在於讓更多年輕觀眾走近戲曲,觀眾願意來劇場看戲本身就有很多商業價值。
在長安大戲院,一部當代題材崑曲《李佩先生》正在上演。
總台央視記者 王聞聰:區別於傳統的才子佳人的崑曲表演形式,這部戲將600年的崑曲排成了現代戲,在保留崑曲原有的唱腔韻律基礎上,結合了現代的語言和形體演繹等多種創新方式,吸引了更多年輕觀眾的喜愛。目前這部戲演了近10個場次,平均每場上座率達到80%以上。
業內人士表示,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走進劇場關注崑曲,尤其是崑曲現代戲,平均每場年輕觀眾的比例能達到70%左右,崑曲現代戲的創作比重也在逐步增加。
長安大戲院企劃部運營總監 田佳鑫:今年崑曲的票房較往年差不多有15%的提升。最明顯的是來劇場的青年人數明顯增加,比去年增加了約20%。
北方崑曲劇院黨總支書記 孫明磊:隨著市場和觀眾群體不斷變化,我認為也會倒逼我們在創作新的現代題材劇目當中投入更多精力。
(央視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