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魔力,讓非洲粉絲狂追中國劇?

娛樂頭條 7691℃

肯亞首都內羅畢,當地時間11月16日傍晚6時30分, 25歲姑娘羅拉準時坐在電視機前收看中國電視劇《與鳳行》。最近,追熱門新劇成了她的心頭好。

這部由趙麗穎、林更新主演的電視劇,今年4月剛剛在國內完播,半年後就出現在了非洲觀眾的節目單上。「我是趙麗穎的粉絲。」羅拉說,儘管每天只播1集,但她天天不落,看中國劇已經成了她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中國影視劇到底有什麼魔力,讓遠在萬里之外的非洲觀眾也如此愛「追」?

是什麼魔力,讓非洲粉絲狂追中國劇? - 陸劇吧

《與鳳行》海報

家長里短,非洲人也鬧心

羅拉收看的,是非洲st sinodrama頻道。頻道運營方——四達時代集團,是一家在非洲開展數字電視和互聯網視頻運營的中國民企。

「中國影視作品已打開非洲市場。我們在非洲辦有3個中文頻道:功夫頻道、中國電視劇頻道(即st sinodrama頻道)、中國影視頻道,覆蓋撒哈拉沙漠以南40多個國家和地區。」四達時代集團中文頻道總監張軍對記者說,「從頻道名稱上,你就能看得出非洲觀眾的喜好。」

功夫頻道主打功夫片,播出古裝武俠電視劇、功夫電影以及優秀紀錄片等,主力觀眾是15歲至55歲的男性。

中國電視劇頻道播出各類題材的電視劇和電影,涵蓋現代都市、家庭倫理、古裝奇幻等,受眾以15歲至50歲的女性為主。

而中國影視頻道,則主打原汁原味的中文播映,面向身在非洲的300多萬華人華僑,以及酷愛中國文化的非洲「發燒友」。

是什麼魔力,讓非洲粉絲狂追中國劇? - 陸劇吧

非洲觀眾在露天觀看中國功夫電影。受訪者供圖

問題來了,中國影視劇,非洲觀眾能看得懂嗎?

「這個問題要從語言和接受度兩方面來說。」張軍介紹,在非洲播放的所有中國影視劇,都至少譯制了英語、法語、葡萄牙語3種語言並配音,觀眾只需要在機頂盒上選擇對應的音軌即可,看懂沒問題。

而接受度則頗為有趣。其中,功夫片作為最早進入非洲的一類中國影視劇題材,對非洲觀眾有天然的吸引力;其他諸如都市情感、家庭倫理題材,非洲觀眾也容易有共情,看明白並不費勁。

都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在非洲亦是如此。在埃及,《金太狼的幸福生活》創下過2.8的高收視率。該劇講述了小米與金亮這對戀人秘密結婚後,面臨雙方家庭紛爭考驗、努力堅守愛情的故事。

這讓當地觀眾產生很大共鳴:「這樣的事,我們這也有!」而這也間接促使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與埃及廣播電視聯盟簽訂了「中國劇場」欄目合作協議。

其實,類似的家庭題材爆火早有先例。有統計數據,高達70%的坦尚尼亞電視用戶看過《媳婦的美好時代》這部劇,要知道當年紅遍大江南北的《還珠格格》,1998年國內首播時也僅有54%的人看過。可見,這部國產婆媳劇有多麼現象級。今年該劇又再次在當地重播。

喀麥隆籍學者、浙江師範大學非洲研究院非洲影視中心執行主任羅德里格說,影視劇是非洲觀眾了解中國的一個窗口。非洲家庭的情感糾葛、婆媳關係,與中國有相似之處,所以家庭倫理題材的影視劇在當地很受歡迎,「再放大一點看,非洲發展中國家將中國視為重要的合作夥伴,非洲人民也希望多了解中國,普遍愛看反映中國年輕人現實生活狀況的都市情感劇。」

是什麼魔力,讓非洲粉絲狂追中國劇? - 陸劇吧

《媳婦的美好時代》斯瓦希里語版海報。圖源:中國國際廣播電台

中國影視劇,火得有道理

從功夫片到婆媳劇,從古裝戲到都市劇……梳理中國影視作品在非洲的風格切換,可以發現,它們火得有道理。

中國影視劇通過電視頻道在非洲播出,可以追溯到2008年。張軍記憶猶新,四達時代最早在非播出的一批電視劇,有《西遊記》《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等。它們一經推出,迅速收穫了大票非洲粉絲。隨後,包括古裝懸疑、都市愛情等在內的國產影視作品也快速出海。截至發稿時,四達時代已在非洲播出了315部中國電視劇、508部中國電影。

題材無疑是打開非洲市場的最重要因素。「成龍、李小龍、李連杰、吳京、甄子丹……這些人的作品我全看過。」羅德里格認為,功夫片之外,反映人類共通情感的影視劇,如婚戀糾葛、家庭生活、創業奮鬥等,都是非洲觀眾愛看的。

這些作品還有些共性,就是情節簡單、劇情推進速度不快,演員表現力與鏡頭語言飽滿,衝突展現直觀易懂。

傳統文化的藝術化表達,也是中國影視劇所擅長的。比如《香蜜沉沉燼如霜》《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花千骨》,在人物造型服飾、場景設計、氛圍營造等方面以柔美見長,洋溢著東方古典韻味。

這些古裝劇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紮根於劇情,深刻融入主人公的家國情懷和人物魅力中,中華傳統文化中的「賢良淑德」「樂觀堅強」「捨身取義」「無疆大愛」在主人公身上得到了展現。

《杜拉拉升職記》《北京愛情故事》《失戀33天》等都市情感類影視劇,從真實展現都市生活的角度出發,通過對愛情、友誼、家庭等元素的運用,描述了主人公們在生活和職場中一路成長的純真情懷,讓非洲觀眾很有共鳴。

技術是另一個重要維度。四達時代法語頻道主編楊雨佳認為,相較於非洲自產影視劇更注重演員情緒爆發的表現形式,中國影視劇製作水準較高,特別是服裝、化妝、道具、特效精良,讓非洲觀眾耳目一新。

中非各領域交流的不斷深化,也在影響著影視劇作品的傳播。比如中國商品行銷非洲,潛移默化地勾起當地民眾對中國影視劇和中國文化的關注和嚮往,並逐漸形成一股「中國文化熱」。

是什麼魔力,讓非洲粉絲狂追中國劇? - 陸劇吧

今年5月,第八屆中非青年大聯歡浙江(金華)行的非洲青年來到橫店,近距離體驗影視文旅融合的魅力。圖源:橫店發布

如果說,最早進入非洲的影視作品都是中國人講中國故事,那麼現在,越來越多出現了非洲人講述中國故事的作品。

相信很多人對《北京人在紐約》這部電視劇記憶猶新,劇中講述了一對北京夫妻在紐約奮鬥與掙扎的生存故事。30年後,類似類型題材的影視作品《最北京》在非洲上映,只是故事的主角,換成了非洲人。

「《最北京》選取了100個具有代表性的美食、建築、街區等場景,通過非洲主持人的視角帶領觀眾深度游北京。」楊雨佳說,劇集採用短視頻的形式,每集10分鐘,節奏較快,非洲觀眾容易接受。此後推出的另一部作品《最金華》,又聚焦了走在對非文化交流合作前沿的浙江金華,通過在那經商、學習、生活的10位非洲人,介紹身在中國的酸甜苦辣。儘管屬於紀錄片範疇,但《最金華》第二季平均收視率達到2.7,相當於一部熱播電視劇。

「在對文化差異的好奇和探索中,與文化共通相遇,這樣的共鳴更加強烈。」中國傳媒大學坦尚尼亞研究中心(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備案中心)主任敖縵雲認為,和《北京人在紐約》的邏輯類似,《最北京》《最金華》講述了非洲人在異國他鄉的故事,他們過得好不好、能否融入中國社會,是觀眾在意的點。在衝突和矛盾中發現共鳴和歡樂,非洲觀眾就會更加熱愛中國影視作品。

是什麼魔力,讓非洲粉絲狂追中國劇? - 陸劇吧

2024中非文化和旅遊合作交流會上,與會嘉賓就影視文化交流等話題開展交流。金華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供圖

中非文化合作,延融情誼

通過影視劇傳播,越來越多的中國明星成為非洲的「頂流」。

比如楊冪。因為《古劍奇譚》《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宮鎖心玉》《扶搖》等古裝電視劇的大熱,楊冪收穫了一大票非洲粉絲,以至於她與劉愷威婚變的新聞傳出後,迅速有大量非洲粉絲湧入中文社交媒體「吃瓜」。

再如在《歡樂頌》中扮演「安迪」和「關關」的演員劉濤和喬欣,2019年到訪坦尚尼亞時受到當地民眾熱烈歡迎,引起很大的社會反響。尤其是劉濤,因為《琅琊榜》《媽祖》等電視劇,她在非洲有了很高的知名度,甚至被很多非洲觀眾稱為「太陽女神」。

是什麼魔力,讓非洲粉絲狂追中國劇? - 陸劇吧

《歡樂頌》坦尚尼亞觀眾見面會。圖源:四達時代集團

可以說,影視是推動中非民間增進感情、互動交流的一座橋樑。而這座橋樑,正越來越寬。

《中國影視對非傳播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8月,中國電視節目已覆蓋所有與中國建交的53個非洲國家,取得從單一節目播出到常態化規模化播出、從電視傳播到與新媒體融合傳播、從贈播到聯合製作的重大突破。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湖南廣播電視台等,都與非洲開展常態化影視合作。

近年來,中非在影視領域的合作逐漸增多,合作形式豐富,包括電影節、電影展映、合拍片等。

對於中非影視合作的未來,業內專家不約而同地指向同一個方向:合拍。

奈及利亞導演約什表示,中國影視機構可以嘗試與非洲本土製作機構合作,由中非演員共同演繹。「相比純『舶來品』,這更容易打動人心。」

去年熱播的援非題材電視劇《歡迎來到麥樂村》,就是一部中非合拍劇。該劇立足中國援外醫療隊派遣60周年,講述了中國醫生遠離祖國與家人、駐守非洲無私奉獻的故事。主演靳東,不光在坦尚尼亞實景拍攝了這部電視劇,還忙裡偷閒,作為中坦「旅遊文化推廣大使」,參與了中非合拍旅遊宣傳片——《魅力坦桑》的錄製。

在《魅力坦桑》這部25分鐘的影片里,靳東跟隨坦尚尼亞總統哈桑的步伐,帶領中國觀眾領略坦尚尼亞的自然美景和文化魅力,向中國遊客發出了邀請。

是什麼魔力,讓非洲粉絲狂追中國劇? - 陸劇吧

靳東拍攝《魅力坦桑》(視頻截圖)

「真實親誠、互惠互利,在中非影視文化交流中得到充分彰顯。」羅德里格認為,中影視文化合作之所以越來越火,重要的原因在於中國不是單向講述,而是共同分享,與非洲一起雙向奔赴。

在中國,越來越多的中非影視故事正在續寫——來自剛果(布)的弗洛吉,2020年在中國拿到電影藝術碩士學位後就留了下來,在浙江創辦了文化傳媒公司。他在橫店現場與導演、攝像、演員交流取經,體驗vr特效等先進拍攝技術,夢想拍出中非觀眾都愛看的大片;

中非合拍電影《功夫追夢》,講述了追尋功夫夢的喀麥隆小伙從非洲來到中國,不僅明白了武術文化的真諦,更成為中非文化交流的使者,影片將於近期登上大銀幕……

「中國影視劇在非洲的受捧,源於中國國家形象的提升,讓渴望發展的非洲人民,在影視劇中找到了參照和比對。」浙江師範大學非洲研究院院長劉鴻武說,影視文化交流帶動了非洲的漢語熱、留學熱,目前非洲有兩三百萬人正在學習漢語,中國也是非洲最大的留學目的地。影視劇還進一步帶動了中非傳統文化的交流,比如木雕、戲曲、陶藝,這不僅大大促進了民心相通、文化互鑒,還可以推動中非在經貿等多領域的合作共贏。

來源:潮新聞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