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2024年8月電影分享

娛樂頭條 6020℃

觀影|2024年8月電影分享 - 陸劇吧

范儉《在城市裡跳躍》:范儉導演在北京電影學院紀錄片專業的碩士畢業作品。貫穿其整個紀錄片創作生涯的普通人生活呈現的內容聚焦、多個有內在關聯的人物的群像式並行敘事,以及社會結構、災難與無常之於人物命運的永恆影響等,在這部畢業作品裡,都已經清晰呈現、並奠定創作基調。具體到這部作品而言,對未來的嚮往、對夢想的維護與命運的無情打擊之間的張力,實在讓人心有戚戚。而之於音樂極度克制的使用與對「直接電影」語言的堅守,都讓人印象深刻。作為導演學生時代的畢業作品,絕對足夠優秀、並讓人肅然起敬。

觀影|2024年8月電影分享 - 陸劇吧

范儉《的哥》:獨立電影時代的質樸影像質量,掩蓋不了這部紀錄片的敏銳問題意識和不俗表達能力——這樣的選題,傳遞的是與周浩等導演關注學校、派出所等基層公共空間類似的觀察視角,即以北京一輛普通計程車為首都基層公共空間的代表性個案,來管窺2008年奧運將至的前序里,北京各色市民的日常生活與社會心理狀態。這種社會史的觀察視角,以及之於官方話語與民間話語間分野與張力的對比蒙太奇表達,非常耐人尋味。

觀影|2024年8月電影分享 - 陸劇吧

周洪波《一和多》:儘管是一部關於音樂選秀節目的紀錄電影,導演難能可貴地擯棄了選秀所自帶的商業、噱頭與層層選拔式的淘汰機制呈現,而是以孩子們的臉龐、肖像和神態、表情、自信程度各異的群像式歌唱畫面,來構成一種見眾生則見自然的人文主義影像表達。這種群像式的面上呈現,跟幾個孩子家庭故事的點上聚焦結合在一起,讓由玉樹地震十周年紀念而衍生的於無常中慈悲蒼生、於苦難中相信未來的立意,得以充分而頗具共情效應的表達。而由孩子們的傳唱、得以記錄和承載的眾多藏地民歌與流行歌曲,更是民俗學和社會學價值豐厚的影像資料。非常佩服導演將這類體制化創作機會、轉化為人文色彩與作者性濃厚表達的駕馭能力。

觀影|2024年8月電影分享 - 陸劇吧

周洪波《小園林》:具有三重意義層次的精彩紀錄片作品——之於園林藝術,它講述具有千年傳統的造園與園林文化在當代蘇州的遺存、流變與最新生態;之於文化史,它以三組當代造園者的生命故事,以及圍繞他們各自的園林展開的社交、展陳、傳播與家族紛爭,跟蘇州乃至中國古代以園林為中心的文人史、文化史與文學史,構成一種清晰呈現古今流變脈絡的對照式影像敘事;之於城市史,它以園林、人物與城市之間的三元對話,來呈現附屬於園林之上的民俗、社會生活、文化慣習與城市規劃的演進過程,進而構成蘇州城市史的重要註腳。非常值得用心觀看。

觀影|2024年8月電影分享 - 陸劇吧

為周洪波導演於暑期檔公映的兩部紀錄片——《小園林》和《一和多》,再多說兩句:

1.「小園林」的片名,確實會讓很多觀眾顧名思義,誤認為這是一部講述中國園林美學的專題性紀錄片;結果看完電影后、覺得跟預期不符,因而沒有給出過高的評價。

實際上,園林作為一種人造景觀,其文化的核心,一直是人。正基於此,包括柯律格在內的海內外頂級藝術史和園林文化研究者,都會把聚焦點,放在人與園林、園林與人造自然,以及以園林為媒介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研究上。

從這個角度而言,《小園林》的影像呈現,就不只是把唐伯虎等蘇州古代文人的畫作,作為片中主角的一種創作參考物和致敬對象而存在;更為重要的是,它以圍繞當代蘇州私人園林展開的社交、展陳、傳播與家族互動,跟古代蘇州文人於園林中進行的結社、雅集、相互應酬與商務往來等活動,構成一種古今一體而各有異同的對話關係。這樣的對話,跟柯律格《雅債》等藝術史研究名作里的藝術社會學分析,是一脈相通的。如果再聯想起蘇州古代頂級藝術家文徵明後續家族幾代里的藝術傳承,就會對片中蔡家、王家因子女之於藝術傳承的不同態度而產生的或糾葛、或良苦用心,抱以會心一笑的態度。

2.《一和多》的紀錄片創作,源自青海玉樹一個音樂選秀綜藝節目的跟拍機會。然而周洪波導演敏銳地將這樣的體制化拍攝機會,成功轉化為人文色彩濃厚的作者性紀錄片。這其中一個重要的轉化點,就在於把選秀機制里的注重選拔與注重成功問鼎者的商業化、綜藝化思路,轉變為以所有參與選秀者為群像式人物呈現的平等化、平視化的人本主義表達。事實上,孩子們在鏡頭面前,狀態、神情與自信程度各異的演唱畫面,既是本片的中心影像,也是片中最為動人的部分。

臉龐,是展現人物形象的中心要素,也是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的窗口。正基於此,圍繞臉龐和肖像展開的研究,是新文化史研究的熱門話題。而就藝術電影領域而言,無論是華語場域的蔡明亮,還是法國新浪潮的開山級導演瓦爾達,都推出過以臉龐為核心要素的重要電影作品。《一和多》採取以臉龐為中心的孩子們各自演唱的群像式影像組合呈現,無論之於藝術電影史、之於新文化史,還是之於藏地萬物有靈、敬畏自然的文化傳統而言,都構成一種顯著意義上的對話關係——見蒼生則見萬物,見蒼生則見自然。這樣的影像表達,放置在玉樹地震十周年的語境下,則能傳遞於苦難中慈悲眾生、以涅槃方式相信未來的救贖深意,實在讓人感動與共鳴。

3.通過這兩部優質紀錄片,用一句話來總結周洪波導演的作者性的話,就是:觀世間萬象,而化乎人文。

特別希望這樣極具人文性的優秀導演,能有更多的電影佳作,得以在電影院里,跟廣大觀眾見面。

觀影|2024年8月電影分享 - 陸劇吧

范儉《吾土》:范儉導演這部問世於拍攝余秀華的《搖搖晃晃的人間》之前一年(2015年)的紀錄片作品,最為動人的力量,就在於呈現出主人公陳軍、李小鳳夫婦一家人生故事上的多重張力——於北京勞動多年而命若棄子、無枝可依,而在老家已被連根拔起、無法立足;身為農民工的「意見領袖」與知識代言人,而自身權益卻毫無保障;一邊被權力壓榨、規訓與邊緣化,一邊又被提名為城市榜樣而大受表彰。由此反觀,這樣關於「寒門讀書人」的個案影像作品,是讀懂當代中國基層社會生態的重要一手文獻。

觀影|2024年8月電影分享 - 陸劇吧

范儉《兩個星球》:范儉導演鏡頭捕捉的問題意識與敏感性、影像調度與蒙太奇語言的不俗表達能力,以及劇情片化的剪輯、敘事與意象呈現手法,都堪稱無比純熟和老道的一部紀錄片作品。相比於《人間明暗》一書里的文字化記述,本片的影像呈現,至少有四個方面的重要亮點——逝去姐姐與在世弟弟(妹妹)影像的反覆對比蒙太奇,中年父母從傷痛到緩慢治癒的完整影像呈現,以水為中心、彼此連貫而又相互呼應的空鏡頭語言,以動靜結合的影像切換和微妙而恰到好處的配樂共同構成的雋永戲劇張力。

柴紅芳 范儉《尋愛》:儘管是一部雙人共同導演的作品,但從雙線並行的主角故事、劇情片化的剪輯與戲劇張力營造,以及空鏡頭的象徵性意象與對影像敘事的重要參與作用等來看,還是一部范儉導演的典型作者性紀錄片。最喜歡本片的結尾——小盧對愛情的未來暢想的鏡頭之後,就切入廠區下班時的群像場景來宣告劇終。想起杜甫的名句——「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觀影|2024年8月電影分享 - 陸劇吧

(俄)謝列布連尼科夫《盛夏》:視聽語言技術大於表達深度、文獻價值大於影像厚度的一部電影。然而本著「日常生活即政治」的視角觀察,還是能有眾多驚喜與收穫。它關乎俄羅斯這座搖滾城市從聖彼得堡到列寧格勒再到聖彼得堡的歷史記憶重構、文化淵源畸變與命名政治書寫,關乎知行合一的生活革命與倫理解放,也關乎搖滾樂從邊緣到主流歷程中的人格背反與階級異化。綜上所述,還是值得一看。

觀影|2024年8月電影分享 - 陸劇吧

陳思誠解密》:個人觀看的第一部陳思誠導演的電影,之前對他的了解,主要停留在參演婁燁導演重要電影「春晚」時的印象。就這部作品而言,無論是工業化的製作水準,還是之於個人、群體與國家關係的背反式表達,抑或是圍繞解密而展開的智力天才之間的隔空博弈,都讓人非常喜歡且心生敬意。至於結尾之處被眾多影迷批評為「自戀」的導演與主角的隱秘對話式「彩蛋」,我作為口述訪談作者,看到的則是創作者與其書寫對象之間的動人「主體間性」,感動滿滿。

觀影|2024年8月電影分享 - 陸劇吧

烏爾善異人之下》:勇於突破自我的偉大作品,單就電影原聲音樂這一項而言,就值得在電影院里「二刷」「三刷」。「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