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波丨當徐崢在快遞站隔壁拍了一部電影

娛樂頭條 7379℃

徐崢是一個以拍攝喜劇見長的導演,他的新作《逆行人生》也不乏逗笑段落。但影片的整體品格卻是現實主義的。

現實主義的品格首先要求能夠敏銳地觀察、捕捉和真實反映現實生活,這離不開對新的生活現象和題材的開掘,從而帶來藝術上的創新。

《逆行人生》在兩個維度上滿足了這一點。

劉海波丨當徐崢在快遞站隔壁拍了一部電影 - 陸劇吧

首先是它關注到了中年失業現象——作為家裡的頂樑柱,中年人失業往往是家庭不可承受之重。近些年世界經濟下行疊加疫情影響,城市精英失業的故事時有耳聞。

影片主人公高志壘原本是一家互聯網企業的程序員,還擔任了一個團隊的隊長,有幸福的家庭,幾年前在高檔小區買了大房子,父母在小區里開一家小超市,學藝術的妻子在家做專職太太,女兒即將升入國際學校。

然而,由於團隊業績一般,在公司需要縮編的時候,他成了最先被裁掉的人。雖然可以拿到一筆遣散費,但父親的突然中風,每個月高額的房貸,成了壓在高志壘身上的巨石,不得已,他開啟了「逆行人生」。

其次,影片關注到了一個新的群體——外賣員。

劉海波丨當徐崢在快遞站隔壁拍了一部電影 - 陸劇吧

隨著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快遞成為解決物流最後一公里的重要一環,直至近些年,發展出即時的餐飲外賣,滿足都市人群快節奏的生活需求。但這些每天穿著醒目的服裝、騎著電瓶車穿梭在大街小巷,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外賣員,他們來自哪裡,為什麼從事這份職業,有什麼樣的家庭,過著怎樣的生活,作為普通人,我們不甚了解。

當失業的程序員高志壘在遭遇年齡歧視、投了一千份求職信沒有結果後,不得已做起了外賣員,《逆行人生》就這樣串聯起了這兩個社會新群體,實現了現實主義對真實生活的捕捉與反映。

現實主義對生活的反映是通過典型化、特別是通過塑造典型人物來實現的。

高志壘上有老下有小,要養家、養房子,晚上加班、早上趕地鐵,是都市中年上班族的典型。他突然被裁員後,再就業面臨年齡劣勢,家裡的困境卻與日俱增,這是一個龐大群體的典型陣痛。

高志壘之外,影片還塑造了一個外賣站點多位外賣員的群像。

劉海波丨當徐崢在快遞站隔壁拍了一部電影 - 陸劇吧

既有憑著騎車快、不吃飯,外加一份地圖秘笈屢屢榮登單王的大黑——由於他的送餐速度成為平台演算法的標準,不斷推高外賣員的內卷程度,一度成為眾矢之的;

也有極端摳門,什麼壞了都用一卷膠帶來湊合著解決,以至於腿被撞傷了也用膠帶纏一下的老摳;

劉海波丨當徐崢在快遞站隔壁拍了一部電影 - 陸劇吧

還有帶著娃娃送外賣的年輕媽媽、邊送外賣邊直播的樂觀小哥、60歲了還在送外賣的老張等。

多姿多彩的群像打破了觀眾對外賣員群體的刻板印象,他們來自各地、背景不一,但面對生活的困境,都沒有躺平,而是努力奮鬥著。

單王大黑那麼拚命是為了補償因為他而受傷的年輕同事,老摳那麼摳門是為了給生白血病的女兒湊醫藥費,高志壘從笨手笨腳到發揮自己的優勢寫出「路路通」小程序,也是要負起支撐家庭的責任。

這組典型人物的群像傳遞的是不服輸的精神。

人文關懷是現實主義創作的必備品格。《逆行人生》靠的不是天降橫財的美夢、一擲千金的炫富來製造銀幕幻覺,也不是靠挑動群體對立、刻意營造戲劇衝突來討好觀眾,而是以對基層勞動者深沉的人文關懷來感染人。

影片中,外賣群體激烈競爭的內部環境、不算友善的外部環境、不時發生的交通意外、個別家庭特殊的困難,中年人遭遇裁員後從個人到家人的巨大壓力等,都得到了充分展示。

但是影片不渲染苦難,也沒有強化刻板印象。高志壘的妻子知道丈夫失業後,不抱怨,不嫌棄,而是立即重新招收學員教打架子鼓,在直播間里大大方方拉穿著外賣服的丈夫入畫,做到了相濡以沫、同甘共苦。

劉海波丨當徐崢在快遞站隔壁拍了一部電影 - 陸劇吧

妻子的理解和大方也讓高志壘「脫下了孔乙己的長衫」,擺脫了曾經的職業等級觀念,從遮遮掩掩到勇敢走進自己的原公司,把外賣送到了同事手裡。

平視普通勞動者,而不是居高臨下;推動社會進步,而不是固化社會觀念,這些都是現實主義創作最可寶貴的品格。

事實上,在輿論的呼籲、藝術的感染下,社會方方面面對外賣員群體的關愛正越來越多,比如平台開始與外賣員簽署正規合同,購買必須的保險;社區里建設了很多休息驛站,供外賣員休息。而外賣員本身也在加強交通安全意識,承擔社會責任。媒體上樂於助人、救人的快遞小哥新聞屢見不鮮。

推動社會的和諧進步,這正是《逆行人生》這類溫暖現實主義的作品想達到的效果。

據介紹,為了拍攝這部影片,主創調研了十幾個快遞站點,把拍攝地就放在了真實站點的隔壁,力保拍攝的真實。包括主角徐崢在內,一眾演員都熟練地騎上電瓶車,穿梭在城市裡,有些場次,明顯能看出來是混入了真實的城市人流中。

藝術工作者有自己的個人生活,但是深入故事世界,了解、體驗角色的生活,塑造出可信的角色形象,是編導和演員的本分,也是他們的職業規範。《逆行人生》做到了這一點。

劉海波丨當徐崢在快遞站隔壁拍了一部電影 - 陸劇吧

所以,網上那些所謂「富人演窮人」「消費底層」等挑動拉踩的言論,抹殺了藝術工作者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和真誠的關懷,實在是無稽之談。

當然,《逆行人生》在藝術上也並非無懈可擊。重複使用的家人生病橋段,多次出現的撞車後堅持送外賣的處理,都是藝術手段不足的表現。

故事結尾,高志壘編寫的「路路通」小程序進入了公司高層的視野,預示著他有可能重回熟悉的崗位,結束這段做外賣員的過渡時期,而整個外賣員群體如何突破演算法迷局,開啟他們的生活夢想,還需要整個社會久久為功。

  作者:劉海波

文:劉海波 (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教授,上海電影評論學會會長)編輯:徐璐明責任編輯:邵嶺

轉載此文請註明出處。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