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為眾多明星團隊已經從蘇醒發微博的例子中得到了經驗教訓,會提醒明星在奧運期間少發相關微博,但事實似乎並沒有。周雨彤發了個看體操男子個人全能決賽的微博,被罵到刪除。
估計她自己都想不明白為什麼,得獎牌本來是一件好事,她拍了張照片卻被罵翻了。
其實這事兒要解釋很簡單。奧運期間整個互聯網幾乎在共享同一種體育情緒,比如有人奪冠我們激動,有人得牌我們開心——但這並不是唯一的情緒。因為有些原本只在運動圈為人所知的運動員故事會在奧運期間得到集中討論,所以很多情緒會變得複雜。
微博上的網友認為,體操男子個人全能決賽的亞軍張博恆在上一屆東京奧運會沒有進入奧運大名單,官方給出的理由是張博恆缺乏世界大賽經驗。等到四年後巴黎奧運會再上場,很多人認為他錯過了身體的最佳時期——而周雨彤曬出的第一張照片,正是網傳張博恆露出「苦笑」的時刻。
也有網友認為,張博恆此次的銀牌是因為裁判的壓分。
但不管是哪種,大家唯一的共識是張博恆受了委屈。運動員真實的想法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但賽後有奧運會志願者提出想掂量下獎牌的重量時,張博恆說「銀牌就不掏了吧」,這句話讓人感到一絲情緒的苦澀。
大部分網友都知道上面這些互聯網廣為流傳的故事,而此時再回看張博恆的比賽,便很難沉浸地為他的銀牌開心——
周雨彤微博的情緒就在此時顯得格格不入。儘管從網友發的很多側面拍到的視頻看,她和幾位明星的確是沉浸在比賽中,感受到了現場炙熱的氣氛。
這就有點像之前蘇醒帶父母去巴黎旅遊,去看了乒乓球賽,並發文「來看幾場毫無懸念的比賽」。當時他就被罵了,因為競技體育本就沒有什麼」毫無懸念「。
不過他也是發的早,後面中國乒乓球隊經歷了王楚欽爆冷淘汰、樊振東鏖戰張本智和的比賽,任何一個看過比賽的人都不可能接受」毫無懸念「這四個字與國乒掛鉤,這等於是抹平了運動員們的努力。
能發出這類微博多少也是明星團隊沒有輿論意識,一點察覺不到網路輿論的走向,或者至少沒有那麼關注關於體育賽事的討論。
雖然我們能理解誰去了奧運現場不想曬「到此一游」的心情,但既然有發條微博就能上熱搜的實力,自然也有發條微博就會挨罵的可能。
這屆明星看體育比賽就分兩種,一種是自己去的,一種是品牌邀請的。我在微博上也看到有人曬了賈玲在比賽現場的照片,她是被奧組委邀請的,也是所有明星觀賽團評價最好的,原因是她沒出官方精修美圖,現身賽場的照片都是網友偶遇、隨機拍攝。
劉詩詩被品牌邀請雖然輿論上比周雨彤好很多,但她出了官方美圖後也被調侃了兩句,而且因為她上熱搜的頻率太高,已經成為奧運期間「出鏡率」最高的明星了。
明星看奧運這事兒,低調點自己看了還好,但凡發個微博宣傳一下,馬上就會變成「人家秋雅結婚,你上去又唱又跳的」,畢竟咱都知道奧運是個大流量點,咱也都知道微博說是明星分享日常,多少都帶點明星自我宣傳的屬性。
早年調侃明星去時裝周,有名的被品牌邀請,差一點的被媒體邀請,再差一點的就自費參加,反正就非得參與到這個熱鬧里。但好歹娛樂圈和時尚還是有勾連的,大家最多嘲笑他們造型用力過猛,對於明星參加時裝周的「合理性」從來沒有懷疑過。
運動賽事就不一樣了,賈玲這次的曝光其實也不少,她還有官方的採訪,但因為沒有主動發布自拍等個人屬性過高的「打卡照」,反而把自己的存在感降到了最低。
明星和體育那可就只有比賽和觀看者的關係,既然是觀看者,本來應該是眾生平等,但明星關注度高,微博發個聲、曬個現場照直接就能上熱搜,難免被調侃「蹭熱度」。
然後明星和他們的粉絲也委屈,怎麼大家都能曬,就明星看不得曬不得,怎麼明星發條關注體育賽事的內容就變成了「蹭熱度」?這算不算是一種區別對待?
確實算。但這就是流量時代的邏輯。流量時代的關鍵不是你做了什麼,而是大眾看到了什麼。在奧運這類集體關注的話題之下,所有其他的話題都會淪為附庸,就像這段時間你會感覺好像影視劇沒什麼好看的,社交平台討論的話題都很統一,因為體育比賽是最好看的。
而這個時候,看比賽並且發博的明星,說好聽點是「打破次元壁」,從文娛榜跳到了體育榜,說不好聽就是從娛樂版衝到一群並不關注他們,甚至也不想看他們的人面前,其結果可想而知。
當然,我從來也不認為明星看比賽,發微博表達自己的喜愛是某種「蹭熱度」。但至少在他們發出自己的美照之前要想到輿論會有這樣的走勢。他們會被大眾調侃甚至批判,原因不是我們「酸」,也不是我們找茬,只是流量紅利就在這裡,他們懂得,我們也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