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原創舞劇《雷雨》將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首演。今年是曹禺創作的《雷雨》劇本發表90周年,這部中國人家喻戶曉的文學經典將首度以全本、全形色的創編用舞蹈形式完整地搬上舞台,在90分鐘里用肢體集中言說一個矛盾爆發的雷雨夜。昨天,該劇在東藝進行了演出前的聯排。
《雷雨》最早發表在《文學季刊》上。該劇以1925年前後的中國社會為背景,講述了資產階級周家和城市平民魯家兩個家庭糾結複雜的悲劇故事,被視為中國話劇現實主義的基石和中國現代話劇成熟的里程碑。
在昨天的綵排現場可以看到,一場關乎宿命的「狂風暴雨」正在上演,山翀、張傲月、孫秋月等八位舞者在密不透風的「雷雨」時空里,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都充滿了對角色的理解和情感的投入,用舞蹈講述了一個關於命運、愛情和掙扎的故事。該劇總編導趙小剛表示,在這版《雷雨》里,觀眾首先看的是「舞」本身,以舞帶戲是本次創排中不斷強調的理念。「八位主演八個角色,單是用舞蹈表達每個人物的性格就已經足夠精彩了。難點在於,如何把這些用語言說出來的秘密,製造的矛盾衝突,人物之間的愛恨嗔痴,用身體語言表達出來。」
劇中,舞蹈家山翀飾演魯侍萍,舞台中央的她慢慢回首,帶著觀眾開啟那段回憶,隱忍的動作也告訴觀眾她內心的掙扎。當魯大海向周朴園討薪時,上一秒很有張力地跳完表達了訴求,下一秒突然一下子摔倒在地上,用嬰兒的動作爬行到生父面前,內心世界馬上轉換到觀眾面前……整部劇希望借舞蹈動作來剖析劇作暗藏的深層次的人物心理,讓人物跳出自己的潛台詞,引導觀眾聯想、審視人物的命運。
舞美方面,舞劇《雷雨》用多媒體光影劃分舞台空間,將多維的「雷雨」時空拋入觀眾視線。一座巨型深邃的環形樓梯矗立於舞台後區,人物不斷流動穿梭,形成空間視覺的「蒙太奇」。環形立面暗喻著深淵入口,形成立體複合的「視覺景觀」。燈光方面則賦予這部作品更多的油畫感、木刻感和沉美色調,以便把人物的豐富情感外化成燈光的隱晦,形成和諧美、平衡美。擔綱服裝設計的陽東霖,打造過《只此青綠》《永不消逝的電波》《詠春》等熱門舞劇。此次舞劇《雷雨》中的服裝,從色彩到樣式,陽東霖都融入了對於人物的理解、對命運的暗喻,譬如在某一場景中,用肉粉色的服裝代表和寓意理想、夢想。
該劇將於今晚起在東藝連演5場,11月起開啟30餘場的全國巡演,還計划走向世界舞台。(新民晚報記者 吳翔)